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大名府官民田土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忠民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5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明代土地人体上可分成官田和民田两大类。《明史·食货志》说:“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皂庄,牧马草场,城壖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产兼)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官田入各级政府土地赋役册籍的主要是庄田,屯田等等之外的一般没官、入官田地。它们绝大部分集中在江南,尤其是苏松地区。这是因为,明初封建王朝在这些地方不仅接收了宋元等朝大量的官田,而且还新没收了同明太祖敌对的封建割据头目以及豪强富户的田地。在北方,一般的情况是官田寥寥,惟有北直隶的大名府,据正德《明会典》之记载,官田却高得出奇,有五百十七万亩之多,竟占了当时全府在册田土百分之九十九·五一。这不仅在北方是绝无仅有,而且也超过了江南官田问题最严重的松江府而雄距全国之首。对此,历来有不少研究者甚感疑惑,认为很难凭信,但又苦于找不到适当的理由解释,以致成为明代土地制度研究中的一个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些考证和分析,解开这个悬而未决的疑窦。 大名府官田畸重,最早系出自正德《明会典》的记载。据该书弘治十五年全国分区官民田土数。
-
关键词
大名府
《明会典》
庄田
民屯
入官
河间
田土数
府州
商屯
百分之九十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北宋河患与治河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刘菊湘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0-65,71,共7页
-
文摘
北宋一朝,河患最烈,167年的历史,河决河溢的年份就有73个,河道四次迁徒,形成了有史以来的二股河。黄河对北宋一代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河患加重了积贫积弱的社会形势,强化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治河成为北宋王朝的基本国策。笔者不揣鄙陋,对北宋河患与治河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
关键词
北宋王朝
黄河北
积贫积弱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形势
王安石
文献通考
公元
大名府
黄河流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再论《水浒》成书于明嘉靖初年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国光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13-118,共6页
-
文摘
古典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究竟成书于何时,这是研究此书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拙撰《【水浒】祖本探考》(刊于《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提出了如下的看法:郑藏嘉靖时郭勋刻本《忠义水浒传》(残本),即《水浒》的最早刻本,它其实就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此文发表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对《水浒》成书时代的讨论。《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辑发表的王根林同志的《【水浒祖本探考】质疑——与张国光先生商榷》一文针对拙作提出了不同意见。故特撰此文,续申鄙说。
-
关键词
嘉靖本
百回本
明嘉靖
《水浒》
《三国演义》
探考
再论
白话小说
大名府
发凡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北宋黄河及其治理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刘菊湘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94-94,共1页
-
文摘
北宋一代,黄河泛滥最为频繁,167年间,泛滥的年份就达67年之多,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1034年,黄河在澶州横陇埽决口,河水改道,称为横陇河,在旧道以北注入渤海。1048年,黄河在商胡埽大决口,横陇河成为“弃之高地”,河水又改道北流,由今天津入海。这就是北宋黄河的北派。1060年,河水又在大名府第六埽决口,分出一股新的汊道,夺笃马河入海,成为北宋黄河的东派。至此,黄河形成了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二股河。河水时而东注,时而北流,有时还分流于二股之外,河道十分紊乱。
-
关键词
黄河形成
北宋
大名府
北流
欧阳修
河水
最高纪录
治理黄河
改道
北派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衙头”释义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韩荫晟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6-70,59,共6页
-
文摘
“衙头”一词,诸词书无解,兹据部分史料所载,略作诠释,疏漏谬误,在所不免,愿就教于识者。《琬琰集》上集卷四《程文简公旌劳之碑》(下简称碑文)云: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拜武昌军节度使、陕西安抚使、知永兴军府事。明年,加宣徽北院使、郎延路经略使、马步军都部署、判延州,仍兼陕西安抚使。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守北京。……其在延州,夏人数百驱畜产至界上请降,言:“契丹兵至衙头矣,国且乱,愿自归。”公曰:“契丹兵至元昊帐下,当举国取之,岂容有来降者?吾闻夏人方捕叛者,此其是乎?_不然,诱我也。”拒而不受。
-
关键词
安抚使
军节度使
契丹
经略使
公元
陕西
碑文
元昊
大名府
党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麒派表演艺术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江上行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8,共7页
-
-
关键词
表演艺术
周信芳
大名府
观众
人物性格
念白
路遥知马力
萧何
髯口
注意力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水浒传》的叙事神理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杨义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16-28,共13页
-
文摘
《水浒传》的叙事神理杨义中国早期章回小说的成书和流布,多经历过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所谓作者、版本的考证,以及本事溯源,都是对这个历时甚长,原作、改作者甚夥的历史过程的外在表征的清理。当我们把眼光从这些外在表征,转向考察这个漫长的史程在文本上的内在...
-
关键词
《水浒》
《水浒传》
金圣叹
梁山泊
叙事法
读第五才子书法
叙事者
大名府
叙事方式
流动视角
-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水浒》田、王二传新探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赵明政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1期75-79,共5页
-
文摘
《水浒传》所描写的主要故事,如宋江起义及其结局,征辽,平方腊,在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都能找到一点根据。唯独征田虎、王庆(以下称田、王二传),在任何官私记载中都没有一点影子,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余象斗刻《水浒志传评林》(以下称“评林”本)共25卷,卷首、卷末一般标作“京本增补全象忠义水浒志传”字样,而在征田虎、征王庆部分,19卷至21卷的卷首、卷末均作。全象演义评林水浒志传”,20卷的卷末作“
-
关键词
王二
历史背景
宋元时期
宋江起义
北宋王朝
文献记载
思想倾向
宣和
大名府
北宋末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水浒》的金银描写
- 9
-
-
作者
汪远平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6期100-108,共9页
-
文摘
【正】 金银是美丽动人的。她有具体可感的光芒形象,有美学属性,她还能成为剩余和财富的相应的化身。这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说:“金银不只是消极意义上的剩余的、即没有也可以过得去的东西,而且它们的美学属性使它们成为满足奢侈、装饰、华丽、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
-
关键词
黄金
金银
封建统治者
封建社会
大名府
铜钱
五十两
宋江
商品经济
太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正犯法
- 10
-
-
作者
林文山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56-61,共6页
-
文摘
一金圣叹指出,同样一个题目,(《水浒》能够。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并把这称之为“正犯法”:“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等。他在内文的评点中,还具体地指出这些相似的情节如何被描写得“犯而不犯”的道理。先说打虎。金圣叹指出,《水浒》“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
-
关键词
金圣叹
武松
水浒传
红楼梦
宝玉
潘金莲
黛玉
大名府
曹雪芹
宝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金朝河北人口增长的原因
- 11
-
-
作者
谢志诚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6年第2期76-81,共6页
-
文摘
河北是金朝统治的重心地区,也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所指的河北,包括金时中都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及大名府路,辖今河北省绝大部地区以及今河南黄河以北、山东省东北部分地区.据金代官方文献记载,河北有二百四十七万五千九十户,占本朝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五.①文献无河北口数的记录,按全国户均6.43口计。
-
关键词
《金史》
北人
金代
金朝
猛安
大定
屯田
大名府
食货志
金世宗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水浒传》语法修辞审美效应析例
- 12
-
-
作者
裴碧兰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2期32-40,20,共10页
-
文摘
《水浒传》以语言的逼真生动著称,即是说,它的人物和故事是携带着叙述者特殊的用语方式,而使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因此,深入了解其语言结构,把握汉语语法、修辞的规律和法则,并揭示由这些结构、规律、法则而产生的审美效应,乃是理解《水浒传》叙事方式的重要途径。
-
关键词
杨志
《水浒传》
空间词
大名府
“却”
叙述者
主语
审美效应
语法修辞
美学效果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於魏博镇影响唐末五代政权遞嬗的社会经济分析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韩國磐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
文摘
唐朝中葉以后,方鎮割據的情形日益嚴重,終於演變成為五代十國分崩離析的局面。而在佔據中原的五個朝代中,魏博镇對於五個朝代政權的轉變,關係至為密切,影響至為重大翰┱蛟鯓佑绊懽盘颇┪宕嗟倪f嬗?它是在怎樣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對唐末五代政權的遞嬗發生重大作用呢?這就是本文所要說明的問題。(一) 首先,我們來看魏博镇怎样影響着唐末五代政權的遞嬗。
-
关键词
唐末五代
五代史
李克用
重大作用
魏博牙兵
政局
公元
天雄
政权
大名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宋江的让位丑剧
- 14
-
-
作者
宗卫东
-
机构
山东师院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5年第5期23-24,共2页
-
文摘
《水浒》写宋江千方百计把卢俊义拉上梁山入伙以后,又一定要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卢俊义坐,演了一场让位丑剧。卢俊义何许人也?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长者”,有着“海阔一个家业”,是一个有名的豪强地主。他仇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狂妄叫嚣;“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要紧,我看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并扬言“已准备下一袋熟麻索”,待梁山农民军来时,他便“一扑刀一个砍翻”,“缚在车子里”“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中心之志”。他要梁山农民军“人人皆死,个个不留”,决心与农民革命对抗到底。对于这样一个人,宋江简直爱得发了狂.他煞费苦心把卢俊义賺上梁山,卢俊义被官府逮捕后,不惜千金贿赂狱吏,
-
关键词
农民起义军
宋江
梁山泊
豪强地主
农民革命
让位
权术
大名府
地主阶级
水浒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