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
何明喜
杜建波
曹建康
郭双亭
谢其锋
马荣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2
|
大别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与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 |
王朱亭
胡圣标
郑立博
张克松
王一波
姜光政
张超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 |
钱青
钟孙霖
李通艺
温大任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8
|
|
4
|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 |
侯泉林
武昱东
吴福元
翟明国
郭敬辉
李忠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5
|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
许志琴
李源
梁凤华
裴先治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1
|
|
6
|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延及板块缝合线: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的厘定 |
周建波
刘建辉
郑常青
刘鹏举
孙加鹏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7
|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 |
邱检生
蒋少涌
张晓琳
胡建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8
|
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
林伟
王清晨
石永红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9
|
|
9
|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基于^40Ar/^39Ar构造年代学的约束 |
武昱东
侯泉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0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印支期以来构造层序耦合特征分析 |
严金泉
郭战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1
|
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
徐纪人
赵志新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2
|
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及其中磷灰石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
郑永飞
李一良
龚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1 |
3
|
|
13
|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吴元保
郑永飞
龚冰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4
|
西大别西北部浒湾变质带榴辉岩的年龄和性质及其对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多期演化的制约 |
吴元保
高山
刘小驰
杨赛红
邱华宁
杨启军
刘勇胜
袁洪林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8 |
2
|
|
15
|
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 |
于悦颖
顾勤平
张海江
李正楷
周昱辰
高磊
韩守诚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 |
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7
|
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中侏罗世基性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
刘杰
邓新
彭练红
刘浩
徐大良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俯冲大陆熔融: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
赵子福
郑永飞
黄洁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7 |
0 |
|
19
|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
徐佩芬
刘福田
王清晨
从柏林
陈辉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99
|
|
20
|
变质岩中锆石U-Pb计时问题评述——兼论大别造山带锆石定年 |
陈道公
李彬贤
夏群科
吴元保
程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