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的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艺 陈银蓉 +2 位作者 蔡海生 陈坤 刘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区域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交互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势逐渐放缓,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且二者整体区域差距均逐年减小。不同新型城镇化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城镇化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持续增加,经济发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复合作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进行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区应侧重土地利用效率、劳动力流向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优化城镇建设,缓解城市碳减排压力,助力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新型城镇化 影响强度 低碳建设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利用的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晓帆 刘瑛 +1 位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51,262,共12页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耕地功能分区。[结果](1)研究时段内,大南昌都市圈耕地生产功能有所上升,社会保障功能整体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呈波动上升趋势,景观美学功能变化不大。(2)耕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协同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呈权衡关系,权衡强度也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3)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中生产主导区应推动主导产业产地集中化规模经营;景观主导区应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主导区应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抓手,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均衡发展区无明显优势功能,可作为潜在的耕地功能补充区。[结论]耕地各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各区域可根据耕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利用耕地,从而促进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多功能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 协同 功能分区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发展视角下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珂 蔡海生 张学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呈现空间差异且存在重叠和交叉,协调发展最适宜区与农业生产最适宜区、生态保护最重要区重叠面积相比城镇建设最适宜区均有所下降;②刚性UGB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1%,保障大南昌都市圈城市扩张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③PLUS模型模拟结果总体呈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减少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最显著,但协调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且该情景下弹性UGB能有效减缓城市扩张占用农业或生态价值最高区域,更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和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为其他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目标 PLUS模型 城市增长边界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39
4
作者 危小建 辛思怡 +2 位作者 张颖艺 龙英豪 张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585-7597,共13页
在江西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促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 km×1... 在江西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促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 km×1 km、3 km×3 km、5 km×5 km及10 km×10 km各个格网尺度下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尺度下ESV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尺度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ESV分布总体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特点,且各种格网尺度下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但随着格网尺度增大其集聚效应减弱。(2)ESV空间异质性受自然、社会的协同作用,其中,人为影响指数的贡献最大,且任意双因子都比单一因子对ESV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高,但随着格网尺度增大,各因子及因子间的耦合协调作用对ESV的解释力都呈下降趋势。(3)随着格网尺度的增大,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下降,且不同格网尺度下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作用方向也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空间回归 地理探测器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