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构影像传播历史的大众意识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兰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传播历史 大众意识 影像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美育对大众意识的引导
2
作者 张康夫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6-168,共3页
价值多元化给大众意识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人本美学的强势发展和审美泛化的快速扩散,为美育引导建立了广阔的平台。文章对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理论契合点,引导的阶段、途径、方向和层次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论证了美育引导与舆论导向的... 价值多元化给大众意识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人本美学的强势发展和审美泛化的快速扩散,为美育引导建立了广阔的平台。文章对美育引导大众意识理论契合点,引导的阶段、途径、方向和层次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论证了美育引导与舆论导向的逆向互动;提出了美育引导应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意识 美育引导 审美泛化 逆向互动 填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杏仙 《现代情报》 CSSCI 2013年第11期69-72,共4页
基于高校图书馆帮助社会大众唤醒信息意识,有效履行信息教育和社会化服务职能的理念,分析研究了影响社会大众提升信息意识的关键元素,提出联合构筑高校免费社会服务信息通道,携手创作大众信息利用常识普及产品,着力打造高校公益信息服... 基于高校图书馆帮助社会大众唤醒信息意识,有效履行信息教育和社会化服务职能的理念,分析研究了影响社会大众提升信息意识的关键元素,提出联合构筑高校免费社会服务信息通道,携手创作大众信息利用常识普及产品,着力打造高校公益信息服务特色项目和互助营造信息素质教育生态和谐氛围等整合高校图书馆优势资源,服务社会大众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众信息意识 唤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意义与作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一梅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4期39-41,109,共4页
基于图书馆功能与资源利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意义与作用。高校图书馆有效履行信息教育与服务职能,帮助社会用户唤醒信息意识、激发他们的信息利用兴趣、促进他们形成信息需求和自觉寻求信息欲望。进而吸引社会大... 基于图书馆功能与资源利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大众信息意识的意义与作用。高校图书馆有效履行信息教育与服务职能,帮助社会用户唤醒信息意识、激发他们的信息利用兴趣、促进他们形成信息需求和自觉寻求信息欲望。进而吸引社会大众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特色资源,实现高校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信息意识唤醒 大众信息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众政治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文小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共4页
大众政治意识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世俗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也附带了一定的负效应。因此对大众化政治意识的内涵理解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就... 大众政治意识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世俗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也附带了一定的负效应。因此对大众化政治意识的内涵理解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就成为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 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中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从近年来的池莉批判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桂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以批评界对近年来在大众市场上十分畅销的池莉小说的批判性研究出发,提出了"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与"大众主义"两个核心概念。强调了批评界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及时调整批评标准、转换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的必要... 本文以批评界对近年来在大众市场上十分畅销的池莉小说的批判性研究出发,提出了"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与"大众主义"两个核心概念。强调了批评界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及时调整批评标准、转换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的必要,并为探索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价值/功能互渗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 大众主义 池莉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安全观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化传播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宏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国家安全观的指导理念,它丰富和衍伸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且,随着互联网安全在国家安全领域所占权重的日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国家安全观的指导理念,它丰富和衍伸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且,随着互联网安全在国家安全领域所占权重的日益增大,以总体安全观为理论导向,强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管正变得格外重要,由此形成了没有互联网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普遍共识。为此,国家不仅要维护地缘世界的主权安全,还要保障互联网世界的政治安全,尤其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此情形下,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日渐成为了与现实空间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也建构了虚拟化传播与现实化传播的两大大众化传播网。由此,我国要以总体安全观为理论指引,在互联网的多样化平台上更加注重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安全观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 虚拟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建兰 李宪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大众碳意识培育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春苗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4,128,共5页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除了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部署、各行业降碳增汇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大众对气候问题的认知、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体现了大众社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作用。当前大众碳意识仍存在低碳认知群体性差异、为追...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除了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部署、各行业降碳增汇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大众对气候问题的认知、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体现了大众社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作用。当前大众碳意识仍存在低碳认知群体性差异、为追求生活便捷而忽视低碳以及“搭便车”心理等问题。鉴于此,要培育以低碳为核心的大众碳意识来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从挖掘大众自身的内在驱动和社会各方的外在驱动这两个方面来提升大众低碳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以激发大众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形成全社会的低碳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 减碳 碳中和 大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解读及应对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海波 《湖湘论坛》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具有同化大众意识的凝聚力,使社会在统一理想、目标和方向中迈进。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社会政治权力同时也是在意识形态的叙述和解释中获得合法性,被大众意识承认和接受,并承认其存在... 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具有同化大众意识的凝聚力,使社会在统一理想、目标和方向中迈进。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社会政治权力同时也是在意识形态的叙述和解释中获得合法性,被大众意识承认和接受,并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在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减弱或者丧失,那么社会的稳定和向心力也将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问题研讨 当代中国 人类社会发展 解读 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意识 统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与“大众语文学”讨论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东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7,共5页
通过对1930年代两次论争的梳理、比较和分析,试图说明,面对共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他们都从时代的精神症结“文艺与大众”入手,反思五四新文化。由于动机与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讨论实质。
关键词 文艺大众 大众 文学革命 白话文 左翼文学 大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五四”时期的语言路径与话语传播——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友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构成了语言变革三次大的运动。"大众语"问题的产生及其倡行引起了创作思想和文体形式的变化、促成了大众化意识...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构成了语言变革三次大的运动。"大众语"问题的产生及其倡行引起了创作思想和文体形式的变化、促成了大众化意识的形成,并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思想界尤其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文化士人,借助"大众语"所进行的各自的话语表述和思想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大众语” 大众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艺术:“视觉文化”时代大众的“心灵秘史”
13
作者 丁莉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5,共2页
影视的“视听”本体决定了影视必然是一种“大众艺术”而非“精英艺术”,在“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中,精英、高雅文化退居边缘,“视觉”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大众社会形成,影视因其“视听”本体和大众社会的天然契合获得发展... 影视的“视听”本体决定了影视必然是一种“大众艺术”而非“精英艺术”,在“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中,精英、高雅文化退居边缘,“视觉”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大众社会形成,影视因其“视听”本体和大众社会的天然契合获得发展,成为大众社会的主流艺术,并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代承载大众意识形态的最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艺术 大众艺术 大众意识形态 “心灵秘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观 被引量:30
14
作者 虞永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6,共2页
论儿童观虞永平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儿童观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尤其重要。本文拟就儿童观的形态、结构及内涵谈一些认识。一、儿童观的形态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层次的... 论儿童观虞永平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的儿童观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尤其重要。本文拟就儿童观的形态、结构及内涵谈一些认识。一、儿童观的形态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层次的儿童观,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以下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观 主导形态 大众意识 精神世界 理论形态 未成年人保护法 精神存在 独立性 个体差异 生存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变形金刚:月黑之时》的美国文化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彧 张晓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2,共2页
《变形金刚:月黑之时》自上映以来,横扫全球各大票房,在激烈的动作场面背后,隐藏的是导演迈克尔’贝和制片人斯皮尔伯格的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透过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审视影片的人物和情节时,文化这一要素显得尤为突出。实... 《变形金刚:月黑之时》自上映以来,横扫全球各大票房,在激烈的动作场面背后,隐藏的是导演迈克尔’贝和制片人斯皮尔伯格的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透过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审视影片的人物和情节时,文化这一要素显得尤为突出。实际上,了解美国文化就是了解美国大众意识形态、美国社会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借助光影的传递,美国大众文化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移民意识以及美国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和矛盾性等特征均得到了完美的体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大众意识 移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思想史二题
16
作者 迟云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思想史 中国近代 中国传统 主流思想 新知识分子 谭嗣同 大众意识 佛教 近代中国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视野下马克思公共性批判及我国公共领域话语权建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红 孙玉雯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0,共6页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对德国公共领域话语权的阶级分化、公共性瓦解、合法性危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并代表了被压迫无产阶级大众话语权诉求。继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之后,伴随现代工业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意识形态大众传播...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对德国公共领域话语权的阶级分化、公共性瓦解、合法性危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并代表了被压迫无产阶级大众话语权诉求。继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之后,伴随现代工业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商业化的资本逻辑,另一方面开始转向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公共领域三大话语权分化下,“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核心价值引领,正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共领域 意识形态大众传播 话语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断文坛时弊的理论风范——以《延座讲话》精神透视新时期文学偶得
18
作者 阳友权 《理论月刊》 CSSCI 1992年第7期20-23,共4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当回首《讲话》精神走向文艺实践的五十年风雨历程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不得不更瞩目于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发展阶段。不会有...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当回首《讲话》精神走向文艺实践的五十年风雨历程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不得不更瞩目于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发展阶段。不会有人怀疑,新时期文学是我国解放以来文学发展的最繁荣时期。不过人们同样也会感受到的是:新时期我国文学的发展又是谷峰波动,起伏失衡的。在经过了“伤痕”的渲泄,“反思”的深沉,“变革”的热望,“寻根”的文化开掘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观念 毛泽东同志 讲话 文学发展 创作 文坛 大众意识 五十年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