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传播观:后大众传播时代的一个核心概念 被引量:17
1
作者 林克勤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69,共6页
透明传播观诞生于大众传播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大众传播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传播的自发性、互动性、平等性日渐突出,人际传播和分众传播成为主流,媒介融合形成趋势。文章以体认哲学为理论框架,深入研讨后大众传播背景下传播观念... 透明传播观诞生于大众传播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大众传播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传播的自发性、互动性、平等性日渐突出,人际传播和分众传播成为主流,媒介融合形成趋势。文章以体认哲学为理论框架,深入研讨后大众传播背景下传播观念的嬗变,指出了体认传播观是对透明传播观的传承和延续,又强调了对其的超越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传播 透明传播 大众传播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宏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9-181,共3页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时代 媒介素养 积极受众 媒介生产 批判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的时代取向及其公民文化孕育功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长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7,共10页
尽管理论家一直对公共领域赋予较高的民主法治寄托,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公共领域却出现了"重新封建化"而陷入危机。而当今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则促动了公共领域的复兴,担负起抗拒政治原则的泛化、抵御经济力量的侵蚀、塑... 尽管理论家一直对公共领域赋予较高的民主法治寄托,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公共领域却出现了"重新封建化"而陷入危机。而当今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则促动了公共领域的复兴,担负起抗拒政治原则的泛化、抵御经济力量的侵蚀、塑造公民性品格等重要使命,并呈现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向延展、与政治体系的互渗和共振、非理性的放大效应等发展取向,因而在合法性供给、权利保障和民主监督、观念传播与整合等过程中,就赋有了一定的公民文化孕育功能,进而成为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法治秩序 大众传播时代 市民社会 公民文化孕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筱荣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90,共10页
微时代给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解构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整体性;文化的世俗化消解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崇高性;谣言的裂变化降低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公信力;价值的多元化弱化了执政党意识形态... 微时代给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解构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整体性;文化的世俗化消解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崇高性;谣言的裂变化降低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公信力;价值的多元化弱化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当前要采取积极措施,科学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一是树立网络微观执政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党新形象;二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挖掘微民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三是关注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开展分众化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四是推动执政党意识形态进入各类微媒体,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微理论阵地建设;五是培育不同平台型网络意见领袖,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传统大众传播时代 执政党 意识形态安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文化传播与未来发展探究——评《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奕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27-127,共1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媒介和当代最强有力的文化载体。在这个大众传播时代,要发挥电视的强势传媒功能和艺术性,以赢得大众的乐意接受;积极建构电视文化艺术论体系,以实现电视文化艺术理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媒介和当代最强有力的文化载体。在这个大众传播时代,要发挥电视的强势传媒功能和艺术性,以赢得大众的乐意接受;积极建构电视文化艺术论体系,以实现电视文化艺术理论研究的系统化。张凤铸与施旭升合著的《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对中国广播电视艺术文化传播与未来发展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传媒功能 艺术理论研究 广播电视艺术学 大众传媒 网络信息技术 文化载体 大众传播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空间的政治议题:呈现与建构——从自荐参选人大代表的新浪微博客说起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昌凤 虞鑫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2期12-14,共3页
微博在中国充分发挥了公共媒体的功能,在2011年举行的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成为一次自荐参选人大代表的独特展示平台。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好地体现了网络社会特征的媒介形态。相应的,微博也兼具网络社会... 微博在中国充分发挥了公共媒体的功能,在2011年举行的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成为一次自荐参选人大代表的独特展示平台。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好地体现了网络社会特征的媒介形态。相应的,微博也兼具网络社会与生俱来的两面属性,它瓦解了以前的结构,但也正在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形态 政治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 大众传播时代 公共媒体 麦奎尔 媒体机构 展示平台 公众视野 公共话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建构:人格、欲望、物化——网络直播中女性形象的媒介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季夫萍 李艳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84-86,共3页
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传播新纪元,2016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女性作为中国网络直播群体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网... 网络媒介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传统媒体时代的限制,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传播新纪元,2016年,也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女性作为中国网络直播群体中的"主力军",也使得网络媒介成为她们表达自我话语权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网络直播 欲望 网络媒介 传播学理论 媒体时代 传播 时代信息 身体叙事 大众传播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