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作用距离超声波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潘仲明 简盈 王跃科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7-210,共4页
研制了谐振频率为24.5kHz的新型气介超声测距传感器,其作用距离超过了32m。该传感器是由径向-厚度耦合谐振模式的超声波换能器、推挽变换器和具有高信噪比的时间-增益可变接收器所组成的。其中,作为超声波发送器的推挽变换器能够为阻抗... 研制了谐振频率为24.5kHz的新型气介超声测距传感器,其作用距离超过了32m。该传感器是由径向-厚度耦合谐振模式的超声波换能器、推挽变换器和具有高信噪比的时间-增益可变接收器所组成的。其中,作为超声波发送器的推挽变换器能够为阻抗为475Ω的换能器负载提供峰-峰值超过400V的交变电压。建立了基于NI6024E数据采集控制卡和PC机的超声波测距平台,采用超声波发送信号与回波信号的包络相关来估计声波的射程时间,提高了超声波测距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换能器 测距 大作用距离 包络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模拟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喻戈阳 宋小全 +1 位作者 曹宁生 李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8-530,533,共4页
分析了雷达模拟系统作用距离在雷达干扰效果评估试验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雷达干扰试验中雷达模拟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在不同干扰试验模式下,作用距离的试验要求和计算方法,完成了在满足干扰试验历经信干比变化过程的条件... 分析了雷达模拟系统作用距离在雷达干扰效果评估试验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雷达干扰试验中雷达模拟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在不同干扰试验模式下,作用距离的试验要求和计算方法,完成了在满足干扰试验历经信干比变化过程的条件下,雷达模拟系统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增益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模拟系统 大作用距离 干扰 试验 等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干扰条件下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估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红军 赵宏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本文采用对数方法推导出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求解公式 ,并以此公式为基础分析了特殊体制雷达在干扰条件下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对分析全程电子对抗干扰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噪声干扰 雷达 大作用距离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的推算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有臣 赵洪利 +2 位作者 孙华燕 郭惠超 赵延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86-92,共7页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 主被动复合激光距离选通探测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包括可见光/红外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和激光系统最远成像距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探测器灵敏度和发射功率、激光发射角及大气能见度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并搭建了532 nm YAG激光器和860 ns固体激光器两套距离选通实验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最远作用距离分别为11.2 km和5.5 km,采用YAG激光器分别对15.7 km、10.9 km、13 km目标成像,采用固体激光器分别对1.3 km、5.1 km、6 km目标成像,通过对比验证了系统的最远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最远作用距离与实际最远作用距离基本相符,最远作用距离函数能够反映系统的实际性能,可以作为系统评价的基本参考,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作用距离 主被动复合 激光主动成像 距离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用距离衰减的雷达间电磁兼容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圭源 张厚 +1 位作者 殷雄 舒楠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与天线增益等六大参数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两部雷达间的干扰情况做了算例分... 为了更好地判定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了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与天线增益等六大参数的定量关系。最后,针对两部雷达间的干扰情况做了算例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天线副瓣增益、增加雷达间距离以及提高受扰雷达压制系数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雷达间电磁兼容性。这种将最大作用距离衰减系数用于雷达间电磁兼容判决的模型,能够真实、定量地反映出雷达间的干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电磁兼容性 距离支援干扰 大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方程的AN/TPY-2雷达作用距离与干扰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良 刘红杰 +1 位作者 赵晓峰 李书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AN/TPY-2雷达作用距离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雷达的工作性能以及建立仿真平台以研究干扰其的方法。首先,利用雷达方程推导了不同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信噪比、脉冲累积个数下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信噪比为5时,前置模式(RC... 对AN/TPY-2雷达作用距离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雷达的工作性能以及建立仿真平台以研究干扰其的方法。首先,利用雷达方程推导了不同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信噪比、脉冲累积个数下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信噪比为5时,前置模式(RCS=10m^2)和末端模式(RCS=0.1m^2)时,作用距离分别约为3 735km和834km。其次,针对威胁较强的前置模式,提出使用电子干扰的对抗措施以降低雷达的检测性能。最后,基于SystemVue软件建模了雷达电子干扰系统,对不同信干比条件下的雷达检测概率进行了验证。仿真显示电子干扰能够明显降低该雷达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PY-2雷达 雷达方程 大作用距离 SystemVue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超视距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距离的探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爱国 察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1-745,共5页
研究了蒸发波导环境中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预报模型.现有雷达超视距探测距离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往往偏离实际雷达观测值,分析了现有预报模型的不足,提出利用高度上多个散射中心来描述海面舰船目标,通过引入目标雷达散射截... 研究了蒸发波导环境中雷达对海面舰船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预报模型.现有雷达超视距探测距离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往往偏离实际雷达观测值,分析了现有预报模型的不足,提出利用高度上多个散射中心来描述海面舰船目标,通过引入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高度分布模型来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并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修正后的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与观测值更接近,预报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雷达 大作用距离 多散射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热成像系统的光谱匹配因数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举廉 褚云汉 +3 位作者 赵进豪 李茜 顾里平 杨俊霞 《红外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导出了远距离热成像系统的光谱匹配因数:并证明了红外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
关键词 距离 热成像系统 光谱匹配因数 大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蕊 赵振维 林乐科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中拟合得到了由降雨的雷达体反射率反演雨衰减率的公式,适用频率1~100GHz,并且给出了降雨存在时的雷达方程、最大作用距离以及雷达接收信号信噪比与信杂比的变化。文中的结果对降雨存在时雷达的目标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雨衰减率 体反射率 雷达方程 大作用距离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测性能的舰载雷达电磁兼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小星 朱志宇 +1 位作者 张冰 李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0,共5页
针对舰船编队时同种雷达较多,相互之间存在电磁兼容影响的问题,利用描述雷达探测性能的最大作用距离的衰减来描述雷达系统中同频段间的电磁兼容程度。首先,分别建立相同工作频段、不同频率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模型;得到整雷达系统的电磁兼... 针对舰船编队时同种雷达较多,相互之间存在电磁兼容影响的问题,利用描述雷达探测性能的最大作用距离的衰减来描述雷达系统中同频段间的电磁兼容程度。首先,分别建立相同工作频段、不同频率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模型;得到整雷达系统的电磁兼容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模型的雷达间距、压制系数、灵敏度等重要参数对电磁兼容的影响,对发挥协同作战雷达的最大效益提供了数字化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舰载雷达 大作用距离 相同工作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施ADS-B监视的地面站部署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基于我国对ADS-B监视的发展策略,通过对影响ADS-B地面站覆盖范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ADS-B信号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实施单重覆盖地面站不同的部署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东部空域在不同飞行高度层以上对地面站数量的要求和西部B... 基于我国对ADS-B监视的发展策略,通过对影响ADS-B地面站覆盖范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ADS-B信号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实施单重覆盖地面站不同的部署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东部空域在不同飞行高度层以上对地面站数量的要求和西部B213、B215航路高空6600m以上实现单重覆盖ADS-B地面站的部署情况。证明利用该模型对地面站进行部署,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将实现ADS-B单重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地面站 大作用距离 视距波 单重覆盖 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海交界处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爱国 察豪 周沫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763,共6页
基于蒸发波导预报模型和电磁波传播模型,用X波段岸基微波雷达、海面水文气象环境数据采集器和雷达最大探测距离预报系统构建了实验系统.2011年9月至11月在我国黄海海域进行的岸海交界处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实验实际观测结果表明:在较低... 基于蒸发波导预报模型和电磁波传播模型,用X波段岸基微波雷达、海面水文气象环境数据采集器和雷达最大探测距离预报系统构建了实验系统.2011年9月至11月在我国黄海海域进行的岸海交界处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实验实际观测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天线架设高度上,利用蒸发波导岸基微波雷达也可实现远距离超视距探测,而通过采集岸海交界处的气象水文信息,可以对其进行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抛物方程模型 雷达最大作用距离 超视距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CJ—003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
13
作者 关致和 邵海涛 +1 位作者 李一达 赵先龙 《海洋测绘》 1997年第1期38-46,共9页
一、概述 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是多用户自主式高精度微波定位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它使定位、测深一体化,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绘图全盘自动化,具有自动测距、导航、测量、处理及绘制水深透写图等自动化功能。用于沿岸大比例尺水深测量,以... 一、概述 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是多用户自主式高精度微波定位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它使定位、测深一体化,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绘图全盘自动化,具有自动测距、导航、测量、处理及绘制水深透写图等自动化功能。用于沿岸大比例尺水深测量,以及布、扫雷,敷设海底电缆,港口疏浚作业,舰船在沿岸、狭窄水道航行时进行高精度导航定位,可提高诲洋测绘综合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测距仪 测深仪 显控台 大作用距离 导航定位 测量控制 海洋测绘 系统功能 水深测量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雷达系统输出信噪比的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文武 《电讯技术》 2006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在给定雷达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后,系统输出信噪比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采用距离分段加权技术,可以减小加权引起的信噪比损失,从而提高了雷达的作用距离。给出了泰勒窗函数在距离分段加权中的应用,事实已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雷达 大作用距离 信号处理 输出信噪比 窗函数 加权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放大、控制与器件
15
《中国光学》 EI CAS 2001年第4期81-81,共1页
TN223 2001042802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的估算=Research on the mostoperation range’s estimation of low-light level nightvision insturments[刊,中]/牛燕雄,汪岳峰,雷鸣,张雏(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 TN223 2001042802微光夜视仪最大作用距离的估算=Research on the mostoperation range’s estimation of low-light level nightvision insturments[刊,中]/牛燕雄,汪岳峰,雷鸣,张雏(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陈德伟(广州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光学室.广东,广州(510000))//光电子·激光.-2000,11(6).-620-622通过测量和分析物镜、像增强器和目镜等的性能参数,对微光夜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夜视仪 大作用距离 像增强器 性能参数 电子工程 光导半导体开关 光电子 估算 广州军区 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最小可见信号
16
作者 郦能敬 《电信科学》 1958年第4期15-22,共8页
一、引言如众所知,脉冲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可从“雷达方程式”来计算,这方程式是:Rmax=(4π)-3/4(PT)1/4G1/2F1/2λ1/2S1/4(PSmin)-1/4e-aRmax其中,Rmax——雷达最大作用距离;PT——雷达发射脉冲的巅值功率;G——雷达天线增益;F—... 一、引言如众所知,脉冲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可从“雷达方程式”来计算,这方程式是:Rmax=(4π)-3/4(PT)1/4G1/2F1/2λ1/2S1/4(PSmin)-1/4e-aRmax其中,Rmax——雷达最大作用距离;PT——雷达发射脉冲的巅值功率;G——雷达天线增益;F——传播因子。它是仰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作用距离 虚警 发射脉冲 大气折射 天线增益 脉冲幅度 雷达显示器 地面反射 功率比 平面位置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