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史学的评价标准献芹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继华 葛丽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4-206,210,共13页
以"电视讲史"等为代表的大众史学活动,备受学界关注,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包容者有之。从目前情况看,各执一端的分歧难以调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分歧双方对于史学评价标准的不同把握。批评者坚持用学术价值标准的"... 以"电视讲史"等为代表的大众史学活动,备受学界关注,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包容者有之。从目前情况看,各执一端的分歧难以调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分歧双方对于史学评价标准的不同把握。批评者坚持用学术价值标准的"一把尺子量到底",赞誉者和包容者则认为大众史学既然是以"普及"历史、实现史学社会价值为己任,理应侧重于社会价值标准。史学评价标准是服从与服务于史学实践活动的,是与时俱进的。其实,在"信史"的共同基础上,大众史学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大众史学评价标准应以社会价值标准为第一位,具体内容包含三点:多多益善的受众标准、引人入胜的"故事"标准、"言之有文"的写作标准。受众的多多。需要"故事"的支撑,而"言之有文"才能使"故事"引人入胜,其结果自然是受众多多,从而有效地实现史学社会价值。有的放矢的大众史学评价标准,是促进大众史学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史学 受众多多 “故事” 言之有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97,共10页
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和治史观念来看,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史学形态。主流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化特征和系统完整的史学话语体系;精英史学重视思想独立,富有批判精神,有着与... 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和治史观念来看,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史学形态。主流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化特征和系统完整的史学话语体系;精英史学重视思想独立,富有批判精神,有着与主流史学差别甚大的学术评判标准和话语系统;大众史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大众均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三种史学形态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到1979年为第一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主宰史坛,从各个方面支配着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1980年至今为第二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面临考验,精英史学不断崛起,大众史学异军突出,并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种史学形态都面临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流史学要想继续保持主流地位,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上形成不同学派,张扬其理论的个性力量,与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互动;精英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术流派渐趋形成,个性化研究日渐凸显,不断为认识历史提供新的解释框架,逐渐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大众史学发展迅速,影响日大,但乱象不断,亟待进行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主流史学和精英史学需要进入大众史学领域,参与大众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史学形态 主流史学 精英史学 大众史学 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史学方能安身立命
3
作者 代继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历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时下的中国史学实践活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偏重史料、学术性和专家史学,已经成为影响史学安身立命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和鲜明地主张史学理论、历史社会功能和大众史学,明确方向,形成史学整体... 历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时下的中国史学实践活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偏重史料、学术性和专家史学,已经成为影响史学安身立命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和鲜明地主张史学理论、历史社会功能和大众史学,明确方向,形成史学整体的和谐格局,推进史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所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和谐 史学理论 史学社会功能 大众史学 安身立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路径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记录 张嘉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从学术渊源上看,中国公众史学是美国公众史学与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交融汇合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众史学传入中国,在新世纪引发了史学界对公众史学概念、特性的讨论,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建构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中国本土史学大众... 从学术渊源上看,中国公众史学是美国公众史学与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交融汇合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众史学传入中国,在新世纪引发了史学界对公众史学概念、特性的讨论,并试图以此为参照建构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中国本土史学大众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大众化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上同时起步,成为中国公众史学的本土学术资源和实践基础。当下,中国公众史学在发展路径上应立足本土,借鉴西方,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自身社会及历史实际的公众史学发展道路。在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上,必须考虑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特点及公众史学与专业史学的复杂关系。继续进行多学科对话,深化理论探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的实践催生原创性理论。加强公众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利用不同的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公众史学的发展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应用史学 史学大众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