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丽轮枝菌巢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棉籽上的应用
1
作者 方雨萧 刘丽娟 +2 位作者 张玉芳 缪卫国 陈代朋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15-422,共8页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棉花产业。中国棉花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黄萎病防治困难,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NCBI BLAST进行序列比对...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棉花产业。中国棉花黄萎病病原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黄萎病防治困难,建立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NCBI BLAST进行序列比对,找到大丽轮枝菌种内具有高度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的物种特异性序列,根据序列设计6对引物,筛选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大丽轮枝菌的巢氏PCR引物,并摸索最佳扩增条件。筛选到了两组巢氏PCR引物分别是VD-2和VD-5,扩增条件为:95℃5 min;95℃30 s;58℃30 s;72℃1 min,35个循环;72℃10 min,条带大小分别为512和375 bp。该方法可检测到的病菌DNA下限为1×10^(-6)ng·μL^(-1),比常规PCR灵敏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使用包括长孢轮枝菌在内的15种菌对引物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检测混有大丽轮枝菌孢子的棉籽发现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是每颗棉籽可达10个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巢氏PCR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木香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利容 许冬 +7 位作者 王玲 丛胜波 杨妮娜 李文静 尹海辰 黄薇 武怀恒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从药用植物云木香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细菌,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云木香内生细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拉恩氏菌属Rahnella为优势菌属。采用对峙培养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 从药用植物云木香中分离得到41株内生细菌,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云木香内生细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拉恩氏菌属Rahnella为优势菌属。采用对峙培养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筛选,发现其中12株内生细菌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有2株属于拉恩氏菌属Rahnella,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12株内生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评估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属菌株R1-6、R1-13和S1-2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达到55%以上,具有潜在的生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木香 内生细 鉴定 大丽轮枝菌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
3
作者 冯伊彤 贾硕 +7 位作者 刘麟 杨剑锋 杜磊 张文兵 石胜华 武占敏 张键 赵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 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均呈现出递增趋势,相比对照,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为68.81 mm,增长率为21.40%;产孢量为2.58×10^(7)个/mL,增长率为21.13%;微菌核数量也随着外源添加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在培养5 d后,相比对照,其涨幅为51.53%;粗毒素分泌量在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增幅近1倍;细胞壁裂解酶活性随着外源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在80μmol/L时达到最强。此外,随着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也相应增强,表现在当外源添加的铁离子浓度由0μmol/L增加至80μmol/L时,病情指数由35.00提高至62.20,增长率为77.71%。综上所述,外源添加铁离子不仅能够加速大丽轮枝菌的生长,促进产孢和微菌核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蛋白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闫鑫 高琳颖 +2 位作者 胡梦慧 邵苗苗 侯玉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2-931,共10页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 牛心朴子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kPGIP1)能有效抑制大丽轮枝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VdPG1)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kPGIP1的抗病性,本研究从CkPGIP1定点突变入手,研究其突变增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成功构建了CkPGIP1蛋白突变体T152VCkPGIP1、D202SCkPGIP1和I250KCkPGIP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CkPGIP1及其突变体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琼脂糖径向扩散法测定突变蛋白对大丽轮枝菌VdPG1的抑制作用。DNS法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蛋白能有效抑制VdPG1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D202SCkPGIP1对VdPG1的抑制效果显著,T152VCkPGIP1抑制效果次之,I250KCkPGIP1抑制作用不明显。琼脂糖径向扩散结果与DNS法的一致,其中经D202SCkPGIP1处理的VdPG1扩散直径缩小最多,表明其抑制活性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蛋白可以抑制大丽轮枝菌在棉花叶片上的扩展,进一步证实CkPGIP1关键氨基酸突变增强了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朴子草 大丽轮枝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关键氨基酸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转录因子VDAG_04814基因功能探究
5
作者 贾鑫宇 东保柱 +1 位作者 杨继峰 周洪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09,共8页
为明确Zn(Ⅱ)2Cys6转录因子基因VDAG_04814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VDAG_04814基因敲除突变体。将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分别接种至添加过氧化氢、氯化钠、氯化钾、山梨醇、十二烷... 为明确Zn(Ⅱ)2Cys6转录因子基因VDAG_04814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VDAG_04814基因敲除突变体。将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分别接种至添加过氧化氢、氯化钠、氯化钾、山梨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刚果红的PDA培养基以及铺有无菌玻璃纸的培养基,分析其抗氧化胁迫、盐胁迫、渗透胁迫、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胁迫的水平和菌株穿透能力;测定其致病力,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真菌生物量。经潮霉素筛选和PCR验证,正确的敲除转化子可扩增到上下游各1500 bp及敲除片段序列全长4500 bp的DNA条带。ΔVDAG_04814菌株生长速度缓慢、黑色素形成能力降低;在添加过氧化氢、氯化钠、氯化钾的氧化胁迫和盐胁迫培养基上,ΔVDAG_04814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受到的抑制率更高;在添加山梨醇的渗透胁迫培养基上,ΔVDAG_04814的生长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在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刚果红的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胁迫培养基中生长并没有受到抑制;在铺有无菌玻璃纸培养基上,ΔVDAG_04814没有菌落长出,而野生型菌株有正常形态的菌落长出;致病力测定表明,ΔVDAG_04814菌株的致萎程度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致萎指数为47.22~55.56。综合上述结果,VDAG_04814基因能够调控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发育、抗胁迫能力、穿透能力以及对马铃薯的致病力,可为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控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验证 侵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12-34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术娜 姜军坡 +4 位作者 朱莹 李佳 李红亚 王树香 朱宝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并对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时间、装瓶量、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和发酵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牛肉浸膏3%,CaCl20.10%,KCl 0.05%;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9.0,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种至50 mL/250 mL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48 h。优化后表征抑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直径增大了1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 枯草芽孢杆 发酵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氨基酸铜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进霞 袁洪水 +2 位作者 王士英 韩继刚 朱宝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抑制作用 核形成 氨基酸铜 土壤微生物 棉花黄萎病 紫外光辐射 黑色素 B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体系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天子 袁洪波 +2 位作者 杨郁文 刘蔼民 张保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7-514,共8页
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 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6~550×10-6。优化的转化条件为:农杆菌以IM液体培养基调节浓度至OD600=0.2并预培养4 h,然后与等体积的浓度为106个.m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混匀,每皿取200μL混合液涂于固体IM共培养基的纤维素膜上,25℃共培养60 h,转移至固体PDA培养基上以头孢噻肟钠500mg.L-1+潮霉素B 50 mg.L-1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农杆菌LBA4404和AGL-1比农杆菌SK1044和EHA105更适用于大丽轮枝菌转化。对转化子观察和鉴定发现:从表型上,70.8%转化子保持野生型形态,29.2%转化子发生了形态变化;从致病力上,81%转化子的致病力相对于野生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19%转化子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 大丽轮枝菌 潮霉素 GFP 遗传转化 遗传稳定性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芽孢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两株菌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君洁 曾卫军 +10 位作者 李艳红 葛风伟 杜钰 袁琳琳 赵歉歉 王敏 谢红桃 白若翔 韩生成 赵和平 赵惠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从新疆和硕连作棉田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46株芽孢细菌.29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中有9株拮抗性极强.经鉴定,9株拮抗性极强的菌株中有2株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7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 从新疆和硕连作棉田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46株芽孢细菌.29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中有9株拮抗性极强.经鉴定,9株拮抗性极强的菌株中有2株属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7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相近.抑菌特性实验表明:J-02和J-15的抑菌高峰分别出现在衰亡期和稳定期,对pH的耐受范围分别为5~9和7~9;J-02的热稳定性较好,J-15对温度较敏感,但10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J-02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芽管伸长形成菌丝,J-15可导致大丽轮枝菌菌丝畸形,失去产孢能力.盆栽实验表明,J-02和J-15这2株拮抗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明显防治作用.综合结果表明J-02和J-15均有作为棉花黄萎病生防菌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拮抗作用 芽孢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商文静 魏锋 +3 位作者 冯小军 朱荷琴 杨家荣 胡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197,共6页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660多中植物,由其引致的黄萎病具有危害性大、难于防治等特点。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初侵染源,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抽样技术,对于准确预测黄萎病的发生为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660多中植物,由其引致的黄萎病具有危害性大、难于防治等特点。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初侵染源,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抽样技术,对于准确预测黄萎病的发生为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菌核调查结果表明,在0~20cm土壤中,微菌核主要呈聚集或均匀分布,随密度而变化。建立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4679(t/D)2m-1.2604。利用得到的棉田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调查的序贯抽样模型计算,最多只需抽取35个样点。对各等距机械抽样方法比较后,认为实际中用双对角线取样比较合适,取样数量因土壤中微菌核的密度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8-52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国江 王占利 +3 位作者 李术娜 王全 李红亚 朱宝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3株拮抗细菌菌株,对其中的69株进行了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8-52菌株...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3株拮抗细菌菌株,对其中的69株进行了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8-52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结果与相应种、属模式菌的性状相对照,认为菌株8-52与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应性状很相近。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AB24542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8%,因此鉴定拮抗菌株8-52为Bacillus velez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 筛选 鉴定 BACILLUS velezen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氨基酸铜对大丽轮枝菌产生毒素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进霞 袁洪水 +3 位作者 王士英 单耀军 韩继刚 朱宝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用几种氨基酸铜溶液处理大丽轮枝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培养液中的毒素蛋白,并进行棉苗的致萎实验,比较了各氨基酸铜制剂对大丽轮枝菌毒素蛋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丙氨酸铜、甘氨酸铜、谷氨酸铜和复合氨基酸铜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 用几种氨基酸铜溶液处理大丽轮枝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培养液中的毒素蛋白,并进行棉苗的致萎实验,比较了各氨基酸铜制剂对大丽轮枝菌毒素蛋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丙氨酸铜、甘氨酸铜、谷氨酸铜和复合氨基酸铜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和毒素蛋白的分泌,而苏氨酸铜促进了毒素蛋白的分泌。说明复合氨基酸铜的抑菌作用是各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 毒素蛋白 致萎活性 蛋白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激发子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炳楠 杨秀芬 +1 位作者 曾洪梅 邱德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利用硫酸铵沉淀、KTA explorer 10蛋白纯化仪、非变性电泳、割胶电洗脱等方法,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激发子,经SDS-PAGE电泳检测单一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0 kD。该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烟草的过敏... 利用硫酸铵沉淀、KTA explorer 10蛋白纯化仪、非变性电泳、割胶电洗脱等方法,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激发子,经SDS-PAGE电泳检测单一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0 kD。该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烟草的过敏反应,处理6 h后,处理部位出现水渍状,24 h后出现坏死斑。该激发子可以诱导烟草细胞在较短时间内产生防卫反应信号分子H2O2和NO,并引起活性氧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蛋白激发子 纯化 过敏反应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及根际土壤细菌诱导棉花对大丽轮枝菌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夏正俊 顾本康 吴蔼民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本研究在分离植物组织内生菌及根围土壤细菌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拮抗活性测定,进而进行诱抗效果的检测。来自植物组织内部的细菌群落中含拮抗性较强的细菌群体较大。在拮抗群体中,经诱导,68.42%菌株获得了抗 Rif 300×10^(-6)的突... 本研究在分离植物组织内生菌及根围土壤细菌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拮抗活性测定,进而进行诱抗效果的检测。来自植物组织内部的细菌群落中含拮抗性较强的细菌群体较大。在拮抗群体中,经诱导,68.42%菌株获得了抗 Rif 300×10^(-6)的突变体。抗利福早突变体菌株在培养性状、室内拮抗性及诱导抗性等方面,与原菌株均十分相似。以菌株73a 诱导抗性效果较好,达67.21%。诱抗效果与细菌在体内定殖与运转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内生细 根际细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菌体对链霉菌胞外蛋白酶活性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磊 薛泉宏 +3 位作者 赵娟 申光辉 唐明 卢建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 为研究拮抗链霉菌对棉花黄萎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机理,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唯一碳氮能源,采用液体培养法及生长速率法研究供试病原菌菌体对4株拮抗链霉菌胞外蛋白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菌体可以诱导供试链霉菌合成蛋白酶;诱导粗酶液对病原真菌菌丝有溶解作用;当菌体添加量为10 g.L-1,28℃培养7 d时菌株Z13蛋白酶活性高达4.24 U;以大丽轮枝菌菌体为碳氮能源时供试链霉菌能产生活性较强的抑菌物质;当菌体添加量为20 g.L-1,发酵液稀释5倍时菌株B49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大抑菌率达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 大丽轮枝菌 胞外蛋白酶 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血清学检测——抗原处理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亚宁 魏艳敏 +2 位作者 刘大群 杨文香 张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血清学检测 超氧化物歧化酶 e抗原 间接ELISA方法 棉花黄萎病 丝蛋白 交叉反应 抗血清 尖孢镰刀 抗原免疫 阳性反应 非特异性 致病类型 反应沉淀 测定试验 V20 扩散法 专化性 生理型 ADD 研磨 酶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晟 王彩月 +3 位作者 张昕 林玲 赵明文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7-1199,共3页
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原菌由于环境适应力强,寄主泛围广,同时缺少有效的抗源材料,经常出现防治难的局面[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原菌由于环境适应力强,寄主泛围广,同时缺少有效的抗源材料,经常出现防治难的局面[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早是在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的。如今,该蛋白质已在多种细菌、真菌、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是目前最常用的报告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绿色荧光蛋白 农杆介导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顾本康 夏正俊 +2 位作者 陆迅 李经仪 吴蔼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9-86,共8页
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Nit)突变体技术,对来自江苏省80年代及1991年不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研究。80年代的65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经含氯酸钾培养基诱导,表型鉴定获得突变体A型(Nit 1)73株,B型(Nit M)77株,C型27株,其它类型4株。亲和性测... 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Nit)突变体技术,对来自江苏省80年代及1991年不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研究。80年代的65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经含氯酸钾培养基诱导,表型鉴定获得突变体A型(Nit 1)73株,B型(Nit M)77株,C型27株,其它类型4株。亲和性测定表明,仅一株(VD8)与国外落叶型群相亲和,属同一亲和群,其余菌株为非落叶型群。对1991年的35个菌株诱导获得78个A型突变体,19个B型突变体。有5个菌株与国外落叶型群相一致,呈强亲和性反应,其中JC1B及SY12两菌株获得A、B两型突变体,可成为我国的落叶型的标准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营养体亲和性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B.subtilis LZ2-70产芽孢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术娜 王树香 +3 位作者 王占利 李红亚 王全 朱宝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aeKleb.)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Z2-70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影响该菌芽孢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aeKleb.)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Z2-70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影响该菌芽孢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培养基最佳浓度和组合,以及种龄、接种量、培养液初始pH和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摇瓶发酵生产芽孢的最佳条件为:0.5%麦芽糖、2%黄豆饼粉、0.05%KH2PO4和0.1%MnSO4.H2O、培养液初始pH值8.0、种龄24 h、装瓶量30 mL/250 mL、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1。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LZ2-70菌株的芽孢数量达到6.6×109个.mL-1,芽孢形成率为9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 枯草芽孢杆 发酵 芽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及毒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云艳 顾美英 +3 位作者 徐万里 王东胜 孙跃跃 薛泉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7-224,共8页
棉花黄萎病难以防治的根源在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土壤中形成的微菌核能抵抗不良环境,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将棉秆加工成生物炭施入棉田,可克服棉秆直接还田的缺点,从源头上防止黄萎病菌进入土壤。为探索棉秆生物炭... 棉花黄萎病难以防治的根源在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土壤中形成的微菌核能抵抗不良环境,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将棉秆加工成生物炭施入棉田,可克服棉秆直接还田的缺点,从源头上防止黄萎病菌进入土壤。为探索棉秆生物炭还田对棉花黄萎病原菌的影响机理,采用液态摇床培养及平皿固态培养法研究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萌发的影响;通过平皿内棉花和甜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减毒作用。结果表明:液态培养条件下,棉秆生物炭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在固态培养下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生物炭能减慢微菌核的萌发速率,但对最终萌发率无影响;液态培养中加入棉秆生物碳对大丽轮枝菌毒素有较强的减毒作用。在摇床培养中期,加入2.0 g·L-1生物炭处理与对照棉种在培养12天时的发芽率分别为53.3%与33.3%(P<0.05);前期、中期及后期加入0.5 g·L-1生物炭处理的棉花幼苗总长度分别为对照的4.9、2.1倍及3.2倍;加入棉秆生物碳处理甜瓜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及总苗长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棉杆生物炭对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微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大丽轮枝菌毒素危害有较强的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