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补血草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SOS1的克隆及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马苏勇 祝建波 +1 位作者 王爱英 周玲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5,共5页
根据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dl.)Kuntze)SOS1基因序列(登录号:EU780458)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叶片中克隆得到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LgSOS1,将该基因重组于质粒pCAMBIA1390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含LgSOS1... 根据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dl.)Kuntze)SOS1基因序列(登录号:EU780458)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叶片中克隆得到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LgSOS1,将该基因重组于质粒pCAMBIA1390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含LgSO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LgSOS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在1.2 mg/L6-BA、0.2 mg/L IAA、20 mg/L潮霉素和200 mg/L羧苄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从抗性愈伤组织中获得再生植株。经PCR和RT-PCR检测,初步证实LgSOS1基因已整合至番茄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SOS1基因 番茄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玲玲 缪建锟 +1 位作者 祝建波 曹连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6-183,共8页
根据同源序列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中分离了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LgNHX1,GenBank登录号EU780457)。LgNHX1的cDNA全长为2 397 bp,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512 bp,3′端非翻译区长度为229 bp,... 根据同源序列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中分离了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LgNHX1,GenBank登录号EU780457)。LgNHX1的cDNA全长为2 397 bp,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512 bp,3′端非翻译区长度为229 bp,其中包括12 bp的poly(A)尾巴,中间的开放读码框为1 656bp,编码1个550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61 kD。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LgNHX1与北滨藜、小麦、盐角草和拟南芥液泡Na+/H+逆向运输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82.62%,82.01%,80.64%和75.86%。预测分析表明,LgNHX1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LgNHX1)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 CDNA克隆 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补血草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玲玲 李伟 刘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2-407,共6页
系统地报道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发育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正四面体形,也有少数为左右对称形;(2)成熟花... 系统地报道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发育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正四面体形,也有少数为左右对称形;(2)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3)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分别为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绒毡层为变形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4)大叶补血草的雌蕊由5心皮合生,子房1室,基生胎座,胚珠1个,拳卷型,双珠被,厚珠心;(5)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经一次平周分裂,形成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属于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大叶补血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盐生牧草——大叶补血草的引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克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1-33,共3页
大叶补血草是多年生盐生、沙生草本,引种试验表明,该种具有生长快,产草量高,花期叶片不干枯,耐寒、耐盐碱,耐旱和土壤瘠薄,适口性强,营养价值较高等特点,不仅是盐碱地值得推广的优良牧草,也可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和密源植物。
关键词 引种 大叶补血草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补血草根茎总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梅 葛鹏 何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90-192,共3页
[目的]研究大叶补血草根茎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考察不同产地不同溶剂提取的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含量;采用Fenton反应体系、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 [目的]研究大叶补血草根茎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考察不同产地不同溶剂提取的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含量;采用Fenton反应体系、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醇提总黄酮的产率高于水提取,产于阿勒泰的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含量略高;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大叶补血草总黄酮对·OH、O2·-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均具有抑制作用,采于阿勒泰地区的大叶补血草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略高于伊犁地区的,而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大于水提液的活性,当浓度达到0.83mg/mL时,醇提取液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达98.9%。[结论]大叶补血草根部总黄酮含量可观,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根茎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胁迫对新疆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梅新娣 张凤萍 代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5,共10页
以分布在新疆北疆境内的大叶补血草为材料,通过模拟野外3种不同胁迫环境(即0~300 mmol/L NaCl溶液、0~150 mmol/L Na_(2)CO_(3)溶液、0~595 mmol/L甘露醇溶液)对种子萌发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种子萌发时间推迟,发芽指... 以分布在新疆北疆境内的大叶补血草为材料,通过模拟野外3种不同胁迫环境(即0~300 mmol/L NaCl溶液、0~150 mmol/L Na_(2)CO_(3)溶液、0~595 mmol/L甘露醇溶液)对种子萌发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种子萌发时间推迟,发芽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在50 mmol/L NaCl时最大;随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势升高,萌发率曲线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且在300 mmol/L NaCl处理时,种子萌发率最低;随Na_(2)CO_(3)浓度增加,发芽指数先增加后减少,50 mmol/L Na_(2)CO_(3)处理下最高;随Na_(2)CO_(3)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势增加,且在第10天和第15天保持不变,萌发率曲线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30 mmol/L和50 mmol/L Na_(2)CO_(3)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对照,150 mmol/L Na_(2)CO_(3)处理时,种子萌发率最低;随甘露醇浓度增加,种子萌发时间推迟,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在595 mmol/L浓度处理下,种子全程无萌发,与对照相比,Na_(2)CO_(3)和甘露醇胁迫对种子胚根和子叶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NaCl胁迫对种子子叶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对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3种不同胁迫处理下,种子SOD活性变化曲线呈“V”型,POD活性变化曲线呈倒“V”型,MDA含量与溶液浓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盐胁迫、碱胁迫和渗透胁迫均促进大叶补血草种子的萌发,种子通过调节SOD、POD活性和自身生长,对3种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胁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的克隆及番茄的遗传转化
7
作者 宋晓丽 祝建波 周玲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96,共5页
根据NCBI公布的大叶补血草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叶补血草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构建植物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1-NHX1,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经PCR和RT-PCR鉴定,获得转基因番茄植... 根据NCBI公布的大叶补血草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叶补血草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构建植物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1-NHX1,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经PCR和RT-PCR鉴定,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本研究为大叶补血草耐盐基因NHX1的进一步功能分析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NHX1 番茄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核心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宋晓丽 祝建波 周玲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0,共4页
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植物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得到长为983 bp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通过DNAMAN软... 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植物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得到长为983 bp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GM-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通过DNAMAN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克隆的基因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小麦、滨藜、番杏、冰叶日中花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同源性很高,其同源性分别为80.06%、72.00%、82.07%、82.37%和82.37%,表明该序列确属Na+/H+逆转运蛋白基因的部分片段,同时也说明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Na+/H+逆向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处理下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颖丽 张超强 +3 位作者 李科文 王莱 范小峰 孙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这两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两种补血草种子的萌发,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的NaCl促进黄花补血草根和大叶补血草茎叶的生长,高浓度的NaCl抑制两种补血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比,50、15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后,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H2O2和MDA含量却增加;低浓度的NaCl处理使两种补血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高浓度的NaCl处理使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此外,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对大叶补血草种子萌发、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且其MDA产生明显强于黄花补血草,这些表明黄花补血草可能比大叶补血草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黄花补血 大叶补血草 可溶性蛋白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血草愈伤组织中渗透调节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赛娜 马旭君 +2 位作者 李科文 刘军梅 杨颖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2O2和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在75和150mmol/LNaCl下明显表现为黄花补血草大于大叶补血草,而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程度于相同NaCl浓度下明显呈现出黄花补血草小于大叶补血草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黄花补血草中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在大叶补血草中却表现为低浓度(75mmol/L)比对照升高,而高浓度(150和300mmol/L)比对照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发现,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这些有机渗透性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反应特性存在差异,并与其耐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 愈伤组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补血草属植物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超强 杨颖丽 +3 位作者 王莱 张赛娜 马旭君 孙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5-2250,共6页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 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这种胁迫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相同胁迫时间段,大叶补血草各指标的减少或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花补血草;NaCl胁迫使大叶补血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却使黄花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NaCl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的伤害更大,黄花补血草的耐盐性可能强于大叶补血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大叶补血草 黄花补血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萍 周玲玲 王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在不同昼夜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mmol/L)溶液及等渗聚乙二醇溶液处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Schrenk)Kuntze)种子,分别测定其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定处理... 在不同昼夜温度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mmol/L)溶液及等渗聚乙二醇溶液处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Schrenk)Kuntze)种子,分别测定其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定处理9 d未萌发的种子移入蒸馏水后的萌发恢复率,以研究温度、盐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15℃,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最高,随着盐浓度和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递减,对萌发产生抑制作用;PEG6000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程度与等渗NaCl溶液相当。较高盐浓度和PEG6000溶液处理下的种子复水后萌发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补血 盐胁迫 水分胁迫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玲玲 刘萍 王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补血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两种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师东 张爱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5-1450,共6页
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和耳叶补血草(L.otolepis)是白花丹科(蓝雪科)补血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盐生荒漠的主要建群种。经连续观测发现,自然居群中两种补血草实生苗的补充非常缓慢,推测可能与种子的萌发有关。以不同浓度... 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和耳叶补血草(L.otolepis)是白花丹科(蓝雪科)补血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盐生荒漠的主要建群种。经连续观测发现,自然居群中两种补血草实生苗的补充非常缓慢,推测可能与种子的萌发有关。以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HCO3和两者的混合溶液分别对其进行种子萌发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的萌发都有影响,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补血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逐步降低;混合盐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盐溶液的作用下,大叶补血草比耳叶补血草均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复水试验表明,受胁迫的新鲜种子被转移到清水培养基上培养可恢复萌发,盐分对补血草种子的抑制作用主要为渗透胁迫。自然状态下,土壤盐分胁迫是补血草种群实生苗补充缓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补血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补血草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颖丽 范小峰 +3 位作者 马旭君 张赛娜 王莱 孙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2,38,共5页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 以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获得不定芽,以建立两种补血草无性系,为植株快繁和细胞悬浮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补血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可实现补血草快速繁殖,黄花补血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较大叶补血草的容易.黄花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 BA(0.3~0.5mg/L)+NAA(1.0~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0.3~1.0mg/L)+NAA(0.5~1.0 mg/L);大叶补血草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0.3~0.5mg/L)+NAA 2.0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补血 大叶补血草 愈伤组织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补血草属植物的分布与利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罗广元 唐志红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年第9期30-,共1页
关键词 大叶补血草 补血属植物 细枝补血 补血 黄花补血 花萼 盐化 甘肃省 二色补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