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化——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綦天柱 胡铁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当代大众文化语境是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该语境下,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文艺日趋娱乐化,新型大众文化及其全新的意识形态运作方式令既有的文学经典化之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已死"的呼声不绝... 当代大众文化语境是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该语境下,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文艺日趋娱乐化,新型大众文化及其全新的意识形态运作方式令既有的文学经典化之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已死"的呼声不绝于耳。而三十余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创作中,采取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结合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坚持个性化发展,既为当代大众文化与文学经典化之间的矛盾做出了合理的诠释,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当代文学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下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志萍 王宏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可读性"在体育新闻评价中已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体育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要建立在文本的易读性基础上,通过主观性的叙事视角、戏剧化的叙事方式和感觉性的叙事语言等叙事策略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 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可读性"在体育新闻评价中已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体育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要建立在文本的易读性基础上,通过主观性的叙事视角、戏剧化的叙事方式和感觉性的叙事语言等叙事策略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新闻 大众文化语境 可读性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电视媒介生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艳玲 刘卫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电视媒介 20世纪90年代 社会转型期 改革开放 社会生活 多元共存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向”叙事——以郭敬明现象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桂荣 邱桂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2,共6页
“女性向”是新世纪文学研究中一个新的性别术语,尽管其包含“性向”一词,但此“性向”与同性恋研究中用以指涉性倾向、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英语中的对应语词一般是sexual orientation)的“性向”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的关键词是... “女性向”是新世纪文学研究中一个新的性别术语,尽管其包含“性向”一词,但此“性向”与同性恋研究中用以指涉性倾向、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英语中的对应语词一般是sexual orientation)的“性向”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的关键词是“性(sex)”,强调在性爱(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心理)上的兴趣、偏爱、方向等。而本文所讲的“女性向”一词,如果用现代汉语划分音节的方式,其内部结构关系应该是“女性|向”,而不是“女|性向”,区别在于:“女|性向”以“女”字来修饰“性向”,意为女性的“性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女性 郭敬明 叙事 文学研究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女”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与新世纪的文学重构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春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大众文化语境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后现代文化思潮 重构 现代性焦虑 日常生活 政治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与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创作 被引量:2
6
作者 满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在新世纪大众文化语境下,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取得了新拓展。叙述容量的增大使之彰显出宏大的气魄,人性内涵的丰厚使之呈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在通俗和先锋之间保持着张力的审美格调使之雅俗共赏。在出版社的推动下,在与电视连续剧的互动中... 在新世纪大众文化语境下,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取得了新拓展。叙述容量的增大使之彰显出宏大的气魄,人性内涵的丰厚使之呈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在通俗和先锋之间保持着张力的审美格调使之雅俗共赏。在出版社的推动下,在与电视连续剧的互动中,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一些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新世纪长篇历史小说 拓展 缺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69-71,共3页
近年来,文学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电视剧生产方式之一。本文将电视剧改编放到当前大众文化语境下考察,主要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分析改编后的电视剧与原著之间的错位,并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最后提... 近年来,文学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电视剧生产方式之一。本文将电视剧改编放到当前大众文化语境下考察,主要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分析改编后的电视剧与原著之间的错位,并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如何做好精英文学与大众化的影视对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电视剧改编 通俗化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第五代”历史叙事及泛文本解读——以三部“刺秦”文本为个案 被引量:1
8
作者 包燕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35-137,共3页
以陈凯歌、周晓文、张艺谋的“刺秦”文本为个案 ,作者认为他们或从精英立场 ,或从大众视角不谋而合地释放了大众文化的感性化、消费化诉求 ,而张艺谋的《英雄》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第五代”电影 历史叙事 泛文本解读 陈凯歌 《荆柯刺秦王》 周晓文 《秦颂》 张艺谋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艳俗艺术问题的再反思
9
作者 邓亚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艳俗艺术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双重特质的艺术文本,它既是现实的又是超现实的。现实性构成艳俗艺术的基础,超现实性决定艳俗艺术阐释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当代艳俗艺术从一开始就试图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然而,现... 艳俗艺术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双重特质的艺术文本,它既是现实的又是超现实的。现实性构成艳俗艺术的基础,超现实性决定艳俗艺术阐释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当代艳俗艺术从一开始就试图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然而,现实的影响使艳俗艺术在历史先天性上表现出了与大众文化一样明显的偏颇。因此,在未来文化发展进程中,艳俗艺术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强化文化的价值功能,这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中国当代 艳俗艺术 再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语词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慈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94-97,共4页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网络媒介以其虚拟、自由、平等和娱乐特性为置身于赛博空间"狂欢节广场"的网民提供了体验新的愉悦生活的条件。网民们利用匿名优势、以自娱性姿态挣脱了语言规范的羁绊,恣意表达个性。由此,赛博空间话语狂欢...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网络媒介以其虚拟、自由、平等和娱乐特性为置身于赛博空间"狂欢节广场"的网民提供了体验新的愉悦生活的条件。网民们利用匿名优势、以自娱性姿态挣脱了语言规范的羁绊,恣意表达个性。由此,赛博空间话语狂欢。网络语词的使用背离常规,发生变异,其特征有四:缩略语词的编码呈任意性、图符语词成为非语言交际的语符形式、谐音语词唯"读出"方能会意以及编码语词的所指与能指相互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语境 赛博空间 网络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新宠——手机小说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7-237,共1页
贾剑秋撰文《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新宠——手机小说文体论略》指出,手机小说又称“短信小说”,是一种生成于当代大众社会,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以手机为文本载体、以短信语段构成的独特小说文体。手机小说是当代社会由现代工业技术和... 贾剑秋撰文《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新宠——手机小说文体论略》指出,手机小说又称“短信小说”,是一种生成于当代大众社会,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以手机为文本载体、以短信语段构成的独特小说文体。手机小说是当代社会由现代工业技术和大众文化催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是在商业消费文化主导下形成的模式化的大众文学文本形态。故事结构单纯,段落节次繁琐,忽略故事的情节性和细节的描写性,强调亲历感和生活性,人物形象单薄,构思精巧和开放性的结局安排,语言高度概括浓缩、睿智、精彩、丰富,具有自诉性和画面感是手机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手机小说 文学样式 小说文体 大众社会 故事结构 技术平台 文本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下的红色经典改编
12
作者 肖静 《电影评介》 2014年第3期84-85,共2页
一、大众文化语境的生成及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即消费时代.在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也开始出现西方消费时代... 一、大众文化语境的生成及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即消费时代.在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也开始出现西方消费时代的种种特征.而与消费时代孪生的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以生活的世俗化、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在90年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消解着20世纪以来出现的崇高的、理想的、形而上的、深刻的观念,直接导致人们对近的和远的所有苦难和困惑的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改编 核心精神 原著 大众文化语境 红色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读史”——“历史题材”影视剧与中国大众日常生活 被引量:2
13
作者 伏飞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27,共2页
学界近年来关于历史题材或以"大话历史"形式出现的影视剧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中应如何创作与传播的讨论中,笔者注意到论者们几乎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视域: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一个中国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接受历史?对... 学界近年来关于历史题材或以"大话历史"形式出现的影视剧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中应如何创作与传播的讨论中,笔者注意到论者们几乎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视域: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一个中国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接受历史?对此视域的研究会使我们更加强调历史题材类文艺创作与传播的伦理维度,更加重视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 大话历史 中国大众文化语境 中国大众历史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书写——21世纪以来长影主旋律影片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主旋律”意识不断升温,“五个一工程”对影视创作的引导性作用日益扩大,意识形态标准在电影“金鸡奖”、政府“华表奖”评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热和各种英雄模范、好人好事题材热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主旋律”意识不断升温,“五个一工程”对影视创作的引导性作用日益扩大,意识形态标准在电影“金鸡奖”、政府“华表奖”评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热和各种英雄模范、好人好事题材热方兴未艾……相对整一化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强化是这一时期中国影视文化的明显特征。21世纪到来以后,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倡导力度进一步加大。长影在经历了90年代的痛苦跋涉之后,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主旋律电影的屡获大奖成为长影艺术探索取得成功的明证。本文对长影21世纪以来的电影创作进行整体关照和全面把握,探讨大众文化语境之下长影新世纪以来主旋律影片创作之短长,希冀对当下的长影电影甚至中国电影有所启示、综合杂糅乃至颠覆。但中国的“超级大片类型”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成熟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影 主旋律影片 21世纪 大众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