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魏文博 邓明 +1 位作者 谭捍东 金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几年以前 ,我国尚未独立开展过海洋电磁探测 ,没有获取海洋岩石层电性资料的技术手段。然而 ,地下岩层的电性参数较之其他物性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所处的物理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海底大地电磁... 几年以前 ,我国尚未独立开展过海洋电磁探测 ,没有获取海洋岩石层电性资料的技术手段。然而 ,地下岩层的电性参数较之其他物性参数能更好地反映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所处的物理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是把仪器布置在海底 ,采集海底大地电磁场数据 ,从而研究海底以下不同深度上介质导电性的分布规律 ,达到了解地下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目的。经过两年的努力 ,我们已基本实现了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卫星同步 电性参数 介质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的海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余平 陈宗胜 邓靖武 李立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3-447,共5页
开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海上施工方案。为解决海洋环境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 ,如探测仪器布放点位的选择、电路初始化设置以及设备的投放与回收方式等等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利用多波束声纳扫描和抓斗取... 开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海上施工方案。为解决海洋环境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 ,如探测仪器布放点位的选择、电路初始化设置以及设备的投放与回收方式等等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利用多波束声纳扫描和抓斗取样技术了解海底地形与底质 ;根据信号的频宽合理选取采集参数 ;研发与海上作业相关的专用硬件产品 ;用声控技术实现设备的回收等等。经过海洋探测试验 ,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 海洋试验 信号采集 声学释放 海洋环境 海底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的大地电磁探测 被引量:3
3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5 位作者 王继军 陈小斌 汤吉 邓前辉 汪卫毛 王友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80-84,共5页
本文选取横穿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弧顶位置的一条长度约为134km的北东向大地电磁剖面对六盘山盆地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和二维定量反演解释,使用V5-2000仪器进行野外采集,通过对82个测点进行测量和资料处理,得到了高精度的工区电性结... 本文选取横穿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弧顶位置的一条长度约为134km的北东向大地电磁剖面对六盘山盆地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和二维定量反演解释,使用V5-2000仪器进行野外采集,通过对82个测点进行测量和资料处理,得到了高精度的工区电性结构图和电性结构综合解译图。文中分析电性结构后认为,4条弧形断裂带和3条次一级断裂带将六盘山盆地自南西至北东依次划分为南、西华山隆起带、海原拗陷、清水河拗陷(包括石峡口断阶带、同心凹陷、窑山凸起)、田家庄拗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其中海原拗陷呈南西深、北东浅的簸箕状,最大沉积厚度靠近海原断裂带一侧,埋深约为6.5km。上述认识与地表地质资料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地质结构 油气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取滤波在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靖武 邓明 +13 位作者 魏文博 熊玉珍 邓靖武 邓明 魏文博 熊玉珍 邓靖武 邓明 魏文博 熊玉珍 邓靖武 邓明 魏文博 熊玉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1-276,共6页
海底大地电磁仪使用了Δ-Σ调制技术来实现微伏级信号的采集。从抽样理论出发,讨论了针对Δ-Σ调制器输出的高频位流信号而进行的抽取滤波的原理及其构成,指出抽取滤波过程中必须使用多级抽取结构进行抽取和滤波,海底大地电磁仪器中使... 海底大地电磁仪使用了Δ-Σ调制技术来实现微伏级信号的采集。从抽样理论出发,讨论了针对Δ-Σ调制器输出的高频位流信号而进行的抽取滤波的原理及其构成,指出抽取滤波过程中必须使用多级抽取结构进行抽取和滤波,海底大地电磁仪器中使用的三级抽取滤波结构实现了数字抽取、抗混叠和滤除基带以外量化噪声的功能。同时也介绍了滤波模块的接口和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器中数字通道原理。结合海底大地电磁仪器的海上试验,通过分析采集的时间序列及其频谱曲线,说明海底大地电磁仪中使用的抽取滤波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探测 抽取滤波 海洋探测 过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器的投放与回收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2 位作者 邓靖武 高绍勤 李立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6期47-49,共3页
将探测仪器投放到海底,并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实施设备回收,是海洋地质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进行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在国内尚无前人经验。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实用可靠的技术方案。即采用索控脱钩和声学释放的方法,达... 将探测仪器投放到海底,并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实施设备回收,是海洋地质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进行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在国内尚无前人经验。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实用可靠的技术方案。即采用索控脱钩和声学释放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科学目的。该技术方案已在海洋实验中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器 海洋地质勘探 声学释放 投放 回收 海洋实验 索控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数据采集软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儒军 白宜诚 邓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根据研制的HD 1型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的特点和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要求 ,开发了高可靠性的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软件 .软件由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抽样、误侦测与处理 3部分组成 .参数设置部分处理用户输入的各种参数 ,纠正输入参数中... 根据研制的HD 1型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的特点和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要求 ,开发了高可靠性的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软件 .软件由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抽样、误侦测与处理 3部分组成 .参数设置部分处理用户输入的各种参数 ,纠正输入参数中的各种错误 ,并写入控制寄存器中 ,可靠地实现采样频率、放大倍数、滤波器和陷波器控制 ;数据采集与抽样根据用户输入参数控制海底大地电磁信号的采集 ,当用户设置的采样频率低于仪器硬件的最低采样频率时 ,根据用户设置的采样频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抗混叠滤波和抽样 ;误侦测与处理部分 ,对仪器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和用户参数设置中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自动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 滤波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儒军 白宜诚 +1 位作者 崔燕丽 邓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347,共4页
根据海底大地电磁仪的特点 ,利用随机信号和线性系统理论 ,提出了快速可靠地测试仪器各通道幅谱特性、相频特性、噪声、信噪比等参数的方法 .对于仪器的中高频段 ,采用一定带宽的正弦扫描信号作为测试的激励信号 ;在仪器的低频段和超低... 根据海底大地电磁仪的特点 ,利用随机信号和线性系统理论 ,提出了快速可靠地测试仪器各通道幅谱特性、相频特性、噪声、信噪比等参数的方法 .对于仪器的中高频段 ,采用一定带宽的正弦扫描信号作为测试的激励信号 ;在仪器的低频段和超低频率 ,商用信号发生器无法产生相应的正弦扫描信号 ,采用带宽的 2 n 系列伪随机信号作为测试的激励信号 ,通过几次测量就能完成仪器在整个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测试工作 .此外 ,开发了相应的测试软件 ,能自动计算电道和磁道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测试参数 ,使用方便、简单、快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 随机信号 线性系统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 频谱分析 测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特征——下察隅—昌都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
8
作者 金胜 叶高峰 +2 位作者 魏文博 邓明 Martyn UNSWORTH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8-415,共8页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 根据2004年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完成的下察隅—昌都(1000线)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数据研究高原东南部地壳导电性结构及断裂构造特征,这有助于推进印度与亚洲岩石圈碰撞、俯冲构造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大范围分布的是规模不等的高阻体,电阻率大约在90~3000Ω.m,厚度由南向北增加,底界面的深度大约在5~30km变化。高阻层之下发现由不连续高导体构成的中地壳低阻层,其电阻率小于10Ω.m;其结构与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壳幔高导体相似,但规模小得多,底面埋深也浅得多。沿剖面的上地壳存在多组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横向电性梯度带或畸变带,它们反映了沿剖面地区地壳的断裂分布。通过与该区高精度重力资料对比,在重要的电性梯度带上,均存在布格重力低异常和负重力均衡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断了嘉黎—然乌、班公—怒江和甲桑卡—赤布张错等主要断裂构造带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断裂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地体大地电磁调查和岩石圈三维结构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文采 徐义贤 +4 位作者 张罗磊 于常青 于鹏 张秉政 杨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1-1161,共11页
经过在塔里木盆地内701个大地电磁测站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取得测点分布比较均匀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刻划了塔里木地体三维岩石圈构造。反演取得的电阻率模型表明电性岩石圈厚度为138km,沉积盆地内部的... 经过在塔里木盆地内701个大地电磁测站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取得测点分布比较均匀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刻划了塔里木地体三维岩石圈构造。反演取得的电阻率模型表明电性岩石圈厚度为138km,沉积盆地内部的电阻率大都反映为低阻,电阻率小于10Ωm。上地壳结晶基底为高阻,深度12~24km;中下地壳为中低阻层,深度约24~47km。岩石圈地幔上层为低阻,深度约47~88km,电阻率为10Ωm。岩石圈地幔下层高阻,深度约88~138km。软流圈极低阻,电阻率仅为4Ωm。塔里木地体中上地壳高导层不发育(满加尔除外),地壳平均电阻率值偏高,电性莫霍面不清晰,下方有一个厚的高电阻率"根",说明塔里木盆地具有克拉通盆地的属性。同时塔里木地体的四周为高角度岩石圈断裂包围,四缘有高电阻率区存在,深度从15km到90km基本不变,这又说明塔里木盆地为处于造山带之间的大型断陷盆地。塔里木地体为早古生代古特提斯洋中漂移的大陆克拉通地体,以后由于大陆碰撞挤压发生地壳断陷成盆;因此,把它称为断陷型克拉通盆地更为准确。盆地内满加尔和罗布泊低阻区深度从上地壳15km到约90km地幔一直存在,到下地壳之后在北缘打开缺口冲过南天山。推测这一低阻带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封闭阶段,是塔里木和哈萨克斯坦地体、西伯利亚克拉通发生碰撞的产物。满加尔坳陷、塔西南的和田坳陷、叶城-莎车坳陷和于田-民丰坳陷、以及唐古孜巴斯坳陷地壳呈现低电阻率,说明这里流体活跃,有利于大型特大型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地电磁探测 三维反演 岩石圈构造古亚洲洋封闭 大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镜儿泉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含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泽江 张强 +9 位作者 龚胜平 赵克强 李勇 陆桂福 苏文利 付燕刚 段壮 高健翁 林鲁军 王振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7,共11页
为了研究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构造特征,并为其成矿机制提供电性依据,在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完成了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大地电磁三维反演,获得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1)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浅部存在低... 为了研究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构造特征,并为其成矿机制提供电性依据,在东天山镜儿泉成矿区完成了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大地电磁三维反演,获得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1)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浅部存在低阻薄层,在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下,浅地表岩层可能比较破碎松散,容易赋存流体。(2)雅满苏断裂为流体向深部运移提供了通道,使断裂下方表现为低阻异常。(3)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符合岩浆通道成矿模型,康古尔断裂为幔源岩浆提供了向上侵入的通道,携带铜镍硫化物的岩浆在通道转折、岩浆房或膨大部位发生重力沉降和聚集成矿;推测在2 km深的地方可能存在富含硫化物的基性岩体,暗示深部可能存在铜镍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镜儿泉地区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电性结构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11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6 位作者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Martyn Unsworth Alan G. Jones John Booker Shenghui Li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5-1225,共11页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PTH-MT 大地电磁探测 壳内高导体 壳-幔热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的三维电阻率结构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文采 张罗磊 +4 位作者 徐义贤 于常青 于鹏 张秉政 杨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03-2212,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深层勘探程度低,需要开展深入的地球物理调查。经过在盆地内大地电磁测站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取得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刻划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塔里木盆地的碎屑岩和碳酸盐... 塔里木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深层勘探程度低,需要开展深入的地球物理调查。经过在盆地内大地电磁测站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取得盆地三维电阻率模型,从电性结构角度刻划了盆地的三维构造。塔里木盆地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大,主要受其中的孔隙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在同一深度的平面上,盆地侏罗纪以前地层的构造隆起显示为相对高阻区,而深层低阻带主要反映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和流体汇聚,提供了油气储层分布的信息。从6km到10km深度,低电阻率区面积向下缩小,但沉积盆地总面积仍有近20万km^2。由于油气成藏伴随着活跃的流体活动,而孔隙流体呈现低电阻率,可以认为低电阻率区分布范围和产状指示深层流体活动及可能的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深层电阻率平面图显示的低电阻率区包括:满加尔坳陷中北部到塔北隆起西段,塔西南的和田坳陷与莎车坳陷。于田-民丰坳陷以及唐古孜巴斯坳陷在深度6~10km的平面图也显示为较低电阻率,也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段。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可分为三种类型:正常的克拉通结晶基底呈现高电阻率,玄武岩浆侵位的基底对应高电阻率区,而含裂隙水的变质基底呈现低电阻率。对比大地电磁法和反射地震结果认为,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不支持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地电磁探测 三维反演 结晶基底 深层构造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地区火山活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久常 郭明瑞 +1 位作者 刘伟 郑在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54,共8页
海口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休眠火山群之一。通过对区域火山活动期次划分、深部岩浆囊探测以及对火山类型、规模、物质组成和溶岩覆盖面积的分析,总结了海口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强特征。结合对火山区地震、... 海口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休眠火山群之一。通过对区域火山活动期次划分、深部岩浆囊探测以及对火山类型、规模、物质组成和溶岩覆盖面积的分析,总结了海口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强特征。结合对火山区地震、地磁、体应变和地热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区深部岩浆活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认为海口全新世火山区最后一次火山喷发距今约4 000a左右,其现今火山活动已趋于平静,未来的火山活动可能向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大地电磁探测 岩浆囊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达明 郭文兵 +3 位作者 谭毅 王玉喜 马晓川 李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6-795,共10页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 为分析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以高家梁煤矿20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含水层赋存情况,通过试验获取了砂质泥岩顶板细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CAN-Ⅱ大地电磁探测仪和现场调查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后的覆岩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砂质泥岩随着与煤层距离的增大,颗粒间接触逐渐由点-点、点-面接触转变为线-面、面-面接触,且颗粒体积有增大趋势;由煤层至地表,抗拉(压)强度减小,断裂后接触面积更大,且遇水后颗粒体积膨胀,挤压颗粒间的孔隙,孔隙通道减小,降低宏观通水性;覆岩及地表裂缝以张开、闭合、压实的过程重复向前发展,虽然覆岩含水层及隔水层产生了破坏,但裂隙宽度较小,地表没有出现明显的塌陷裂隙;工作面开采后覆岩内会形成稳定的压力拱结构,覆岩破坏不会与地表裂隙贯通,地表潜水不会直接与井下工作面贯通。采动后工作面断层上盘侧岩层整体上破坏更严重;在断层下盘侧,虽然采动后CAN型综合值云图内出现了较多环状闭合曲线,但仍有平滑层状曲线包裹,说明采动覆岩的连续性分布较好,岩层内裂隙发育程度低;20313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多以细小拉伸或挤压裂缝为主,裂缝数量较少,基本上所有裂缝经历了"张开—扩展—闭合"完整发育过程,裂缝发育周期最长的为15 d,最短为7 d;裂缝宽度最大为6.3 cm,台阶落差最大为8.7 cm,地表植被生长及分布情况与开采前基本一样,说明工作面开采的安全性及地表生态基本不受影响。高强度开采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得到了大量理论与试验研究,物探法是开展覆岩裂隙现场探测最方便、快捷的手段,提高物探仪器对覆岩裂隙探测的敏感度及物探结果解释的准确度是物探法探测覆岩破坏得以推广的技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大地电磁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Hz^30kHz频段电波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勇 孙景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1期36-41,共6页
对0.1Hz^30 kHz频段电波特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对潜通信、无线电物理和大地电磁探测等专业技术的特点,论述低频段在对潜通信、地下通信、电磁波随钻测量、地下和海洋资源探测、地震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情况,促进该频段在... 对0.1Hz^30 kHz频段电波特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对潜通信、无线电物理和大地电磁探测等专业技术的特点,论述低频段在对潜通信、地下通信、电磁波随钻测量、地下和海洋资源探测、地震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情况,促进该频段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潜通信 地下通信 大地电磁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弧形构造带甘肃大沟—内蒙古乱井中上地壳电性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闵刚 程建华 +2 位作者 尹秉喜 蔡学林 夏时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4-1475,共12页
利用大地电磁探测方法在宁南弧形构造带内蒙古乱井—甘肃大沟段进行了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研究,通过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的电性结构模型,模型清楚揭示出了该区典型的电性结构特征:(1)中上地壳电性结构整体表现为"碎块状"的... 利用大地电磁探测方法在宁南弧形构造带内蒙古乱井—甘肃大沟段进行了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特征研究,通过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的电性结构模型,模型清楚揭示出了该区典型的电性结构特征:(1)中上地壳电性结构整体表现为"碎块状"的构造特征,其中走廊构造带总体表现为相对低阻,北祁连碰撞造山带总体表现为相对高阻;(2)海原地震震源区的震源断裂所反映的低阻带构造样式既不像走滑断裂那样陡峭,也不像逆冲断裂那样平缓,而是兼具走滑与逆冲断裂带的双重特征;(3)研究区壳内低阻层呈现不连续分布,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构造样式,一般都终止于高阻地块边缘或与逆冲推覆构造的滑脱面相交汇处;(4)清水河裂褶带内发育的高阻地块可能为晚古生代或早中生代发育在元古宙基底上的古隆起,为该区燕山期构造运动提供了深部大地电磁资料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弧形构造带 大地电磁探测 电性结构 壳内低阻层 古隆起 滑脱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华北克拉通南缘至华夏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泽江 胡祥云 +1 位作者 徐珊 周文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07-2123,共17页
在华北克拉通南缘至华夏地块之间完成了两条大地电磁长剖面,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了沿剖面100 km深的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质含义.研究发现:(1)江... 在华北克拉通南缘至华夏地块之间完成了两条大地电磁长剖面,通过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获得了沿剖面100 km深的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质含义.研究发现:(1)江山—绍兴断裂带深部低阻异常成因可能是受南华纪裂解事件影响以及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2)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部分地区中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表现为低阻异常,可能存在大范围的软弱层或发生局部熔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壳内高导体可能是由含水流体引起;(3)华夏地块电阻性地壳与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上地幔顶部的高阻异常可能与玄武岩浆活动有关.古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是华夏地块晚中生代构造活动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大地电磁探测 电性结构 高导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火山多地球物理参数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俊秀 叶涛 +1 位作者 张慧茜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57-3668,共12页
腾冲火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板内火山之一,岩浆活动频繁以及高温地热异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但其深部几何形态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 腾冲火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板内火山之一,岩浆活动频繁以及高温地热异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但其深部几何形态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合相关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提出腾冲火山岩石圈尺度的多地球物理参数模型.我们的模型显示在腾冲火山区中下地壳内存在三个岩浆囊;腾冲火山区岩石圈上地幔可能存在岩浆囊,但需要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 岩浆囊 大地电磁测深探测 深部电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