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豫川 羊群芳 张兴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63-266,共4页
建筑物从低阶地向高阶地扩展是建设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基础设计中,面临着缺少经验、按常规设计思路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分析认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注重考虑工程场地的水环境和基底下土层的具体... 建筑物从低阶地向高阶地扩展是建设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基础设计中,面临着缺少经验、按常规设计思路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分析认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应注重考虑工程场地的水环境和基底下土层的具体状况,当能确定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可以避免黄土浸水湿陷时,可以以防水措施为主设计地基基础,选用合理的地基基础型式和地基处理深度。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加以分析,阐述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地基基础设计 水环境 地基处理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合理深度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豫川 赵伟 熊靖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5,共5页
以全部剩余湿陷量作为处理深度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基于人工地基具有一定的抵御湿陷变形能力的观点,通过建立人工地基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场地人工地基在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湿陷面积和处理深度的关系及规律.结果表... 以全部剩余湿陷量作为处理深度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基于人工地基具有一定的抵御湿陷变形能力的观点,通过建立人工地基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场地人工地基在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湿陷面积和处理深度的关系及规律.结果表明:人工地基抵御湿陷变形的能力随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当处理深度达12 m以上时,抵御能力的增加已很小.在剩余湿陷量仍大于规范要求时,选择12 m作为地基处理的合理深度,在安全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应力应变关系 剪切破坏 剩余湿 合理处理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晓锋 孟海东 王艳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3-140,150,共9页
结合大同 西安客运专线,对晋南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进行了现场浸水试验研究;并在典型地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采集大量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了一系列黄土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同深度土... 结合大同 西安客运专线,对晋南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进行了现场浸水试验研究;并在典型地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采集大量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了一系列黄土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属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距离试坑边缘不同位置处含水量不同,同时,在深度方向上,10 m以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10 m以下入渗较为困难;现场实测场地黄土的自重湿陷下限为10 m,和计算得到的场地黄土自重湿陷下限基本吻合;水分扩展形态呈喇叭形,扩散角大致在41°-45°变化;裂缝呈连续环形分布,宽度深度都较小;埋设的张力计和压力计验证了场地黄土湿陷性等级的正确性.该研究对大西客运专线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现场浸水试验 湿 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新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宏细观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硕昌 刘德仁 +3 位作者 王旭 杨佳乐 张渊博 陈伟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8-1926,共9页
为了探明兰州新区大厚度黄土宏、细观参数随土层埋深的变化情况,在现场采取原状土样,开展室内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和电镜扫描测试,研究其宏观物理参数和微观结构参数随土层埋深的变化规律,并将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得到的自重湿陷系数进行对... 为了探明兰州新区大厚度黄土宏、细观参数随土层埋深的变化情况,在现场采取原状土样,开展室内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和电镜扫描测试,研究其宏观物理参数和微观结构参数随土层埋深的变化规律,并将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得到的自重湿陷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的基本物理参数均随深度呈规律性变化,随着埋深增加,上覆土压力增大,黄土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呈线性增加,渗透系数、孔隙比和自重湿陷系数明显减小。深度由2 m增加至30 m时,含水率、干密度分别增加18.46%,29.23%,孔隙比从1.08减小至0.71,自重湿陷系数由0.142降至0.006。不同深度处黄土中各矿物成分的含量基本一致,石英含量均为最高(53.90%~59.52%),伊利石含量次之,白云石、绿泥石含量较少。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可知,兰州新区黄土的物理参数和微观结构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浅层黄土大孔隙发育,易遇水而破坏,产生湿陷变形。随着深度增加,黄土中挤密镶嵌结构越来越发育,大孔隙结构减少,表现为干密度增加,孔隙比减小,湿陷性减弱。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得到该场地的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大致相当,在地面以下22 m左右。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测得的自重湿陷系数均随深度增大而显著减小。试验得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兰州新区大厚度黄土场地上的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新区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物理力学参数 自重湿系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的现场砂井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邵生俊 李骏 +3 位作者 邵将 黄双林 王永鑫 陈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9-1558,共10页
针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室内试验评价不准确,现场原位浸水试坑试验评价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难以适应线性工程技术要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现场试验评价方法:砂井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湿陷变形土体与未湿陷变形土体之间产生相... 针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室内试验评价不准确,现场原位浸水试坑试验评价方法周期长、费用高且难以适应线性工程技术要求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现场试验评价方法:砂井浸水试验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湿陷变形土体与未湿陷变形土体之间产生相对沉降差及地裂缝,通过湿陷性黄土场地设置砂井,将水直接导入某一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层及砂井圆周边土体,以此来测定砂井井底下地层和砂井孔深范围内黄土的湿陷变形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小、周期短和灵活性高等特点。依托宝兰客专建设项目,在具有代表性的大埋深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了4个不同深度的砂井浸水试验,测试了砂井场地的沉降变形及井底湿陷性土层的沉降变形,同时配合井底土层含水量的量测,分析了井底黄土的湿陷性变形特征。参考现有规范中建议的该地区自重湿陷量修正系数,对比砂井浸水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砂井浸水试验的合理性,及其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线性工程上运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井浸水试验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湿评价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铁工程综合处理措施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虎艳 邓国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0,共5页
针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区段地铁工程,提出以分析浸水可能性和水敏性为主、防水和地基处理并重、有效发挥天然黄土承载力的总体处理思路。研究表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具有地层结构连续稳定、抵抗变形能力强、承载力高、10 m以内浸水可能性... 针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区段地铁工程,提出以分析浸水可能性和水敏性为主、防水和地基处理并重、有效发挥天然黄土承载力的总体处理思路。研究表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具有地层结构连续稳定、抵抗变形能力强、承载力高、10 m以内浸水可能性较大、10 m以下浸水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地铁工程应充分利用上述特点,结合黄土力学研究新成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节约的综合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水敏 结构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西久 范江涛 +2 位作者 袁可佳 白晨帆 蒋应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857,共9页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 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了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深入研究了原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渗流特性,揭示了地表及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浸水范围及湿陷范围.结果表明,试坑地表、深部土层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呈现慢-快-慢-稳定的特点,湿陷变形发展过程都经历4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期平缓段、迅速变形段、过渡段及后期平缓段,黄土的自重湿陷变形基本发生在迅速变形段和过渡段.土层湿陷范围小于饱和范围,黄土在饱和条件及上覆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湿陷.提出了路基防排水宽度为12 m的建议,该结论可为西韩城际铁路路基排水及地基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湿 湿变形特征 渗流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性场地浸水湿陷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马闫 王家鼎 +3 位作者 彭淑君 李永伟 王军海 陈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区修正系数0?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场地黄土湿陷经历初始浸水、湿陷起始、剧烈湿陷、稳定湿陷、剧烈固结、稳定固结6个阶段;探讨了浸水过程中水分扩散规律及其对湿陷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并用"层壳"作用对其进行了解释;对比其它试验资料发现地面湿陷影响范围与自重湿陷性土层厚度的比值具有一定规律,均在1.6左右;建立了一个以面积为权重的0?反算方法并算得该地区0?为0.7;试坑周围的裂缝发展经历侧向拉开、纵向发展、新裂缝产生、受压变窄4个阶段;该场地实测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18 m;试坑外围浅部土层向试坑中心方向位移,深部土层则向外部位移,拐点的深度随与试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该场区后期地基设计,并可指导该地区未来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扩散 湿迟滞-突变效应 β0的计算方法 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姚志华 黄雪峰 +1 位作者 陈正汉 张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4,共10页
对兰州地区Q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 对兰州地区Q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10 m以上基本由6段组成,10~22.5 m由5段组成,而22.5 m以下则由3段组成;25 m以上范围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该深度以下土层,由于上部土体发生湿陷压密以及空隙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了水分入渗缓慢;离试坑周边较远的裂缝的产生由于试坑较近裂缝剧烈活动引起;水分运移基本呈现椭圆状形态入渗(长轴位于水平向),后期整个椭圆状湿润区的离心率越来越小,椭圆更扁;浸润角随着外部水源不断供给逐渐扩大,本次试验其变化范围在0°~55°;场地中水分入渗率基本呈现出幂函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浸水试验 体积含水率 吸力 渗透 浸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黄雪峰 张广平 +1 位作者 姚志华 张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0-108,共9页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以及地基处理合理方法等问题,选择典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布置沉降观测点和埋设水分计的浸水试验以及挤密桩、DDC(孔内深层强夯)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以及地基处理合理方法等问题,选择典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布置沉降观测点和埋设水分计的浸水试验以及挤密桩、DDC(孔内深层强夯)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过程中,深度22.5~25.0 m以上土体易发生湿陷,该深度以下土体则含水率增加缓慢,达不到湿陷起始含水率,不易发生湿陷,因此该深度考虑可作为现场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也可作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地基处理时可参考的地基处理下限深度。DDC桩间距为1.0~1.4 m时,无论从挤密系数还是湿陷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挤密桩15 m试验区域沉降量较小,但其剩余湿陷量任未满足要求,这也佐证了关于22.5~25.0 m深度难于发生湿陷的结论。试验成果可作为今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以及黄土规范进一步修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浸水试验 地基处理 湿变形 入渗 剩余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特征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15
11
作者 黄雪峰 陈正汉 +5 位作者 哈双 薛塞光 孙树勋 徐毅明 金学菊 朱元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9,共8页
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1号泵站地基的预浸水处理,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5m的场地上做了面积为110×70m2的浸水试验,试验历时251d,揭示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与中小厚度(小于15m)自... 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1号泵站地基的预浸水处理,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5m的场地上做了面积为110×70m2的浸水试验,试验历时251d,揭示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与中小厚度(小于15m)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不同的3个显著特征:①湿陷量随浸水历时的发展过程包含5个阶段,即初期平缓段、浸水陡降段、中期平缓段、停水后的陡降段和后期平缓段;②湿陷速率在浸水期间呈显“小→大→小→稳定”的变化规律,在停水后则呈显“大→小→稳定”的变化规律;③湿陷量、试坑周边裂缝的宽度和裂缝两侧地面的高差远远大于既往同类研究记录。通过分析,建议把连续5d的平均湿陷量不大于2m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的停止注水标准;采用建议的停水标准,缩短了该建设项目的工期、节省了费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今后类似的地基处理工程及修订黄土规范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大型现场浸水试验 稳定标准 湿变形特征 湿 湿速率 预浸水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问题的合理控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世径 黄雪峰 +2 位作者 朱彦鹏 杨校辉 姚志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与剩余湿陷量的合理控制关键技术难题,对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挤密地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层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挤密地基处理在6~12 m深度以下进行深层浸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基湿陷下沉,而地基处理在15 m深度时(剩余湿陷量远大于200 mm)地基整体实际下沉量相对较小,说明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乙、丙类建筑地基关于最小处理深度的规定过于严格,不符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建议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将12~15 m作为乙、丙类建筑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合理深度。并针对现行规范中对乙、丙类建筑剩余湿陷量控制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剩余湿陷量折减系数'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该折减系数的建议值,可为同类工程建设和规范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挤密地基 深层浸水 剩余湿 合理处理深度 剩余湿量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中灌注桩承载性状与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13
作者 黄雪峰 陈正汉 +2 位作者 哈双 薛塞光 孙树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5 m的场地上进行了挖孔灌注桩(桩径为0.8 m,桩长为40 m,浸水坑直径为30 m)的大型现场载荷–浸水试验。设置了4种类型的试桩(无摩擦桩、空底桩、摩擦端承桩和悬... 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5 m的场地上进行了挖孔灌注桩(桩径为0.8 m,桩长为40 m,浸水坑直径为30 m)的大型现场载荷–浸水试验。设置了4种类型的试桩(无摩擦桩、空底桩、摩擦端承桩和悬吊桩),采用了多种测试方法(钢筋应力计、滑动测微计等)。研究结果表明:空底桩和悬吊桩在长度比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小许多时,所测得的正、负摩阻力数值偏小,穿透整个湿陷性黄土层的摩擦端承试桩所得结果比较符和实际;实测负摩阻力远高于黄土规范建议的负摩阻力值,且负摩阻力的数值与场地的湿陷类型、湿陷量的大小无明确对应关系;桩土相互作用能减小场地的湿陷变形量。对黄土中几个大型工程的现场灌注桩试验资料分析发现,中性点位置超出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提供的参考值范围。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今后类似场地的灌注桩的设计及修订黄土规范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灌注桩 桩的现场浸水试验 桩的承载 负摩阻力 黄土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及其工后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朱彦鹏 杜晓启 +1 位作者 杨校辉 栗慧王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14-2924,共11页
确定了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的合理处理范围,揭示了挤密桩处理地基效果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地基浸水后的入渗规律及沉降特征。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不同深度的灰(素)土挤... 确定了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的合理处理范围,揭示了挤密桩处理地基效果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地基浸水后的入渗规律及沉降特征。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不同深度的灰(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试验及埋设TDR水分计和分层沉降仪的工后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各试验区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挤密效果呈增强趋势;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干密度增长率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抗渗性能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外界水分在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的入渗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4个阶段组成;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受水浸湿时的沉降变形,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5个阶段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在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建议地基处理深度为9~12m,处理宽度为管廊每边延伸控制在2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的合理地基处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综合管廊地基 挤密桩 合理处理范围 工后浸水试验 入渗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黄雪峰 杨校辉 +2 位作者 殷鹤 刘自龙 周俊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96-302,共7页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桩基设计方案不当问题,如何准确判定湿陷下限深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系统分析并总结宁夏固原桩基系列浸水试验、兰州和平镇黄土浸水试验及其他地区桩基浸水试验研究成果的...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桩基设计方案不当问题,如何准确判定湿陷下限深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系统分析并总结宁夏固原桩基系列浸水试验、兰州和平镇黄土浸水试验及其他地区桩基浸水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黄土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确定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1)指出了均质黄土现场浸水试验水的竖向渗透深度是有限的(一般为20~25 m),现场黄土湿陷发生的下限深度也是有限的,不宜按室内试验的湿陷系数确定的下限深度来直接评判;(2)给出了室内湿陷性评价试验中湿陷系数sδ或自重湿陷系数zsδ随地区和深度变化的取值建议,同时,建议在湿陷量计算时引入深度修正系数和地基土浸水机率系数,初步给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同地区湿陷下限深度评价系数?,可以有效减小湿陷性评价的室内外差异;(3)由室内试验计算确定的湿陷下限深度偏于保守,导致桩基设计过分夸大了负摩阻力的不利作用,造成桩基设计承载力偏低;(4)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的中性点最深位置不宜大于20~25 m,湿陷性评价下限深度小于20 m的场地,宜按评价深度确定中性点位置;给出了桩侧负摩阻力估算方法,并建议桩基负摩阻力平均值取20~35 k P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湿下限深度 桩基负摩阻力 现场浸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过程中黄土孔隙气压特性的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16
作者 曲晨飞 杨庆义 +6 位作者 刘荣豪 程洋 纪成亮 李仁杰 张继超 姚志华 张登飞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过程中,黄土中水分入渗-气体迁移-湿陷变形的多场耦合过程。目前,有关现场浸水试验过程中真实测定孔隙气压演化规律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开展黄土高原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坑试验,在典型剖面不同深度布置湿度传感器和孔隙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浸水过程中水分运移和孔隙气体压力,揭示水分运移和气压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坑浸水-停水过程中,呈现出水分入渗的感知-增湿-饱和-减湿-稳定的5阶段变化规律;打设注水孔,明显地改变了试坑中的水分扩散路径,以注水孔的径向渗流——古土壤富水向上迁移的扩散路径为主;首次实现了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过程中土体孔隙气压力的原位测定,呈现波动特征,提出了浸水过程中孔隙气压的形成模式。成果为非饱和黄土中水-气运移过程提供实测证据,为进一步精细化预测大厚度黄土的增湿湿陷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灾害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入渗 孔隙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注水孔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试坑水分入渗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银生 胡孟卿 +5 位作者 闫金忠 皇甫红旺 李康 李永伟 师振华 刘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布设注水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设注水孔,试坑内水分扩散存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试坑中心向两侧扩散的特点,湿润锋扩散形态比较复杂;浸水52 d,试坑... 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布设注水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设注水孔,试坑内水分扩散存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试坑中心向两侧扩散的特点,湿润锋扩散形态比较复杂;浸水52 d,试坑内探井全断面基本达到饱和含水率,注水孔的布设节省了大量的试验时间与费用。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基本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期含水率平稳段;含水率增长、变化段;饱和含水率稳定延续段;末期含水率小幅减小变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试验 设置注水孔 大厚度自重湿黄土 湿润锋 水分入渗规律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黄土地层拓宽路基浸水破坏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翁效林 马豪豪 王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4-1239,共6页
为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浸水湿陷条件下拓宽路基变形破坏特性,基于长安大学土工离心机,安装了降雨浸水系统和位移量测系统,开展与实际应力相一致的离心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的浸水破坏模式.试验结... 为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浸水湿陷条件下拓宽路基变形破坏特性,基于长安大学土工离心机,安装了降雨浸水系统和位移量测系统,开展与实际应力相一致的离心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的浸水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拓宽路基荷载影响下,新路基以及部分老路堤会产生新的沉降,最大沉降值出现在拓宽路基形心处,进而产生新旧路基间的不协调变形;持续降雨将会在拓宽路基坡脚处产生雨水入渗,入渗将诱发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层内部产生非均匀湿陷,这会导致新旧路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湿陷突变,在湿陷突变所产生的差异沉降的作用下,路基边坡首先出现裂缝,进而在新旧路基拼接带处也出现裂缝,最终面临因地基整体增湿失稳所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路基路面塌陷、滑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拓宽路基 浸水湿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洼选煤厂大厚度黄土场地DDC桩复合地基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国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8,51,共4页
大厚度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若采用预浸水处理法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在宁夏王洼选煤厂分布的黄土层厚度大于70m,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达40多米,经现场对比试验,采用水泥土DDC桩复合地基能满足完全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 大厚度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若采用预浸水处理法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在宁夏王洼选煤厂分布的黄土层厚度大于70m,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达40多米,经现场对比试验,采用水泥土DDC桩复合地基能满足完全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DDC桩复合地基 现场试验 消除湿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