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1
作者 杨明芳 郎禹超 包宇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 胡杨精神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将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助推胡杨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各学段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围绕道德情感启蒙孵化情感,中学阶段围绕知识传授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围绕理想信念升华注重传承与践行。构建一体化教学协同机制、推动教材内容一体化建设、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是推进胡杨精神融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精神 新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效衔接:价值意蕴、历史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坤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育人工程,高效衔接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一体化高效衔接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政课教学规律,对各个学段存在壁垒的思政课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安排,其目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育人工程,高效衔接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一体化高效衔接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政课教学规律,对各个学段存在壁垒的思政课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安排,其目标导向契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育人格局有助于回应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人才战略诉求。一体化高效衔接理念发端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后展开要素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系统。新时代促进一体化高效衔接要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完善课程内容,统筹教材体系,建强教师队伍,优化体制机制,从而促进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高效衔接 价值意蕴 历史逻辑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理与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瑞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厚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价值。习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厚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既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域三个方面准确把握融入的关键要点,又要从建强师资队伍、甄选教学方法、完善机制保障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励学生自觉投身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冠中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7,共8页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及大学阶段的协同开展,实现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衔接、联系、协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层次,明晰大中小学协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路径,从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全过程,为党和国家培养爱国、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一体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三维审视
5
作者 赵妍 张国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7,共7页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中展现了其提质增效的动态过程与样态表现。从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来看,从“道”“场”“术”的角度出发,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其在价值观培育方式、时空... 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中展现了其提质增效的动态过程与样态表现。从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来看,从“道”“场”“术”的角度出发,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其在价值观培育方式、时空场域、教学供给方面分别实现了由显性塑造到隐性滋养,由碎片联结到整体集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问题靶向来看,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与错位性的张力,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封闭性的张力,评价导向的全面性与单一性的张力,师资的协同性与分散性的张力。因此,从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理路来看,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评价导向、师资队伍入手,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赋能 提质增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生动力:理论、困境与路径
6
作者 刘侣萍 李笙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激发一线思政课教师内生动力是“一体化”推进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心理学“内驱力”理论揭示内生动力是“一体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源动力,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指出外部压力释放必须与主体现实需...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激发一线思政课教师内生动力是“一体化”推进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心理学“内驱力”理论揭示内生动力是“一体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源动力,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指出外部压力释放必须与主体现实需求相结合。“一体化”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挑战主要源于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需求不一致。做好不同层面政策规划是激发“一体化”内生动力的制度保障;弥合不同学段需求差异是激发“一体化”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 内生动力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路径
7
作者 任鹏 马鑫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共6页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建设弥足珍贵的育人资源,将其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效、有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但从现实看,“碎片化”融入与系统化学理阐释间存在...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建设弥足珍贵的育人资源,将其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效、有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但从现实看,“碎片化”融入与系统化学理阐释间存在差距、“同质化”融入与各学段差异化需求存在张力、“灌输式”融入与启发式教育教学要求不相匹配、多元主体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合力亟须增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一体化融入实效。这就要深化学理阐释,厚植一体化融入的理论根基;观照学生需求,打通一体化融入的学段壁垒;注重形式创新,激发一体化融入的创新活力;健全制度机制,筑牢一体化融入的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一体化融入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构建
8
作者 丁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39,共4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路径。立足新时代育人任务,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包括纵向贯通各学段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横向联动课程体系与育人主体。在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路径。立足新时代育人任务,需以系统思维为指导,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包括纵向贯通各学段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横向联动课程体系与育人主体。在师资建设方面,构建师资队伍培育机制,解决各学段教师培育孤立、缺乏协同等问题;在评价考核方面,构建多维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指标、主体和方法;在支撑保障体系方面,构建统筹保障机制,涵盖政策支撑、育人协同、资源共享等维度。通过多维机制构建,推动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向
9
作者 孟攀科 王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0,共3页
从“统筹推进”“共同推进”“深入推进”到“改革创新”,既鲜明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又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擘画了蓝图。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 从“统筹推进”“共同推进”“深入推进”到“改革创新”,既鲜明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又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擘画了蓝图。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渐进性和系统性,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探索,即遵循螺旋上升规律、厘清不同学段课程目标,科学合理编写教材、实现教材内容衔接递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梯队晋升体系,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完善系统高效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改革创新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研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践进路研究
10
作者 门雅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4,共7页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研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顶托支持与实践保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通人才培养链条的关键路径。教研赋能是大中小学思...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研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顶托支持与实践保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通人才培养链条的关键路径。教研赋能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现实之需,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平台建设的应然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和运用科学方法,依循研教融合、协同赋能、动态迭代方法,以构建阶梯化教研协同创新框架为基点,以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研究平台为驱动,以助推人机协同的教研智慧化转型为支撑,以构建教研素养评价机制为保障,形成多维度、立体化赋能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赋能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学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赜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增岽 金灿洋 藏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思政课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但其同时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举措。针对当前...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思政课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但其同时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举措。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分布不平衡、循环不畅通、利用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既要凝聚多方主体的育人共识,又要满足教育对象的核心需求,充分利用5G、AI、XR等智能技术助推智慧教育走进思政课堂,还要提升思政课教师资源供给能力、构建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机制、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优势,进而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 程资源 共建共享 智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赜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海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5,共8页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为新...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为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至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根植于中国大地,特别是具有以崇德向善的价值观为代表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而能够契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契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行动目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用以拓宽思政课教学途径;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绍清 周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1,共12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和魂,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和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和魂,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江山永固。需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瓶颈,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整体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式融入、差异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案例式融入、多样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嵌入式融入、拓展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验式融入、信息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式融入等,落实好以文化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红色基因 革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饶旭鹏 崔牡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0,共14页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完善并得到贯彻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材体系联通、教师队伍协同、教学资源融通、保障机制互通,形成大中小...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完善并得到贯彻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材体系联通、教师队伍协同、教学资源融通、保障机制互通,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新热点、新格局、新典型。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继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仍需从深入推进教材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显著成效 实践探索 研究进展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谫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姜国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9-71,共3页
数字技术以其工具理性和技术属性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空间。从运行之维、问题之维和路径之维等三重维度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有利于破解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畅通难题,实现思政课从... 数字技术以其工具理性和技术属性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空间。从运行之维、问题之维和路径之维等三重维度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有利于破解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畅通难题,实现思政课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焦晓云 代红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4,83,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包括目标衔接机制、内容整合机制、教师联动机制、制度协同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等机制链条,协同机制主要通过协同差异测评、协同事项沟通、协同要素整合和协同成效反馈等发挥作用,体现的是协同的实施、运转...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包括目标衔接机制、内容整合机制、教师联动机制、制度协同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等机制链条,协同机制主要通过协同差异测评、协同事项沟通、协同要素整合和协同成效反馈等发挥作用,体现的是协同的实施、运转、反馈、监督等运行过程。新时代,要从强化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治理效能;构建育人体系,贯通教育过程;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等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协同机制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个共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艳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抓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聚焦大思政机制、主渠道教学、社会大课堂、大资源平台、大师资体系“五个共建”,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要素、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归结而言,就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实践标准,回答如何以“共同体”的意识、“集成化”的思路、“一体化”的方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在抓实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纵深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五个共建 立德树人 治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春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思政课是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有利于由浅入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简到繁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是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有利于由浅入深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简到繁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点带面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要坚持顶层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完整性和衔接性、递进性和贯通性相结合的主要原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优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共同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供给,灵活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式构建,进一步坚定学生的“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中小学思政课 教学内容 螺旋上升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和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同友 吴登全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不同学段的衔接性、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和保障机制的支撑性等四维价值意蕴,满足了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不同学段的衔接性、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和保障机制的支撑性等四维价值意蕴,满足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诉求。通过教学目标一体化、教材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等纵向衔接,实现遵循规律和目标同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构、价值引导和情感认同同归、资源要素和机制体制同建等横向贯通,建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的立体化育人体系,适应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价值意蕴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红 吴丽 +2 位作者 薛继红 王飞龙 崔雁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3-36,共4页
通过对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存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认知有待提升,衔接不到位;教师了解教学内容一体化的主动性有待加强,课程内容层次性不强;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通过对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存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认知有待提升,衔接不到位;教师了解教学内容一体化的主动性有待加强,课程内容层次性不强;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传统方式使用较多;教学资源建设有待丰富,建设不到位;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亟待提升,影响因素较为突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进的措施是:持续细化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目标,强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优化思政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教学实施 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教师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