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语境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袁玺
-
机构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0-72,共3页
-
文摘
大卫·林奇极为重视电影语境的表达效果。在大部分导演的作品中,创作者和观众已经默认其叙述语境是固定的、单一的,而林奇电影中则多次出现语境的切换,甚至刻意忽略此语境与彼语境之间的时空关系和叙事的连续性,并在一语境之中反复利用细节给观众以心理暗示,这正是林奇电影总能反复给观众造成诡异、神秘甚至恐怖的原因。文章从超现实主义语境、梦幻语境、精神分裂与潜意识语境三方面,分析林奇电影的叙事语境。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电影
叙事语境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
- 2
-
-
作者
侯晓丹
臧桂营
-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8,共3页
-
文摘
林奇的电影具有邪典电影中的极端题材与风格上的特立独行,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林奇的电影又似乎很难被认为是小众的,其电影尽管满是邪气,但一经问世基本上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就不能不归功于林奇电影所带给观众的快感与痛感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要。而在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一种诡秘感的营造。文章从死亡的审美化、扑朔迷离的氛围感、神秘元素的运用三方面,分析林奇电影中诡秘感的营造。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电影
诡秘感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思考
- 3
-
-
作者
薛婷
-
机构
西安医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7-69,共3页
-
基金
"西安医学院2014年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YZL2014-15)
-
文摘
大卫·林奇是美国著名的非主流电影导演,其影片风格在美国电影界独树一帜,对美国现代好莱坞电影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片独具个性,以特殊的方式和技巧,大胆地对好莱坞电影进行了反思与超越,通过对色彩、音效等元素的运用带领观众探索怪诞、诡异的电影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卫·林奇的生平,在此基础上对大卫·林奇电影的创作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卫·林奇电影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进行了探讨与阐述。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生平
电影风格
创作特征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的焦虑叙事
- 4
-
-
作者
王凡宇
-
机构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5,共3页
-
文摘
大卫·林奇的电影创作,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黑暗色调。从其学生时代的短片《六个苍白的人影》开始,林奇就表现出了对于恐怖、病态题材的喜爱。在这些题材的背后,是林奇对于当代人的伦理道德、生存状况、生存价值等问题的思考。而焦虑则是林奇电影中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是人行为的深层动力,甚至也是抱持了人文关怀意识的林奇本人的一种心理。从当代焦虑书写这一点,可以触碰到林奇电影的精神脉动与艺术品质。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美国电影
焦虑书写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许东阳
-
机构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70-72,共3页
-
文摘
大卫·林奇的作品内容驳杂,但是总结起来,不难发现其与以下几点相关:人类在社会中面临的物质诱惑以及受到来自权力的压抑,人类在困境中产生的贪欲(包括对金钱和性)以及恐惧,将人类从困境中拯救出来或没能成功拯救的爱情与温柔。林奇的影片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迎面袭来的恐惧和颓废、忧伤感。文章从对封闭空间的巧妙运用、对诡谲梦境的偏爱、对人类暴力本能的展示三方面,浅析了大卫·林奇电影的美学特征。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电影
美学特征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后现代视域下的大卫·林奇电影
- 6
-
-
作者
王伟
-
机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3,共3页
-
文摘
美国当代电影大师大卫·林奇是电影界难得的一位鬼才导演。目前学术界对其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电影风格的思考、电影中梦境的分析、独特的美学风格、叙事中的暴力与诡异等方面,研究的对象多以《蓝丝绒》《穆赫兰道》等影片为主。本文拟在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后现代主义作为视角切入点,从其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因子、叙事风格的异化、电影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浅析大卫·林奇的电影。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电影
后现代视域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影片中的“潜意识”表达
- 7
-
-
作者
王岩莉
-
机构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4-75,共2页
-
文摘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联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电影精神分析学"确立之后达到顶峰。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有"梦境诠释者"、超现实主义者之称。他的艺术特点便是热衷于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如人们乃至他本人的潜意识。文章从林奇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林奇与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林奇与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三方面,分析大卫·林奇影片中的"潜意识"表达。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电影
潜意识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大卫·林奇电影的后现代风格解读
- 8
-
-
作者
景秀娟
-
机构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4-56,共3页
-
文摘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大卫·林奇通过将后现代艺术与独立电影创作融合在一起,利用独特的动态叙事模式、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及狂欢化的视听语言,形成了一种诡异阴郁而又充满寓意的电影风格,让观众在极具个性化的光影世界中感受大卫·林奇独树一帜的艺术视角和美国独立电影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叙事模式、人物塑造和视听语言三个层面,对大卫·林奇电影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与好莱坞主流电影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
关键词
美国
大卫·林奇
后现代
独立电影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统觉失效与经验赋形——大卫·林奇电影的认知解读
- 9
-
-
作者
王乃彬
邹波
-
机构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37-140,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9ZDA333)。
-
文摘
大卫·林奇的电影创作虽然以难解著称,但背后却存在着清晰的认知路径。在丰盈的视听表达中,统觉全面失效,短暂的语言逃逸达成对前在经验的突破,理性认知被暂时悬停,而“不安”作为林奇电影总体叙事的情感内核,完成了对无意识领域的统摄,观众的潜在经验得以赋形。因此,意义无解带来的文本难解最终指向主题多解,在指涉谜题的层层突围中,观众不仅激活了认知冲动,打破了认知常规,也印证了林奇电影的情感创造性和超越性。
-
关键词
大卫·林奇
统觉
感性经验
逃逸线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梦的迷宫:大卫·林奇电影世界中的隐喻
- 10
-
-
作者
牛蕾
-
机构
南京传媒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5,共5页
-
文摘
大卫·林奇的电影以诡谲、黑暗、迷幻、神秘而著称,影评人将其带给观众的整体感受概括为“林奇感”。大卫·林奇的人生经历、小说家卡夫卡和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均影响了大卫·林奇电影风格的形成。大卫·林奇电影中的隐喻喻体可分为等多种类型。在具体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本体指涉,但无一例外都是关涉人的精神状态,这也是林奇对人类头部着迷的原因。“林奇感”的产生与林奇电影中丰富的隐喻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林奇电影的隐喻,是解读林奇电影的密钥。
-
关键词
隐喻
大卫·林奇
元电影
“林奇感”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释梦:精神分析学视阈下的《穆赫兰道》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王莉
-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93-94,共2页
-
文摘
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和梦的学说相关精神分析理论探析《穆赫兰道》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戴安娜,梳理其梦境及心理、行为发展历程,揭露其悲剧的深层原因。戴安娜的梦境体现了梦的补偿、迁移和预测特性,是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本我”“自我”“超我”观点的阐释。戴安娜在经历了现实中的“自我”迷失,梦境中“自我”回归,最终难以超越“自我”的困惑走向一条不归路。戴安娜作为好莱坞明星梦破灭者的代表之一,体现了好莱坞辉煌表面下芸芸众生的无奈和堕落。
-
关键词
《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
潜意识
梦境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