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荒政与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周光辉
赵德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
大一统国家
国家
韧性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一统国家赓续何以可能--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为分析中心
2
作者
殷冬水
东宝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2,242,共12页
大一统国家的维系和巩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然而,国家的统一和内部团结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国家政权建构的产物,是国家权力整合的结果。历代中央王朝都会围绕大一统历史与理...
大一统国家的维系和巩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然而,国家的统一和内部团结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国家政权建构的产物,是国家权力整合的结果。历代中央王朝都会围绕大一统历史与理想进行文本书写、话语建构与传播,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在当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维系大一统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既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定向权,也包括意识形态的创新权。三种权力各自作用,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大一统国家的赓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不仅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且是分析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国家何以团结有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国家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领导权
国家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运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被引量:
3
3
作者
倪玉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6,共4页
中国是一个以治水闻名于世的国度。相继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工程的伟大奇迹。大运河开凿之后,极大地便利和加强了南北间的物资文化交流。大运河同样是保障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
中国是一个以治水闻名于世的国度。相继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工程的伟大奇迹。大运河开凿之后,极大地便利和加强了南北间的物资文化交流。大运河同样是保障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与国家的治理能力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国家
治理能力
京杭大运河
文化交流
国家
大一统
运河开凿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13
4
作者
邹逸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2,共9页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其延伸路线之长,维持时间之久,工程之艰巨,为世界之最,在维护中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运河
中华文明
大一统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荒政与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周光辉
赵德昊
机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项目号:19ZDA1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荒政
大一统国家
国家
韧性
形成机制
Keywords
Famine Policy
Great Unified Country
National Resilience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一统国家赓续何以可能--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为分析中心
2
作者
殷冬水
东宝财
机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2,24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1AZZ006)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项目“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引领保障作用研究”(2021LZY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一统国家的维系和巩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然而,国家的统一和内部团结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国家政权建构的产物,是国家权力整合的结果。历代中央王朝都会围绕大一统历史与理想进行文本书写、话语建构与传播,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在当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维系大一统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既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定向权,也包括意识形态的创新权。三种权力各自作用,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大一统国家的赓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不仅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且是分析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国家何以团结有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关键词
大一统国家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领导权
国家
规模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运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被引量:
3
3
作者
倪玉平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6,共4页
文摘
中国是一个以治水闻名于世的国度。相继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工程的伟大奇迹。大运河开凿之后,极大地便利和加强了南北间的物资文化交流。大运河同样是保障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与国家的治理能力息息相关。
关键词
隋唐大运河
国家
治理能力
京杭大运河
文化交流
国家
大一统
运河开凿
中华民族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13
4
作者
邹逸麟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2,共9页
文摘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其延伸路线之长,维持时间之久,工程之艰巨,为世界之最,在维护中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运河
中华文明
大一统国家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荒政与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周光辉
赵德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一统国家赓续何以可能--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为分析中心
殷冬水
东宝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运河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倪玉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运河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邹逸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