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段西沙拉地区出露大量的中生代新民组(J_(2)x)和满克头鄂博组(J_(3)m)地层,由于其岩石组合中流纹岩的存在,易混淆地层的划分,导致该流纹岩的地层归属存在争议。因此,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大兴安岭南段西沙拉地区出露大量的中生代新民组(J_(2)x)和满克头鄂博组(J_(3)m)地层,由于其岩石组合中流纹岩的存在,易混淆地层的划分,导致该流纹岩的地层归属存在争议。因此,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开展了新民组和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剖面对比研究,进而探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地层归属问题。研究指出西沙拉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硅(SiO_(2)平均含量为75.74%)、富碱(Na_(2)O+K_(2)O平均含量为7.69%),并且镁、钙含量较低,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介于10.61~14.21,显示出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介于0.44~0.53);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 ion lithophilic elements,LILE)Rb、Ba和K相对富集,同时高场强元素(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Nb、Ta和Ti相对亏损,这说明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年龄为(167.7±2.6)Ma,形成于中侏罗世,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伸展构造作用所形成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剖面岩石组合类型对比研究认为该流纹岩应归属为满克头鄂博组。展开更多
文摘大兴安岭南段西沙拉地区出露大量的中生代新民组(J_(2)x)和满克头鄂博组(J_(3)m)地层,由于其岩石组合中流纹岩的存在,易混淆地层的划分,导致该流纹岩的地层归属存在争议。因此,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开展了新民组和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剖面对比研究,进而探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及地层归属问题。研究指出西沙拉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硅(SiO_(2)平均含量为75.74%)、富碱(Na_(2)O+K_(2)O平均含量为7.69%),并且镁、钙含量较低,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介于10.61~14.21,显示出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介于0.44~0.53);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 ion lithophilic elements,LILE)Rb、Ba和K相对富集,同时高场强元素(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Nb、Ta和Ti相对亏损,这说明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年龄为(167.7±2.6)Ma,形成于中侏罗世,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伸展构造作用所形成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剖面岩石组合类型对比研究认为该流纹岩应归属为满克头鄂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