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荔枝蒂蛀虫夜间生活习性观察
- 1
-
-
作者
涂海莲
刘冬梅
李彦彦
古雅良
-
机构
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钦州农校
-
出处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6期38-43,49,共7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项目。
-
文摘
荔枝蒂蛀虫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其以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果实为害,形成“虫粪果”,严重影响荔枝品质和产量。在荔枝品种混栽果园的自然条件下,在果实膨大期蒂蛀虫羽化高峰后每天20时至翌日5时30分用手机电筒和普通手持小电筒照射下观察树冠叶层间、叶面和果实,调查记录蒂蛀虫成虫在自然条件下夜晚活动行为习性。结果表明:蒂蛀虫从傍晚开始迁飞至树冠叶层间和叶面及果实上活动,至完全天黑时基本离开枝干,天空开始发出光亮时又返回枝干处;20时左右开始产卵,高峰时段为20时30分至22时30分,24时后基本停止产卵;产卵位置多集中在果肩和果蒂部位的龟裂片凹陷处,每雌每次在果肩部产卵2~3粒、在果实中部产卵1~2粒,呈散产状,且在果实上产卵时不受同类卵的影响;蒂蛀虫成虫交尾时间在1时至4时之间;正在产卵和交尾的成虫未表现出明显的畏光现象,但在产卵和交尾前明显迁至避光照环境。本研究为荔枝蒂蛀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关键词
蒂蛀虫
夜间生活习性
产卵
交尾
田间观察
-
Keywords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
nocturnal behaviors
spawning
mating
field observation
-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初论
- 2
-
-
作者
刘玉堂
钱明昊
李振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
基金
湖北省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课题“长江(湖北段)城市滨江文化空间的建构及长江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HCYK2024Y26)。
-
文摘
两宋之际,夜间饮茶习俗迅速兴起并成为大众夜间娱乐社交的生活实践。宋代夜间饮茶习俗的兴盛主要由茶叶供需同步扩大、生活环境改善以及茶文化繁荣等因素共同所致,并逐渐演化出活动丰富多彩、群体涵盖广泛、场域空前扩大、目的多元等多维特征。宋代夜间饮茶习俗在助力茶业经济繁荣发展、催化相关文化交融互摄、改变社会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深层次的时代影响。关注与思考夜间饮茶习俗这一历史现象,既可从不同视角考察宋人的日常生活史,又能为新时代中华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
关键词
宋代
夜间生活
饮茶
茶俗
-
Keywords
the Song Dynasty
night life
tea drinking
the custom of tea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