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 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 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 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LT达到最大值(2.9×109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荧光激光雷达
背景Na层
武汉市
夜间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不同纬度背景Na层夜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龚少华
杨国韬
+5 位作者
徐寄遥
薛向辉
焦菁
田大伟
傅军
刘正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11-2521,共11页
基于子午工程的北京、合肥和海南三个Na荧光激光雷达对中国不同纬度上空夜间背景Na层的长期观测,分析了我国沿东经120°N上空Na层的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照2010年12月17日夜间三个雷达站的观测结果,发现三个地方Na层的夜间变...
基于子午工程的北京、合肥和海南三个Na荧光激光雷达对中国不同纬度上空夜间背景Na层的长期观测,分析了我国沿东经120°N上空Na层的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照2010年12月17日夜间三个雷达站的观测结果,发现三个地方Na层的夜间变化并不具有相关性.Na层长期变化的年加半年变化拟合结果显示,北京和合肥上空Na层柱密度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点,而海南上空Na层柱密度的半年变化特征更明显;Na层的质心高度和RMS宽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特点,但海南地区Na层的RMS宽度的长期变化不具有半年变化特征.Na层参数的统计和对照显示,Na层柱密度的季节变化与大气温度季节变化相关,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小.Na层柱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年变化性逐渐增强;质心高度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三个地方Na层质心高度的长期变化都具有较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在各个月份中,北京地区Na层RMS宽度最大,合肥地区Na层RMS宽度最小,海南地区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激光雷达
Na层
夜间
和季节
变化
特征
纬度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年和2001年52°N地区OI_(5577)气辉强度与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红
徐寄遥
+1 位作者
袁(韦华)
A.V.Mikhalev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6,共7页
分析了2000年和2001年期间52°N地区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由 OI5577气辉强度反演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方法反演出原子氧浓度的峰值,分析了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OI5577气辉强度的...
分析了2000年和2001年期间52°N地区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由 OI5577气辉强度反演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方法反演出原子氧浓度的峰值,分析了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随季节变化, 2000年春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 之后,夏季和秋季的出现在0000LT之前,冬季的出现在0000LT,2001年春季和秋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之前,夏季和冬季的出现在0000LT;OI5577气辉强度在2000年2月份,8月份和10月份出现最大值,在2001年9月份有最大值.就主要特征而言,反演出的原子氧浓度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与OI5577气辉强度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5577气辉强度
原子氧浓度
夜间变化特征
季节
变化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6054
40274051)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 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 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 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LT达到最大值(2.9×109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关键词
Na荧光激光雷达
背景Na层
武汉市
夜间变化特征
Keywords
Na resonance fluorescence Lidar, Background Na layer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不同纬度背景Na层夜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龚少华
杨国韬
徐寄遥
薛向辉
焦菁
田大伟
傅军
刘正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11-252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4006
4090501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060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13127)资助
文摘
基于子午工程的北京、合肥和海南三个Na荧光激光雷达对中国不同纬度上空夜间背景Na层的长期观测,分析了我国沿东经120°N上空Na层的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照2010年12月17日夜间三个雷达站的观测结果,发现三个地方Na层的夜间变化并不具有相关性.Na层长期变化的年加半年变化拟合结果显示,北京和合肥上空Na层柱密度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点,而海南上空Na层柱密度的半年变化特征更明显;Na层的质心高度和RMS宽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特点,但海南地区Na层的RMS宽度的长期变化不具有半年变化特征.Na层参数的统计和对照显示,Na层柱密度的季节变化与大气温度季节变化相关,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小.Na层柱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年变化性逐渐增强;质心高度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三个地方Na层质心高度的长期变化都具有较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在各个月份中,北京地区Na层RMS宽度最大,合肥地区Na层RMS宽度最小,海南地区居中.
关键词
Na激光雷达
Na层
夜间
和季节
变化
特征
纬度相关性
Keywords
Na lidar, Night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dium layer, Latitude dependence
分类号
P351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年和2001年52°N地区OI_(5577)气辉强度与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红
徐寄遥
袁(韦华)
A.V.Mikhalev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实验室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0-25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25011
40336054)国家重点研究专项经费项目(G2000078407)中国科学院专项经费项目(KZCX3-SW-217)共同资助
文摘
分析了2000年和2001年期间52°N地区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由 OI5577气辉强度反演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方法反演出原子氧浓度的峰值,分析了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随季节变化, 2000年春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 之后,夏季和秋季的出现在0000LT之前,冬季的出现在0000LT,2001年春季和秋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之前,夏季和冬季的出现在0000LT;OI5577气辉强度在2000年2月份,8月份和10月份出现最大值,在2001年9月份有最大值.就主要特征而言,反演出的原子氧浓度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与OI5577气辉强度的一致.
关键词
OI5577气辉强度
原子氧浓度
夜间变化特征
季节
变化
特征
Keywords
OI5577 airglow intensity, Atomic oxygen density, Nocturnal variation,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不同纬度背景Na层夜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研究
龚少华
杨国韬
徐寄遥
薛向辉
焦菁
田大伟
傅军
刘正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0年和2001年52°N地区OI_(5577)气辉强度与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时间变化特征
高红
徐寄遥
袁(韦华)
A.V.Mikhalev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