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宁酸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玉洁莹 顾屹 +7 位作者 黄琳 王浩 余庆 刘明珠 韩书煜 秦启伟 凌飞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3-1833,共11页
【目的】从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感染细胞的生命周期探究单宁酸在MSRV感染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抗MSRV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HM)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从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感染细胞的生命周期探究单宁酸在MSRV感染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抗MSRV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胖头鱥肌肉细胞系(FHM)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K-8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单宁酸毒性,确定其安全工作浓度;然后使用结晶紫染色评估单宁酸对MSRV的抑制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宁酸体外抗MSRV效果及探析其作用机制,包括单宁酸对MSRV粒子及MSRV吸附宿主细胞表面、侵入细胞与细胞内复制各阶段的影响。【结果】综合光学显微镜观察与CCK-8检测结果,确定单宁酸对FHM细胞的安全工作浓度为0.0125 mg/mL;以0.0125 mg/mL单宁酸孵育36 h后,FHM细胞的骨架结构仍然保持完整,未观察到核膜皱缩或染色质凝聚等异常现象。将0.0125、0.00625和0.003125 mg/mL的单宁酸分别与MSRV共孵育处理,能有效降低MSRV感染FHM细胞产生的病变效应,且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细胞(P<0.01,下同)。在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和病毒滴度均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FHM细胞,即单宁酸可直接作用于MSRV粒子,致使其感染能力降低。此外,在MSRV感染的吸附、侵入和复制各阶段以单宁酸进行处理,FHM细胞中MSRV的N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未经单宁酸处理的MSRV感染细胞,即单宁酸通过干扰MSRV感染过程的吸附、侵入与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结论】单宁酸对MSRV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可直接作用于MSRV粒子,且对MSRV的吸附、侵入与复制各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高效安全抗MSRV渔用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 单宁酸 病毒机制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孔明慧 梁红茹 +5 位作者 李宁求 林强 牛银杰 罗霞 马宝福 付小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 为建立快速、敏感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RV)流行株Taq Man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本研究采用NCBI分析MSRV流行株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以构建的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8-MSRV-N为模板,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MSRV的Taq Man q 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Taq Man q PCR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06,质粒标准品在6.79×10^(8)拷贝/μL~6.79×10^(2)拷贝/μL范围内与Ct值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检测MSRV及相关病毒,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MSRV,而草鱼出血病病毒、神经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大口黑鲈双RNA病毒、鳜蛙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等8种常见鱼类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6.79×10^(8)拷贝/μL~6.79×10^(1)拷贝/μL),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6.79×10^(2)拷贝/μL,比文献中的常规PCR方法敏感1 000倍;以不同批次或同一批次提取的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分别利用该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和文献中的常规PCR同时检测71份临床发病的大口黑鲈、鳜鱼、鲮鱼组织样品,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6.9%(12/71),阴性率为83.1%(59/71),且阳性样品均是从发病大口黑鲈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而发病的鳜鱼、鲮鱼组织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常规PCR方法的阳性率为9.9%(7/71),阴性率为90.1%(64/71),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3.0%。本研究建立的MSRV Taq Man q 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用于大口黑鲈临床样品的检测,为MSR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Taq Man荧光定量PCR 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3a系统建立大口黑鲈弹状病毒检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敏琳 黄枫淇 +9 位作者 左小玲 梁建韬 梁凯珊 单金红 李宗烊 喻婕 罗丽媛 禤梓杰 赵会宏 王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1,共9页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且适合现场诊断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检测方法,研究基于CRISPR-Cas13a系统并结合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IRA)技术建立了一种MSRV的检测方法。实验对MSRV序列进...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且适合现场诊断的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检测方法,研究基于CRISPR-Cas13a系统并结合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IRA)技术建立了一种MSRV的检测方法。实验对MSRV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后,针对MSRV衣壳蛋白(CP)基因的特异性区域设计两个靶点,并通过体外转录成特异性的crRNA,同时设计合成MIRA引物序列实现目标序列的等温扩增,最后结合Cas13a蛋白、crRNA、恒温扩增体系构建检测体系,并从高效crRNA的选择、反应温度、ssRNA报告探针浓度和Cas13a与crRNA的浓度比四个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并采用最优检测体系对大口黑鲈样本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在20μL检测体系中加入200 nmol/L Cas13a、100 nmol/L crRNA1、100 nmol/L crRNA2及500 nmol/L ssRNA报告探针,在37℃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并且该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到102 fM的MSRV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此外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紫外灯照射直接观察。研究基于CRISPR/Cas13a系统结合等温扩增MIRA技术建立的MSRV检测方法,可在室温下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进行MSRV病毒检测,检测结果可以肉眼直接观察,能在多种场合下使用,研究结果为检测MSRV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CRISPR-Cas13a MIRA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3种病毒的检测与流行规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伟民 江飚 +3 位作者 马壮 林昌毅 张家豪 苏友禄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为研究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中蛙属虹彩病毒(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以及弹状病毒(MSRV)的流行规律,对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广州、佛山、肇庆和江门等地采集的820份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 为研究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中蛙属虹彩病毒(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以及弹状病毒(MSRV)的流行规律,对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广州、佛山、肇庆和江门等地采集的820份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这3种病毒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宿主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结果显示,大口黑鲈的LMBV、ISKNV和MSRV的阳性率分别为12.44%(102/820)、0.49%(4/820)和3.05%(25/820),且存在以LMBV和MSRV为主的混合感染。LMBV在3种病毒中检出率最高,全年均可检出,较集中在夏季,而MSRV则集中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广州地区大口黑鲈病毒阳性率最高,达到21.05%,大口黑鲈幼鱼阶段更易感染病毒;LMBV的感染率随鱼体发育阶段呈正相关,而MSRV感染规律则与此相反。大口黑鲈的LMBV主要集中在夏季暴发,为其最易感的病毒性病原;ISKNV在大口黑鲈中检出率较低;MSRV是大口黑鲈苗期阶段的重要病原。在幼鱼阶段大口黑鲈感染病毒的概率最高,常伴有混合感染。佛山是大口黑鲈3种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而广州地区仅检出LMBV。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病毒病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属虹彩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弹状病毒 流行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发酵中草药的筛选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曾荣博 刘爽 +5 位作者 张玉军 李陈 余艳枝 李元平 肖运才 刘学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筛选出能够对MSRV具有抑制效果的发酵中草药,研究通过MTT法检测8种发酵中草药(L1、L2、L3、L4、L5、X1、X2和ZHS)对EPC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L1、L2、L3、X1、X2和ZHS未对EPC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和毒性,L4和L5在4 mg/mL时对细胞造成... 为筛选出能够对MSRV具有抑制效果的发酵中草药,研究通过MTT法检测8种发酵中草药(L1、L2、L3、L4、L5、X1、X2和ZHS)对EPC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L1、L2、L3、X1、X2和ZHS未对EPC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和毒性,L4和L5在4 mg/mL时对细胞造成损害;通过荧光定量PCR法(qRT-PCR)筛选出X1药物(主要成分为板蓝根、鱼腥草、南芪和杏仁)对MSRV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在细胞水平上通过qRT-PCR法发现X1药物能够抑制MSRV的感染;空斑实验结果表明X1药物可以降低约10倍MSRV的病毒滴度。在鱼体水平上设置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攻毒组、预防组和治疗组,评价X1药物对MSRV的抗病毒效果,结果表明经X1药物处理后,治疗组可以将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提高20%;通过qRT-PCR法检测大口黑鲈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表明X1药物显著抑制MSRV在肝脏、脾脏组织中的复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X1药物可以抑制MSRV引起的在肝脏、脾脏组织病变。研究为发酵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为开发抗MSRV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发酵中草药 病毒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幼鱼肝脏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应答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娣 雷宁 +3 位作者 朱俊杰 张超楠 王艳超 周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6,共13页
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的抗病反应和代谢调控网络,揭示其抗病的免疫分子机制并为后续大口黑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 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的抗病反应和代谢调控网络,揭示其抗病的免疫分子机制并为后续大口黑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MSRV感染的大口黑鲈易感组、抗病组和对照组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所得基因的功能注释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在MSRV感染下高表达的差异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药物的代谢作用、蛋白酶体、抗坏血酸和醛酸盐代谢、脂肪酸降解等代谢相关通路;进一步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分析发现,与抗MSRV免疫应答相关的通路主要为NOD样受体信号传导、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细胞溶质DNA传感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和RIG-I样受体信号传导等。最后,通过qRT-PCR验证了差异基因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获得的差异基因和调控通路可为大口黑鲈抗MSRV免疫的分子机制和疾病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肝脏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防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的研究概述及展望
7
作者 沈毓峰 宋晨光 +2 位作者 姚文琪 闵宇清 邓楠楠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是由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病毒性疾病,对我国大口黑鲈养殖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自利巴韦林、盐酸吗啉胍等医用抗病毒药物被禁用后,养殖生产中可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寥寥无几。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广泛...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是由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病毒性疾病,对我国大口黑鲈养殖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自利巴韦林、盐酸吗啉胍等医用抗病毒药物被禁用后,养殖生产中可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寥寥无几。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广泛、多靶点、副作用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无公害抗弹状病毒药物创制的原材料和药源库。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中草药、植物源化合物、微生物代谢产物防治MSRV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抗弹状病毒药物的创新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病毒药物 病毒性疾病 微生物代谢产物 盐酸吗啉胍 天然产物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分离培养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9
8
作者 袁雪梅 吕孙建 +3 位作者 施伟达 杭小英 刘莉 吴颖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本研究从爆发性死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病样中分离培养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毒株,采用甲醛灭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制备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制备MSRV卵黄抗体,测定其效... 本研究从爆发性死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病样中分离培养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毒株,采用甲醛灭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制备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制备MSRV卵黄抗体,测定其效价、中和效果及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内凝集素基因(intele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卵巢细胞株CO细胞分离培养大口黑鲈鱼弹状病毒,并用于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MSRV佐剂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成功获得MRSV的卵黄抗体,效价为1∶256,稀释度为1∶64时的中和病毒的作用最为明显,中和作用率达38.29%以上,病毒核酸拷贝数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上调细胞内凝集素的表达。研究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具有明显的中和效果,为后续卵黄抗体作为免疫制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卵黄抗体 病毒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中草药的筛选及抗病毒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杭小英 袁雪梅 +4 位作者 吕孙建 张海琪 刘莉 于喆 施伟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55-159,共5页
采用MTT法,选择黄芪多糖、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葡萄糖酸锌、板蓝根、白芍、连翘及黄藤素8种中草药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并挑选黄芪多糖,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对病毒复... 采用MTT法,选择黄芪多糖、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葡萄糖酸锌、板蓝根、白芍、连翘及黄藤素8种中草药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并挑选黄芪多糖,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内凝集素基因(Intelectin)表达的影响。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抗MSRV效果最好,兼具显著的阻断、抑制和中和病毒的效果,其最高阻断作用率为59.13%,最高抑制率为21.64%,最高中和率为105.46%。同时,黄芪多糖还可以抑制MSRV的复制,上调细胞Intelectin基因的表达。另外,连翘、金银花和白芍对MSRV分别有显著的阻断作用(阻断作用率为16.92%)、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64%)、中和作用(中和率为54.01%)。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相较试验中其他中草药制剂具有更好的抗MSRV效果,可为MSRV的药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中草药 黄芪多糖 MTT法 病毒试验 Intelect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早苗池塘温棚培育技术
10
作者 娄剑锋 叶利海 +1 位作者 陈博 公翠萍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16-18,共3页
近年来,浙江湖州市池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受气温、水体中天然饵料丰度变化及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暴发的影响,培苗成功率较低,在10%左右,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少。其中限制该市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最大的因素是水温,而搭建塑料大棚可以解决这个... 近年来,浙江湖州市池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受气温、水体中天然饵料丰度变化及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暴发的影响,培苗成功率较低,在10%左右,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少。其中限制该市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最大的因素是水温,而搭建塑料大棚可以解决这个限制条件,池塘保温大棚育苗可提高大口黑鲈早苗培育成功率,为规模化苗种生产提供一条新途径。笔者2022、2023年在南浔盛江家庭农场开展大口黑鲈早苗池塘温棚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大棚育苗 苗种生产 塑料大棚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池塘 湖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鱼种弹状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雷燕 戚瑞荣 +4 位作者 崔龙波 肖洋 张文文 马家好 王雪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呈弥漫性坏死;参考Gen Bank中弹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杂交鳢弹状病毒(HSHV)、鳜鱼弹状病毒(SC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95.3%。因此,初步诊断引起大口黑鲈鱼种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弹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诊断 组织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G蛋白胞外区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海翔 张佩佩 +2 位作者 邓思 秦英惠 姚伦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62-3770,共9页
【目的】获得能特异性识别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 MSRV)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MSRV双抗夹心法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提供材料。【方法】根据GenBank上MSRV G蛋白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K272491.1)设... 【目的】获得能特异性识别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 MSRV)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MSRV双抗夹心法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提供材料。【方法】根据GenBank上MSRV G蛋白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K272491.1)设计扩增其胞外区的特异性引物,以感染MSRV的GS细胞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序列,双酶切后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ΔG,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rans5α感受态细胞。挑取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表达质粒pET-28a-ΔG,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再次挑取阳性克隆,测序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NTA树脂层析柱纯化后免疫BALB/c雌性小鼠,4次免疫后眼眶采血获得抗MSRV 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最后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PCR结果显示,获得大小为1 323 bp的目的条带。SDS-PAGE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可高效表达目的蛋白,Ni柱纯化后获得单一目的蛋白,分子质量在48.5 ku左右,与预期相符,且纯度符合免疫原要求。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04 8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不同批次的MSRV G蛋白。IF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天然状态下的G蛋白。【结论】本研究利用MSRV G蛋白的胞外区重组蛋白成功制备出能特异性识别MSRV G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MSRV的免疫检测和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 G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章文言 张玉军 +2 位作者 李陈 石和荣 刘学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0-236,共7页
为探明广东省韶关市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的大口黑鲈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对患病鱼进行临床观察,并从细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三方面进行检测,排除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后,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人工... 为探明广东省韶关市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的大口黑鲈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对患病鱼进行临床观察,并从细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三方面进行检测,排除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后,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得到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命名为大口黑鲈弹状病毒韶关株(MSRV-SG0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鱼2 d内出现死亡,并伴随出血、烂尾、拖便等临床症状,7 d内死亡率达100%,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到病鱼的肝脏、脾脏均呈现大面积坏死,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符。根据G蛋白氨基酸序列,将分离到的MSRV-SG01毒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的弹状病毒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比对,结果显示,MSRV-SG01毒株与MSRV-FJ985、MSRV-YH01、SCRV聚为一类,且与已报道的MSRV-FJ985毒株、MSRV-YH01毒株同源性高达97%以上。通过以上的试验分析,确定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为MSR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源头防控 水生动物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重要病原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而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1,共5页
【目的】为同时检测患病大口黑鲈蛙病毒(Rana)、肿大细胞病毒(Mega)和弹状病毒(Rhab)的感染情况,建立了其三重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了Rana、Mega和Rhab 3对特异性上、下游引物进行三重PCR检测,Rana、Mega和Rhab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 【目的】为同时检测患病大口黑鲈蛙病毒(Rana)、肿大细胞病毒(Mega)和弹状病毒(Rhab)的感染情况,建立了其三重PCR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了Rana、Mega和Rhab 3对特异性上、下游引物进行三重PCR检测,Rana、Mega和Rhab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202、360、563 bp,并进行三重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Rana、Mega和Rhab核酸检出限最低均可达5.3×10^(-6)μg·mL^(-1)。对临床获得的5份大口黑鲈病料进行三重PCR检测,获得2个Rana、1个Mega和1个Rhab检测阳性结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口黑鲈重要病原三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养殖大口黑鲈过程中病毒病快速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三重PCR检测 病毒 肿大细胞病毒 弹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鳜主要病毒性病原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谭红连 韦剑成 +5 位作者 李莉萍 童桂香 苏美珍 韦信贤 杨明伟 陈静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1-2661,共11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鲈鳜虹彩病毒(Rana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为鲈鳜养殖过程中的RanaV、ISKNV、PFRV检疫、监测及临床诊断等提供简便且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RanaV...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鲈鳜虹彩病毒(Rana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为鲈鳜养殖过程中的RanaV、ISKNV、PFRV检疫、监测及临床诊断等提供简便且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根据RanaV-MCP基因、ISKNV-MCP基因、PFRV-G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M-T-MCP^(RanaV)、pGM-T-MCP^(ISKNV)和pGM-T-G^(PFRV),其中,pGM-T-MCP^(RanaV)、pGM-T-MCP^(ISKNV)分别作为RanaV和ISKNV的标准品DNA,pGM-T-G^(PFRV)则以SalⅠ酶切后经体外转录获得PFRV标准品RNA;以标准品为模板进行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优化及标准曲线制定,并分别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试验。【结果】优化后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30.0μL:2×Fast One Step Probe RT-qPCR Mix 15.0μL,引物RanaV-qF/RanaV-qR(10μmol/L)、ISKNV-qF/ISKNV-qR(10μmol/L)、PFRV-qF/PFRV-qR(10μmol/L)各0.6μL,探针RanaV-qP(5μmol/L)0.9μL,探针ISKNV-qP(5μmol/L)0.9μL,探针PFRV-qP(5μmol/L)1.2μL,核酸模板3.0μL,灭菌DEPC水补足至30.0μL。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对RanaV、ISKNV和PFRV标准品均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Eff.>95.0%),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Sq≥0.999),可实现对RanaV、ISKNV和PFRV的同步定量分析;对RanaV、ISKNV、PFRV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copies/反应,对鲈鳜组织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mg;与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罗非鱼湖病毒(TiL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等鱼类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检测RanaV、ISKNV、PFRV的组内及组间重复试验的C_t值变异系数均低于2.00%。采用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对采自广西各地养殖场的鲈鳜样品(大口黑鲈95份,鳜68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RanaV阳性检出率为19.0%,ISKNV阳性检出率为14.7%,PFRV阳性检出率为4.3%。【结论】基于TaqMan-MGB探针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能同时检测RanaV、ISKNV和PFR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为鲈鳜的苗种检疫、疫情监测及临床诊断提供更简便、更高效的技术手段。RanaV、ISKNV和PFRV感染在广西鲈鳜养殖中已流行,大口黑鲈以RanaV感染为主,鳜则以ISKNV感染为主,且存在混合感染及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RanaV)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鲈形目鱼类弹状病毒(PFRV)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鲈鱼弹状病毒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雷燕 《当代水产》 2015年第5期76-,共1页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鱼苗被广泛养殖,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鱼苗被广泛养殖,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加州鲈鱼的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如烂鳃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车轮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弹状病毒 诺卡氏菌病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 肉食性鱼类 车轮虫病 烂鳃病 鲈形目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下半年加州鲈病毒检测总结与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斯若 梁芝源 《当代水产》 2022年第3期63-63,66,共2页
1检测总结2021下半年,活宝源鱼病室共检测185份加州鲈样本,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阳性率为30.80%,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阳性率为1.08%,鳜鱼弹状病毒阳性率为1.08%,神经坏死总检出率为0.00%。1.1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LMBV)该病为下半年加州鲈最... 1检测总结2021下半年,活宝源鱼病室共检测185份加州鲈样本,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阳性率为30.80%,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阳性率为1.08%,鳜鱼弹状病毒阳性率为1.08%,神经坏死总检出率为0.00%。1.1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LMBV)该病为下半年加州鲈最主要病毒病,平均阳性率高达30.80%,6月份阳性率更是高达53.3%,七月至十月份的阳性率也高达25.0%以上;11月份至12月接检的样本绝大部分均为未发病的苗种,其平均阳性率也高达1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 弹状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病毒检测 阳性率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清远市常见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情况与分析
18
作者 何伟华 谭伟军 郭赞美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51-52,共2页
为掌握清远市水生动物疫病流行动态,做好病情风险预警和预防控制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控制水生动物疫病的暴发,2022年,笔者所在团队开展了全市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现将监测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样品采集情况本次共监测8... 为掌握清远市水生动物疫病流行动态,做好病情风险预警和预防控制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控制水生动物疫病的暴发,2022年,笔者所在团队开展了全市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现将监测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样品采集情况本次共监测8种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分别是草鱼出血病(GCRVⅡ)、鲤浮肿病病毒(CEV)、锦鲤疱疹病毒病(KH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SKNV)、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弹状病毒病(SCRV)、罗非鱼湖病毒(TILV)、鲫造血器官坏死病(CYH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疫病 草鱼出血病 坏死病 大口黑鲈 流行动态 弹状病毒 虹彩病毒 锦鲤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