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态荧光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大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桂英 栾玉霞 +1 位作者 刘静 于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稳态荧光技术已被证明是研究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的重要手段,它对水介质体系中发生的相变具有十分灵敏的检测能力.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系统地总结了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原理.
关键词 稳态荧光光谱 表面活性 大分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苑再武 苑敬 +2 位作者 吕鑫 张健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多糖类大分子具有天然、无毒、使用安全和可再生及来源丰富等优点.将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不仅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而且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大改善二者的性能.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诸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 多糖类大分子具有天然、无毒、使用安全和可再生及来源丰富等优点.将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不仅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而且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大改善二者的性能.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诸如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偶极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空间位阻效应等,水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多糖分子链上的缔合得到调控,并引起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聚集浓度(cac)、临界胶束浓度(cmc)、结合量,以及体系的表面吸附、界面流变性等呈现各种变化.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述及复配体系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讨论复配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多糖类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大分子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协同作用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碳九(C_9)油/丙烯酸两亲性共聚物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古国华 胡正水 +3 位作者 张灿英 王文钦 郭玉 宋彩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5-553,共9页
以廉价的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芳烃碳九(C9)油为原料,与丙烯酸实现了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碳九(C9)/丙烯酸无规共聚物P(C9-AA),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左右,具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特点,在水溶液中的CMC值约为6 7×... 以廉价的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芳烃碳九(C9)油为原料,与丙烯酸实现了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碳九(C9)/丙烯酸无规共聚物P(C9-AA),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左右,具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特点,在水溶液中的CMC值约为6 7×10-4mol/L。研究了在P(C9-AA)水溶液中的胶束状态,表明其胶束应是多分子缔合,在较低温度(15℃)下成分子晶体状态,在50℃呈近似球形。由于其结构较为特殊,初步研究表明,其应用前景诱人,用作乳化剂,可以合成较大颗粒(800~1000nm)的高分子乳液,工艺简单。所合成的较大颗粒微球用作模板制备了CdS纳米壳层材料,该壳层材料在半导体、电子材料方面有潜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作者还将P(C9-AA)两亲性共聚物用于稠油的开采。初步实验表明P(C9-AA)是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碳九 丙烯酸 两亲性聚合物 大颗粒乳液 大分子表面活性 稠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膜电极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栾玉霞 徐桂英 陈爱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表面活性剂选择性膜电极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并综述了表面活性剂选择性膜电极在研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混合体系与不同类型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讨论了大分子的分子... 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表面活性剂选择性膜电极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并综述了表面活性剂选择性膜电极在研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混合体系与不同类型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讨论了大分子的分子量、外加盐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膜电极 表面活性 大分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扩张流变方法研究大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艳艳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界面扩张粘弹性数据和界面弛豫过程的特征参数可以研究界面层微观性质,从而阐明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 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界面扩张粘弹性数据和界面弛豫过程的特征参数可以研究界面层微观性质,从而阐明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这对实际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 表面活性 界面扩张流变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大分子混合溶液的电性质
6
作者 徐桂英 苑世领 刘木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47,共4页
表面活性剂/大分子混合溶液的电性质徐桂英,苑世领,刘木辛(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济南市,250100)0引言表面活性剂单体的淌度明显不同于其胶束,因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后,溶液的导电性会发生明显变化。而... 表面活性剂/大分子混合溶液的电性质徐桂英,苑世领,刘木辛(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济南市,250100)0引言表面活性剂单体的淌度明显不同于其胶束,因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后,溶液的导电性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溶液的电性质,如电导率、电动势等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大分子 混合溶液 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新方法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7
作者 徐祖顺 袁建军 程时远 《湖北化工》 1998年第6期5-6,共2页
用PEG合成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ATRP聚合,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窄分布的嵌段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ATRP 大分子 表面活性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P-g-PEG对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雪南 俞克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7,共6页
将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PP-g-PEG)作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用于PP薄膜的表面改性。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测定仪、电子材料试验机等方法,考察了预处理条件、PEG链段长度及含量对改性薄膜的表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表面电阻率等性... 将聚乙二醇接枝聚丙烯(PP-g-PEG)作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用于PP薄膜的表面改性。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测定仪、电子材料试验机等方法,考察了预处理条件、PEG链段长度及含量对改性薄膜的表面润湿性、表面自由能、表面电阻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预处理温度的提高,PEG链段向薄膜表面迁移速率加快,聚集程度提高,导致薄膜表面极性和表面自由能迅速增大。经过100℃、6 h的预处理,PEG链段薄膜表面聚集形成的微区基本覆盖薄膜表面。随着薄膜中PEG链段含量增加,薄膜表面聚集的PEG链段增多,表面改性效果增强。当PEG链段含量增加到2%后,薄膜表面PEG相对含量及表面改性效果趋于稳定。PEG链段长度影响其在薄膜中的迁移扩散能力以及在薄膜表面的聚集状态,在相同预处理条件和PEG含量下,薄膜表面PEG聚集程度的高低顺序为:PP/PP-g-PEG-6000薄膜>PP/PP-g-PEG-2000薄膜>PP/PP-g-PEG-1000薄膜。但是由于在PP/PP-g-PEG-6000薄膜表面形成的PEG微区分布密度低于PP/PP-g-PEG-2000薄膜,因而PEG链段长度为6 000的PP-g-PEG-6000对薄膜的表面改性效果不如PEG链段长度为2 000的PP-g-PEG-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聚丙烯薄膜 表面改性 大分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水溶性大分子二元体系的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被引量:13
9
作者 夏咏梅 方云 +1 位作者 刘雪锋 蔡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11-1914,共4页
将对应于γ~ lgc双拐点体系第一拐点 c1 的 Np 定义为第一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Np]1 .实验结果表明 ,[Np]1 是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结构以及大分子结构的不变量或结构本征值 。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非离子水溶性大分子 二元体系 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稳态荧光猝死 SDS AS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及大分子作为纳米粒子制备模板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云 徐俊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大分子以及表面活性剂-大分子复合体系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结构、大分子或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形成的有序体均可以作为软模板,在制备纳米粒子中发挥模板作用和稳定保护作用.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大分子 软模板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贵强 段仪豪 +2 位作者 王玮 耿欢琼 朱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粒径等测试对PDM-b-PBM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亲油亲水的不同比重对PDM-b-PBMA的影响.对WPUA/PDM-b-PBMA进行流变、TEM、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研究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PDM-b-PBMA有末端双键的存在.随着亲油单体BMA含量增加,分子量从1.8×10^(3)增至3.6×10^(3),PDI从1.26增至1.55,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PDM_(10)-b-PBMA_(15)的表面张力低至32.12 mN/m,且粒径为86.7 nm.与此同时,WPUA/PDM_(10)-b-PBMA_(15)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耐水性能最佳,其吸水率和接触角分别为7.3%及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 嵌段共聚物 水性聚氨酯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加工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性能及作用
12
作者 安转转 周平萍 +3 位作者 吴华春 夏咏梅 方云 王海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对木质素磺酸盐、萘系、三聚氰胺、氨基磺酸系、聚羧酸系和聚羧酸聚醚聚磺(硫)酸盐几种石膏加工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对石膏性能及半水石膏水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开发石膏用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分子表面活性 石膏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功能侧链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与界面性能的Mesodyn模拟
13
作者 许汇 苏智青 +1 位作者 王兰 朱益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9-1565,共7页
采用Mesodyn模拟,对含有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功能侧链及不同侧链分布结构的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表剂)溶液性能及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EO链和PO链分别位于聚表剂主链两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 采用Mesodyn模拟,对含有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功能侧链及不同侧链分布结构的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表剂)溶液性能及其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EO链和PO链分别位于聚表剂主链两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的排布更有序,界面性能更好;当EO链和PO链位于聚表剂主链同侧时,聚表剂在油水界面上排布有序程度较低,界面性能较弱;在功能侧链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聚表剂的功能侧链结构对聚表剂的亲油功能侧链形成分子间缔合及其增黏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型大分子表面活性 界面活性功能侧链 溶液性能 油水界面分布 Mesody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树枝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与盐效应研究
14
作者 张巍 董国君 +3 位作者 杨惠 周继柱 孙晋红 王金本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25-628,631,共5页
以3.0代聚酰胺-胺(PAMAM G-3.0)为起始剂,合成了一种新型树枝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表面张力与稳态荧光法研究了其在水溶液和无机盐溶液中的表面性质与聚集行为,并考察了温度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活性剂的... 以3.0代聚酰胺-胺(PAMAM G-3.0)为起始剂,合成了一种新型树枝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表面张力与稳态荧光法研究了其在水溶液和无机盐溶液中的表面性质与聚集行为,并考察了温度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但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变化不大。当加入质量浓度为1.0%的NaCl、NaBr及Na2SO4时,均使其表面张力增大;而3种无机盐的加入,对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非离子表面活性 温度效应 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间团簇化作用部位的~1H和^(13)C及2D NMR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云 刘雪锋 +1 位作者 夏咏梅 宗李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1-734,共4页
运用1H NMR,13C NMR,2D NOESY-NMR及2D ROESY-NMR等多种波谱技术联合表征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典型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间的团簇化作用部位.NMR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DS分子亲水头... 运用1H NMR,13C NMR,2D NOESY-NMR及2D ROESY-NMR等多种波谱技术联合表征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典型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间的团簇化作用部位.NMR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DS分子亲水头基邻近的C1~C2片段与PVP分子中内酰胺氮为中心的主链α-C、五元环上羰基C1(记为P1)及C4(记为P4)片段给出较强的作用信号,推断SDS分子亲水头基与PVP分子中内酰胺氮及其两者的相邻区域可能为形成团簇时SDS束缚胶束与PVP间超分子作用的主要部位.而SDS束缚胶束与PEG形成团簇时,除极性部位及其相邻区域的相互作用外,部分PEG链节可能渗入到SDS束缚胶束的C3部位或更深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2D NMR 表面活性 水溶性大分子 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脂性乳化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了亲脂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新型的聚合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ArlacelP135)和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质... 研究了亲脂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新型的聚合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ArlacelP135)和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质量比9∶1,HLB=5.4)制备复乳。采用离心保留率、光学显微镜和黏度等方法评价初乳和复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相比,大分子聚合表面活性剂ArlacelP135可以显著地提高复合乳状液的稳定性,在优化的条件下复乳的稳定性可以达到2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分子亲脂性表面活性 大分子亲脂性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和蛋白的生物大分子热致液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中涛 张蕾 +1 位作者 邵百旗 刘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生物固体大分子诸如核酸、蛋白和病毒颗粒,因其尺寸超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升温之后会导致它们降解而无法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液体形态。因此,发展新型的合成和制备策略,实现无溶剂包覆的生物大分子的流体态及其应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 生物固体大分子诸如核酸、蛋白和病毒颗粒,因其尺寸超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升温之后会导致它们降解而无法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液体形态。因此,发展新型的合成和制备策略,实现无溶剂包覆的生物大分子的流体态及其应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结合我们前期工作,简要介绍了核酸、蛋白流体(液晶态和液体态)材料的制备及性质。借助静电力自组装,上述生物大分子能够与带有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热致液晶材料,其热致液晶性质使得生物分子具有长程有序性和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生物大分子在无水环境下的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热致液晶 表面活性 静电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磨料复合清洗剂对铜膜表面腐蚀缺陷的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炎 刘玉岭 +5 位作者 卜小峰 孙铭斌 杨志欣 张男男 张玉峰 程川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复合清洗剂对铜膜表面腐蚀缺陷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无磨料复合清洗剂组成和相应的清洗工艺,并通过研究优化的清洗条件对不同类型铜晶圆表面划伤、残留颗粒的清洗效果,验证该清洗剂的清洗性能。结果优化的清... 目的研究一种复合清洗剂对铜膜表面腐蚀缺陷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无磨料复合清洗剂组成和相应的清洗工艺,并通过研究优化的清洗条件对不同类型铜晶圆表面划伤、残留颗粒的清洗效果,验证该清洗剂的清洗性能。结果优化的清洗剂组分和清洗工艺为:金属离子螯合剂体积分数0.025%,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0.1%;清洗剂温度30℃,清洗剂流量3 L/min。优化的复合清洗剂能大幅度降低铜膜表面划伤和表面粗糙度,对铜膜表面残留的颗粒有较强的去除作用。结论优化的复合清洗剂能够对不同类型铜晶圆表面缺陷进行大幅度的修正,研究成果对提高大规模生产中晶圆的成品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清洗 大分子螯合 表面活性 铜膜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分子对碳纳米管的分散稳定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窦文龄 辛霞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2-388,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碳纳米管在两亲分子水溶液中的分散作用研究,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三方面,分别阐述了用非成键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分散的不同机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聚电解质主要靠亲水基团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碳纳米管...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碳纳米管在两亲分子水溶液中的分散作用研究,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三方面,分别阐述了用非成键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分散的不同机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聚电解质主要靠亲水基团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碳纳米管之间的聚集,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大分子则主要靠亲水基团所产生的空间位阻使分散体系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分散性 表面活性 聚合物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PS-PDMS-HMDS预聚体为单体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面性能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平 李明 仇丽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5,93,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为大分子单体、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共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并用1 H-NM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PS))以及原子... 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为大分子单体、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共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并用1 H-NM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采用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共乳化剂,有机硅含量可高达50%,远高于其它文献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 双子表面活性 大分子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