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征收与“大上海计划”之铁路改造规划的中止 被引量:1
1
作者 岳钦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192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为减少铁路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规划,并将其作为实现"大上海计划"的两项关键工程之一。但国民政府铁道部采纳了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陈兴汉违背"大上海计划"理念... 192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为减少铁路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规划,并将其作为实现"大上海计划"的两项关键工程之一。但国民政府铁道部采纳了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陈兴汉违背"大上海计划"理念的规划方案,剥夺了市政府的规划实施权。铁路土地行政管理与市政权力的矛盾以及两者间的制度性障碍难以从根本上化解,成为近代上海铁路改造规划推进缓慢且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大上海计划"的流产与铁路改造规划的中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计划 铁路改造规划 土地征收 铁道部 上海市政府 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以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同时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议以杨浦图书馆新馆和江湾体育场为源空间,绿瓦大楼等为拓展空间,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并由道路和滨水带组成环形体验线路,旨在为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 城市特色文化空间 方法 大上海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近代中国大都市的现代化愿景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丽 王宜兵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3,共8页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共内战、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直至上海解放的整体工作过程和主要成果,以及其核心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对上海未来现代化愿景的描绘和执着追求——这一以海归为主的新兴的专业技术精英团体在1940年代中后期对都市计划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城市发展作用方式的认识,在现实的约束下对现代规划技术方法、理念进行的选择与调整,对重大城市发展问题的论争。该事件对于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都市计划 近代中国 规划史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上海都市计划:从规划理想到实践追求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玉鑫 熊鲁霞 +1 位作者 杨秋惠 乐晓风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14-20,共7页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与支撑角度具体阐述了其影响以及对当今规划特别是上海新一轮总规编制的启示作用。"大上海都市计划"作为众多先辈垒砌的基石,将启发我们如何思考与规划"上海的2040",将支撑我们不懈地脚踏现实,面对未来,追求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都市计划 规划导向 规划理念 规划方法 规划组织与决策 实施与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城市点评:从《吉隆坡规划:新城区及其影响》一文想到的 被引量:1
5
作者 伍江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67-67,共1页
说起吉隆坡,很多人都会想到双子塔。这既说明了重要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吉隆坡城市规划建设中“项目导向”的特点。这与中国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上海在开埠之前就是一个已经... 说起吉隆坡,很多人都会想到双子塔。这既说明了重要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吉隆坡城市规划建设中“项目导向”的特点。这与中国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上海在开埠之前就是一个已经存在了近600年的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吉隆坡在形成城市之前却只是河口荒滩,但作为东南亚近代殖民地城市,吉隆坡和开埠后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亚洲城市 双子塔 大型建设项目 项目导向 国际大都市 马哈蒂尔 都市计划 计划经济模式 大上海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华德与江湾环形道路
6
作者 吴志伟 《上海城市规划》 2009年第1期54-55,59,共3页
打开一张上海市地图,很快就可以发现五角场一带的道路"与众不同":北面的民京路、市光路、国和路;西南的国权路、国年路、国顺路、国定路等都是环形道路。稍微知道一些上海历史的人基本都知道,这是上世纪二、
关键词 市中心区域 环形道路 城市花园 道路系统 霍华德 江湾 商业区 区(城市) 住宅区 大上海计划 子城 母城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