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式补偿方法(特邀)
1
作者
张钰涓
辛强
+2 位作者
常广胜
闫锋涛
范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221,共16页
针对大口径非球面镜加工中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补偿难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的误差补偿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磨盘形变误差的综合成因(包括驱动力计算的理论偏差、影响函数建模误差、传感器非线性传递特性以及结构应...
针对大口径非球面镜加工中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补偿难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的误差补偿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磨盘形变误差的综合成因(包括驱动力计算的理论偏差、影响函数建模误差、传感器非线性传递特性以及结构应力集中效应等),结合常规工况下多组实测数据,采用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策略,构建以理想形变量为输入的分区式误差预测模型。模型将磨盘特征点分为四环带区,其中高应力集中区(第一、二、四环带)采用带零位约束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低变形区(第三环带)则采用均值补偿模型进行描述,由此实现了全域面形各区域残差的高效修正。实验表明,针对2 m,F/1.7抛物镜面加工场景,该方法使口径530 mm能动磨盘的静态形变残差PV值与RMS值较未补偿状态分别平均降低48.5%和55.1%,残差RMS稳定控制在1μm以内。相较于传统Zernike多项式补偿法,该模型通过分区拟合策略提升了误差补偿的针对性,有效消除了系统性周期残差,为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非球镜加工
误差补偿
坐标变换
能动磨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式补偿方法(特邀)
1
作者
张钰涓
辛强
常广胜
闫锋涛
范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光场调控科学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221,共16页
文摘
针对大口径非球面镜加工中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补偿难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的误差补偿方法。通过系统分析磨盘形变误差的综合成因(包括驱动力计算的理论偏差、影响函数建模误差、传感器非线性传递特性以及结构应力集中效应等),结合常规工况下多组实测数据,采用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策略,构建以理想形变量为输入的分区式误差预测模型。模型将磨盘特征点分为四环带区,其中高应力集中区(第一、二、四环带)采用带零位约束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低变形区(第三环带)则采用均值补偿模型进行描述,由此实现了全域面形各区域残差的高效修正。实验表明,针对2 m,F/1.7抛物镜面加工场景,该方法使口径530 mm能动磨盘的静态形变残差PV值与RMS值较未补偿状态分别平均降低48.5%和55.1%,残差RMS稳定控制在1μm以内。相较于传统Zernike多项式补偿法,该模型通过分区拟合策略提升了误差补偿的针对性,有效消除了系统性周期残差,为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案。
关键词
大口径非球镜加工
误差补偿
坐标变换
能动磨盘
Keywords
large-aperture aspheric mirror fabricating
error compensation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ctive lap
分类号
TH7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能动磨盘静态变形误差的面形特征点位移预测式补偿方法(特邀)
张钰涓
辛强
常广胜
闫锋涛
范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