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栎家系水平性状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荣丽 黄寿先 +4 位作者 李志先 周传明 何长虹 李龙梅 唐国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7-50,57,共5页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综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玉华 郝海坤 +6 位作者 曹艳云 邱凤英 黄志玲 何琴飞 韦娇媚 陆国导 何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8-14,共7页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容器苗 施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蒙奕奕 石晓蒙 +3 位作者 黄寿先 林正聪 谭飞燕 黄家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0,共4页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cm、20.4m、0.3261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cm、20.4m、0.3261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I.7133T-0.0506T^2+0.0007P-1.9422、H=1.9257T-0.0398T^2.4890、y=-0.0104T-0.0024T^2-4.0848e^-0.005Tз+0.012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的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艳云 潘月芳 +2 位作者 郝海坤 彭玉华 黄志玲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87-90,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穗条类型、生根试剂处理穗条、穗条插口修剪位置,在大叶栎扦插育苗过程中对其插穗生根率,平均主根数量及平均根系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大叶栎扦插苗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穗条类型;采用中段穗条作插穗、用吲哚丁酸处...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穗条类型、生根试剂处理穗条、穗条插口修剪位置,在大叶栎扦插育苗过程中对其插穗生根率,平均主根数量及平均根系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大叶栎扦插苗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穗条类型;采用中段穗条作插穗、用吲哚丁酸处理穗条、穗条作腋芽处剪,其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8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扦插育苗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蒋燚 王以红 黄荣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8-21,共4页
采用5株优势木和平均木对比法,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4省(区)7个县的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大叶栎优树66株,优势木33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的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为:其树高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1%,胸径应... 采用5株优势木和平均木对比法,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4省(区)7个县的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大叶栎优树66株,优势木33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的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为:其树高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1%,胸径应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2%,材积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64%。该标准适用于大叶栎天然分布区用材林大叶栎优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优树 选择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光金 黄寿先 +2 位作者 刘芳 梁机 周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43-7344,共2页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多酚类物质 组织培养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文汇 谭健晖 +5 位作者 黄寿先 梁机 谢素平 刘光金 黄婷 周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424-10425,1042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 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 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底物dNTP终浓度和引物终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大叶栎的ISSR扩增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中含有DNA模板60 ng、PCR缓冲液10×buffer为2.0μl,底物dNTP终浓度为0.25 mmol/L,引物终浓度为0.3μmol/L,TaqDNA聚合酶为1 U。在该体系下,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能够满足大叶栎种群ISSR多样性分析的要求。[结论]建立了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为研究广西的大叶栎种群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冕林场大叶栎不同种源/家系子代林的测定结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荣林 蒋燚 +2 位作者 王以红 吴树刚 易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36-42,共7页
在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黄冕林场进行了大叶栎9个种源、51个家系的子代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子代试验林的3年生幼林期,不同种源、家系大叶栎林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据此采用综合评定法从大叶栎种源中初选... 在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黄冕林场进行了大叶栎9个种源、51个家系的子代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子代试验林的3年生幼林期,不同种源、家系大叶栎林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据此采用综合评定法从大叶栎种源中初选出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所初选的这14个大叶栎优良家系,其3年生子代幼林林木的3个生长性状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长率为23.61%~3.3.33%,平均胸径增长率为37.15%-49.54%,单株材积增长率为124.4-5%~17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冕林场 大叶栎 种源 家系 子代林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海龙 陈晓明 +3 位作者 覃子海 杨开太 林建新 黄金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419-18420,18450,共3页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不同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可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界于0.166 67~0.809 52之间,平均为0.563 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红锥 白椎 大叶栎 ISSR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燚 王以红 +1 位作者 邱凤英 黄荣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ZY6)比较,平均树高增加27.80%~29.47%,平均胸径增加29.97%~31.86%,单株材积增加119.32%~123.47%;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8.12%~9.53%,平均胸径增加6.91%~8.46%,单株材积增加20.24%~2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种源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幼林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玉华 曹艳云 +2 位作者 郝海坤 何琴飞 何锋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以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3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含水量在21.39%~29.99%之间,红锥21~40 cm、0~20 cm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在3.27~10.49 g/cm3之... 以红锥、大叶栎和顶果木3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其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含水量在21.39%~29.99%之间,红锥21~40 cm、0~20 cm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在3.27~10.49 g/cm3之间,含量最大的是大叶栎0~20 cm层和红锥0~20 cm层;土壤容重在1.21~1.46 g/cm3之间,红锥0~20 cm层最小,3个树种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均比各自21~40 cm层的小;土壤总孔隙度在44.75%~54.41%,最大的是红锥0~20 cm层;毛管孔隙度在4.59%~12.11%之间,最大是大叶栎0~20cm层和红锥0~20 cm层;非毛管孔隙度在37.57%~45.77%之间,最大是红锥21~40 cm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41.61%~51.16%之间,最大是大叶栎0~20 cm层。3个树种对土壤水源涵养效能和调节水分循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红锥和大叶栎更优于顶果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树种 红锥 大叶栎 顶果木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莫家兴 梁宏温 +3 位作者 黄寿先 李俊真 郭应泽 董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054-1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木材纤维形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机 李春 +3 位作者 樊东函 樊吉尤 廖克波 田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94-9495,954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大叶栎培育壮苗的最佳方案,指导育苗生产实践。[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和萘乙酸对大叶栎幼苗进行处理,并且对苗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大叶栎培育壮苗的最佳方案,指导育苗生产实践。[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和萘乙酸对大叶栎幼苗进行处理,并且对苗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以喷施ABT 50 mg/L的处理表现最佳,其苗高、地径、根系总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53%、61.54%、70.91%、64.23%、21.43%。[结论]该研究为2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和生根粉)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ABT NAA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轻型基质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燚 莫泽莲 +1 位作者 陈彪 杨开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
大叶栎轻型基质的扦插育苗试验,进行了沙床和泥床采穗圃生产的大叶栎嫩枝穗条扦插生根效果的对比试验,4种生根剂处理穗条的扦插生根效果对比试验,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扦插生根效果对比试验,其试验结果显示:沙床采穗圃生产的大叶栎穗条,... 大叶栎轻型基质的扦插育苗试验,进行了沙床和泥床采穗圃生产的大叶栎嫩枝穗条扦插生根效果的对比试验,4种生根剂处理穗条的扦插生根效果对比试验,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扦插生根效果对比试验,其试验结果显示:沙床采穗圃生产的大叶栎穗条,其扦插的生根率是泥床采穗圃生产穗条的2.4倍;用0.5 g.L-1GGR生根剂蘸点处理大叶栎插穗,其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87.33%;夏天5月扦插,其生根率最高可达86.5%,且始生根时间最短,为56天。试验还证实采用轻型基质扦插根数和根长显著优于常规黄心土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轻型基质 扦插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苗期生长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庞世龙 黄志玲 +2 位作者 郝海坤 覃康平 莫耐波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以大叶栎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达到极显著相关,经卡方(x2)测验也表明方程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因此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大叶栎苗期地径和苗高年生长... 以大叶栎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达到极显著相关,经卡方(x2)测验也表明方程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因此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大叶栎苗期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是可行的。依Logistic曲线方程上两个曲率最大的点准确地将大叶栎苗期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并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育苗技术措施,为高效培育大叶栎优质苗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播种苗 生长节律 Logisti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大叶栎遗传改良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盛 梁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22-223,235,共3页
文章对大叶栎生物学特性、遗传改良、繁育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遗传测定、良种选育、材性改良及森林经营管理等研究,以期有效地开发其潜在价值。
关键词 大叶栎 乡土树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生物质能和纤维板材树种大叶栎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微微 孙立炜 刘玉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大叶栎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北部地区,因其适应性强,速生丰产,生态效益明显等特点,开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叶栎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优良性状及其相关研究现状,建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发... 大叶栎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北部地区,因其适应性强,速生丰产,生态效益明显等特点,开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叶栎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优良性状及其相关研究现状,建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其在生物质能源及板材生产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速生丰产 生物质能 纤维板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人工幼龄林林木形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蒙兰杨 黄永利 +5 位作者 梁君霞 颜燕 李云晶 冯源恒 杨章旗 唐国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分别筛选出最佳修枝强度,为其修枝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造林5年的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纯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修枝1/3(修去树高1/3以...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分别筛选出最佳修枝强度,为其修枝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造林5年的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纯林为试验材料,设置修枝1/3(修去树高1/3以下枝条)、修枝1/2(修去树高1/2以下枝条)、修枝2/3(修去树高2/3以下枝条)3个修枝处理和1个对照(CK,不修枝);修枝4年后进行调查测定,分析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树干生长、树冠变化和树干干形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不同修枝处理的林木形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修枝2/3会降低红椎的胸径、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修枝1/2和2/3会降低大叶栎的树高生长率、修枝2/3会降低大叶栎的材积生长率。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的枝下高、枯枝高变高,冠层上偏高度、枯枝层深度变小;修枝1/2会减少红椎的冠幅,修枝1/3、1/2和2/3均会减少大叶栎的冠幅。随着修枝强度增加,火力楠、红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变小,分杈高变高;修枝1/3、1/2和2/3均会降低大叶栎的尖削度、分杈数和分杈率。不同修枝处理综合评价显示,火力楠表现为修枝2/3>修枝1/2>CK>修枝1/3,红椎表现为修枝1/2>修枝2/3>修枝1/3>CK,大叶栎表现为修枝1/3>修枝1/2>修枝2/3>CK。【结论】不同树种的补偿作用阈值不同,幼龄林时火力楠的补偿作用阈值高于修枝2/3,红椎和大叶栎的补偿作用阈值低于修枝2/3,修枝超过阈值会降低树高或胸径生长,最终降低材积生长。不同修枝处理对火力楠幼龄林的冠幅无显著影响,修枝1/2显著降低红椎幼龄林的冠幅,修枝1/2和2/3显著降低大叶栎幼龄林的冠幅,枝下高和枯枝高表现为修枝强度越大高度越高。修枝可显著提高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幼龄林的林分卫生、出材率、干形质量和形质质量。幼龄林时,火力楠的最佳修枝处理为修枝2/3,红椎为修枝1/2,大叶栎为修枝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楠 红椎 大叶栎 修枝 形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盆栽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和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韦龙宾 黄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393-5395,共3页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肥配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都具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钾肥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施肥配比对大叶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施肥方案最佳配比为处理⑧,即:N0.899 8P2.206 8K1.084 8(g/盆),按此配比施肥,当年幼苗平均生物量最高达19.72 g/盆,比最低的处理高出15.47 g/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幼苗 施肥 最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幸连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25-26,共2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和浓度处理不同木质化程度的大叶栎穗条对扦插繁殖生根率及生根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未木质化的嫩枝以550 mg.kg-1IBA+500 mg.kg-1ABT-1处理最好,平均生根率高达80.3%,平均生根数达7.8条....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和浓度处理不同木质化程度的大叶栎穗条对扦插繁殖生根率及生根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未木质化的嫩枝以550 mg.kg-1IBA+500 mg.kg-1ABT-1处理最好,平均生根率高达80.3%,平均生根数达7.8条.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生根促进剂 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