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角果皮转录组研究夜间低温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1
作者 米超 王晋雄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15,共10页
为探究油菜角果皮对夜间低温的响应情况,结合主要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海拔油菜种子含油量变化趋势,通过不同海拔及夜间低温处理试验,对不同处理间材料进行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检测,进一步对各处理的角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 为探究油菜角果皮对夜间低温的响应情况,结合主要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海拔油菜种子含油量变化趋势,通过不同海拔及夜间低温处理试验,对不同处理间材料进行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检测,进一步对各处理的角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强敏感型材料DH0815种子含油量和芥酸含量显著升高,弱敏感型材料DH0729则差异不显著;夜间温度越低,DH0815含油量及芥酸含量差异越大,因此,夜间温度是影响油菜DH0815种子含油量及芥酸含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生育期数据,得出20/18℃(CK)和20/13℃(LNT)为研究夜间低温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相对处理条件;转录组结果显示,夜间低温促进了油菜角果皮蔗糖合成及转运和相关转录因子基因(SIP、ATPase 11、SUT、SWEET、SPP、CINV1、SUC1、ABI4、WRKY51、NAC104、DOF3、ARF8)上调表达,保证了种子油脂合成的底物含量和能量水平,促进了角果皮蔗糖向种子转运效率,同时,在LNT处理下,DH0815种子中油脂合成相关基因(SAD、HAD、KASⅡ、FAD2、FAD3、KAR、ECR)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该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相吻合。夜间温度是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芥酸含量的主要因素,夜间低温使得油菜角果皮蔗糖合成及转运和相关转录因子基因上调表达,蔗糖转运和合成能力增强,促进了油脂合成底物的增加和能量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油菜种子油脂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夜间低温 角果皮 转录组 含油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2种桉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建 叶露 +2 位作者 周坚 于敬修 项东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4-2028,共5页
以人工气候箱模拟夜间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2种桉树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使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2种桉树幼苗的水分利用... 以人工气候箱模拟夜间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2种桉树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使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2种桉树幼苗的水分利用率变化有一定的差异,邓恩桉的水分利用率随低温胁迫升高,而尾叶桉的水分利用率则先升高然后下降;同时,低温胁迫下尾叶桉和邓恩桉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夜间低温导致2种桉树叶绿体肿胀变形,淀粉粒降解,对尾叶桉的影响要比邓恩桉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光合特性 尾叶桉 邓恩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夜间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春芳 刘伟成 +5 位作者 陈少波 仇建标 黄丽 彭欣 黄晓林 王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853-6862,共10页
-2℃夜间低温处理秋茄幼苗12 h后,白天温度升高到5℃再低温处理4 h,研究了低温16 h处理对秋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色素含量、抗氧化系统、细胞膜透性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16 h内,秋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2℃夜间低温处理秋茄幼苗12 h后,白天温度升高到5℃再低温处理4 h,研究了低温16 h处理对秋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色素含量、抗氧化系统、细胞膜透性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16 h内,秋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均显著降低,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2)低温低于8 h,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Chl a/Chl b比值均未产生显著变化,而Car/Chl比值显著增加。低温12、16 h,其叶片光合色素均下降,尤其白天下降幅度更大。(3)低温16 h内叶片可溶性总糖一直增加,而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在低温12 h后下降。(4)低温16 h内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羧肽酶活性均增加,而低温8 h时叶片内肽酶活性就开始下降。(5)低温16 h内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均增加,而叶片POD活性均下降,尤其夜间下降更明显。另外,低温4、16 h能显著降低叶片SOD活性。以上说明,低温16 h时秋茄叶片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非气孔导度限制引起,这主要与光合色素下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此外,短期夜间低温通过影响SS、SPS、内肽酶以及羧肽酶活性,从而抑制了秋茄自身的碳氮代谢调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短期夜间低温 光合作用 蔗糖代谢相关酶 蛋白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红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盛昌 林鹏 +2 位作者 李振基 王文卿 中须贺常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7-622,共6页
以温室栽培秋茄(Kandeliacandel)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幼苗为材料,每日傍晚19:00至次日8:00进行13h5℃和10℃夜间低温处理,白天将材料移至温室.室温恢复1h和4h,... 以温室栽培秋茄(Kandeliacandel)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幼苗为材料,每日傍晚19:00至次日8:00进行13h5℃和10℃夜间低温处理,白天将材料移至温室.室温恢复1h和4h,分别测定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夜间低温明显降低秋茄和木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5℃处理抑制程度大于10℃.白天常温恢复时间增长,净光合速率回升.10℃处理1~5d,秋茄和木榄幼苗叶净光合速率的抑制程度逐渐下降,其中秋茄幼苗叶的净光合速率恢复能力强于木榄.低温处理过程中,秋茄和木榄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率和蒸腾速率均呈线性关系,表明红树叶光合碳获得的减少与叶片水分丢失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幼苗 夜间低温 蒸腾速度 光合特性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2种光强下榕树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文海 黄黎锋 +1 位作者 肖宜安 吴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探明夜间低温对榕树Ficusmicrocarpa光合机构的伤害及日间不同光强在伤害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生长于全光照(强光)与遮荫(弱光)条件下榕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导致榕树叶片... 为探明夜间低温对榕树Ficusmicrocarpa光合机构的伤害及日间不同光强在伤害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生长于全光照(强光)与遮荫(弱光)条件下榕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导致榕树叶片发生光抑制,但并没有破坏光合机构。夜间低温后,遮荫条件下,榕树叶片可通过增强光化学能力和热耗散途径来耗散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而强光下,榕树叶片则不能很好地通过光化学与热耗散途径来消耗过剩光能,从而导致光合机构发生破坏性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榕树 夜间低温 光照强度 叶绿素荧光 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齐红岩 华利静 +1 位作者 赵乐 汤羽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227,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对夜间低温逆境的响应。以耐低温野生番茄(Lycoper-sicon hirstum)LA1777和低温敏感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Moneymaker为试材,研究短期夜间15℃(对照)、9℃和6℃对不同基...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对夜间低温逆境的响应。以耐低温野生番茄(Lycoper-sicon hirstum)LA1777和低温敏感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Moneymaker为试材,研究短期夜间15℃(对照)、9℃和6℃对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下两种类型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夜间低温处理1 d后,Moneymaker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夜间低温增加了番茄叶片的Fo(初始荧光)和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了Fv/Fm(原初光能效率)、Φ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ETR(电子传递速率)和qP(光化学猝灭系数)。其中,除NPQ在两番茄叶片的变化趋势相似外,Moneymaker叶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LA1777。这表明夜间低温显著影响了低温敏感番茄叶片PSⅡ反应中心和电子传递,显著降低了PSⅡ的活性,而对耐低温野生番茄PSⅡ活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胁迫对番茄叶片活性氧代谢及AsA-GSH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玉凤 李天来 高晓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14,共8页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胁迫环境,研究9℃和6℃夜低温对番茄叶片活性氧代谢和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9℃和6℃夜间低温胁迫3~9d可诱导番茄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胁迫环境,研究9℃和6℃夜低温对番茄叶片活性氧代谢和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9℃和6℃夜间低温胁迫3~9d可诱导番茄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抑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并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研究表明,在夜间低温胁迫过程中,增加的番茄叶片中SOD活性和AsA-GSH循环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并未与氧还原的速率一致,从而导致番茄叶片中活性氧的累积,使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破坏,在6℃处理的植物中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活性氧代谢 AsA-GSH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玉凤 王珍琪 +2 位作者 宁晓峰 倪洋 李天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4,共8页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模式,以夜温15℃为对照,对夜间低温(6℃)影响番茄幼苗磷素吸收及转运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夜间低温胁迫导致番茄幼苗根系活力受到显著抑制。(2)夜间低温条件下,番茄幼苗根系中...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模式,以夜温15℃为对照,对夜间低温(6℃)影响番茄幼苗磷素吸收及转运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夜间低温胁迫导致番茄幼苗根系活力受到显著抑制。(2)夜间低温条件下,番茄幼苗根系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其地上部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且以叶片中活性增加较大。(3)夜间低温胁迫使根系中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LePT1和LePT2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增加,地上部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LePT1的表达受到抑制,且叶片中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夜间低温胁迫处理营养液中剩余磷素含量始终多于对照;其番茄幼苗地下部和地上部中磷素绝对含量均下降,且叶片比茎的下降幅度更大。(5)夜间低温胁迫使番茄幼苗伤流强度下降,伤流液中磷素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处理第9天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幼苗根系活力降低,诱导植株中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LePT1的表达下调以及伤流强度降低,从而引起磷素由茎向叶片中的转运过程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幼苗 夜间低温 磷素吸收 磷素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郝敬虹 李天来 +2 位作者 孙丽萍 赵博 孟思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玉美人’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不同种类糖的含量,以分析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甜瓜从"源"到"库"糖...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玉美人’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不同种类糖的含量,以分析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甜瓜从"源"到"库"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差异很大。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子蔓和果柄维管束中积累了大量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及少量的肌醇半乳糖苷;果实则以果糖、葡萄糖为主,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夜间9℃低温处理后,叶片、子蔓和果柄维管束糖的积累明显高于相应对照,而果实中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夜间12℃低温处理后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夜间9℃低温使薄皮甜瓜叶片中糖大量积累,并限制了糖的运输,严重影响果实糖分积累,而夜间12℃低温并未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果柄维管束中可能存在运转糖的分解,且夜间9℃低温可能会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夜间低温 糖运转 水苏糖 维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两种热带树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志全 曹坤芳 +1 位作者 冯玉龙 冯志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59-864,共6页
3d的夜间低温 (4℃ )处理和恢复 3d后 ,对人工模拟林下光环境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层树种藤黄 (Garcinia hanburyi)和上层树种团花 (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苗叶片中O-·2 、H2 O2 、保护酶 (SOD,CAT,APX)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 ... 3d的夜间低温 (4℃ )处理和恢复 3d后 ,对人工模拟林下光环境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层树种藤黄 (Garcinia hanburyi)和上层树种团花 (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苗叶片中O-·2 、H2 O2 、保护酶 (SOD,CAT,APX)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 ,2种幼苗叶片 H2 O2 、MDA含量和 O-·2 产生速率上升 ,藤黄的保护酶活性也上升 ,但团花的保护酶 (SOD、CAT)活性在第 2天有所下降。低温消除后 ,藤黄的活性氧和 MDA含量有所减少 ,团花变化不明显。这表明 ,热带上层树种团花和中层树种藤黄是以不同的方式响应低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热带树苗 叶片活性氧代谢 藤黄 团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素对夜间低温胁迫下番茄光合产物生产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玉凤 高晓倩 +1 位作者 齐明芳 李天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834,共7页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环境,研究钙素对6℃夜间低温下番茄叶片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抑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度生长的植株相比,6℃夜间低温显著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各器官的...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环境,研究钙素对6℃夜间低温下番茄叶片光合产物生产和积累抑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度生长的植株相比,6℃夜间低温显著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果实产量与品质;用钙素灌根处理均比低温生长对照植株提高了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根系活力及果实产量和品质;但是用抑制剂EGTA和LaCl3灌根则进一步促进了夜间低温的抑制效应。说明钙素灌根处理能显著缓解夜间低温对番茄植株的光合物质生产和积累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素 夜间低温 番茄 光合产物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栽培和野生番茄果实抗逆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岩岩 徐晓飞 +1 位作者 郝桂杰 齐红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以低温敏感性栽培番茄Money Maker和耐低温性野生番茄LA1777为试材,研究了夜间15,9,6℃及其恢复处理对番茄果实中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胁迫后,LA1777和Money Maker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 以低温敏感性栽培番茄Money Maker和耐低温性野生番茄LA1777为试材,研究了夜间15,9,6℃及其恢复处理对番茄果实中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胁迫后,LA1777和Money Maker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特别是前者;LA1777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而Money Maker中变化与之相反;Money Maker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而LA1777差异不显著。说明2种番茄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来调节渗透势响应低温,耐低温性番茄通过提高POD和CAT的活性来提高抗低温能力,而低温敏感性番茄通过提高SOD的活性来适应低温;耐低温的番茄受伤害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抗氧化酶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04-12706,共3页
[目的]探讨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1、3、5、7d对番茄叶片中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过夜间低温处理,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处理期间6:00时... [目的]探讨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6℃夜间低温处理1、3、5、7d对番茄叶片中蔗糖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过夜间低温处理,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处理期间6:00时均大于对照,11:00时则相反;处理和对照植株在6:00时番茄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低于11:00时。番茄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在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夜间低温处理使番茄糖代谢酶活性发生了改变,处理期间6:00和11:00时处理植株的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皆高于对照,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皆低于对照;处理植株11:00时的所有酶活性均高于6:00时,对照植株11:00时与6:00时相比转化酶活性降低,而合成酶活性升高。在夜间低温处理过程中处理植株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叶片中11:00时蔗糖增加量小于对照,说明夜间低温处理降低了番茄叶片的蔗糖合成能力。[结论]为番茄设施高产栽培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蔗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西红柿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范文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86-2888,2899,共4页
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了整夜6℃低温处理(19∶00~7∶00)、前半夜6℃低温处理(19∶00~0∶30)、后半夜6℃低温处理(1∶30~7∶00)共7d对西红柿((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西红柿... 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了整夜6℃低温处理(19∶00~7∶00)、前半夜6℃低温处理(19∶00~0∶30)、后半夜6℃低温处理(1∶30~7∶00)共7d对西红柿((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西红柿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增加了西红柿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以整夜低温处理对西红柿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半夜低温处理,后半夜低温处理的影响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柿 夜间低温 蔗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胁迫后外源SA对恢复中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青海 王亚坤 +1 位作者 苗永美 陆晓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9-1425,共7页
为明确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水杨酸(SA)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幼苗为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外源SA对夜间5℃低温胁迫后常温(25℃)恢复中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等的影响... 为明确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水杨酸(SA)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幼苗为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外源SA对夜间5℃低温胁迫后常温(25℃)恢复中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外源SA处理显著促进了夜间低温胁迫后的常温(25℃)恢复效果,显著提高了恢复速度和水平,表现在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在恢复6h时达到对照水平的82.18%。(2)外源SA还明显加快了恢复过程中黄瓜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恢复,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增强了幼苗自身光保护能力。(3)外源SA也促进了黄瓜幼苗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的恢复,它们在恢复2d时分别达到对照水平的92.59%和90.62%。研究表明,在夜间低温胁迫后的常温恢复过程中,外源SA可有效地促进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恢复,增强其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低温 SA 黄瓜幼苗 光合速率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37-10238,10329,共3页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夜间低温 苗期 蔗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低温对番茄幼苗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倪洋 张雪 +1 位作者 刘玉凤 李天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7,共5页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试材,模拟北方冬春季节日光温室的低温条件,设置夜间低温6℃处理,以正常夜间温度15℃为对照,测定番茄幼苗植株对N、P、K、Ca、Mg元素的吸收情况,为低温季节设施番茄栽培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表明,夜间低温...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试材,模拟北方冬春季节日光温室的低温条件,设置夜间低温6℃处理,以正常夜间温度15℃为对照,测定番茄幼苗植株对N、P、K、Ca、Mg元素的吸收情况,为低温季节设施番茄栽培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表明,夜间低温抑制了番茄幼苗根系对N、P、K、Ca、Mg元素的吸收,番茄幼苗N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素在根系中含量最高;番茄幼苗根系对K素的吸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相比差距逐渐缩小,到7 d时基本持平;低温处理3 d后,根系中Ca、Mg含量开始增大,而叶片中Ca、Mg含量与对照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幼苗 夜间低温 矿质元素 吸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连续夜间低温对珙桐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坤元 刘艳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2年生珙桐幼苗施加不同量氮肥,并对其进行连续夜间低温处理,分析珙桐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对连续夜间低温的响应以及氮肥和低温的交互作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施加氮肥多少... 通过盆栽试验,对2年生珙桐幼苗施加不同量氮肥,并对其进行连续夜间低温处理,分析珙桐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对连续夜间低温的响应以及氮肥和低温的交互作用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施加氮肥多少,珙桐幼苗的各项指标都有一定增加,但均没有显著提高(P>0.05)。2连续夜间低温处理过程中,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且都在处理后期及恢复期出现了适应性回升,但均没有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与处理前差异显著(P<0.05),而叶绿素a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3除气孔导度外,氮肥和低温交互作用对珙桐幼苗光合特性影响并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氮肥 连续夜间低温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对薄皮甜瓜成熟期夜间低温胁迫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哲 赵新阳 +1 位作者 张璐 王芳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选择含有钙、钾、生长素的叶面肥对夜间低温处理的薄皮甜瓜植株进行喷施,研究不同外源化学物质对夜间低温处理下薄皮甜瓜成熟期生长品质和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5%硝酸钙+20×10...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选择含有钙、钾、生长素的叶面肥对夜间低温处理的薄皮甜瓜植株进行喷施,研究不同外源化学物质对夜间低温处理下薄皮甜瓜成熟期生长品质和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5%硝酸钙+20×10-6IAA提高了10℃夜温下植株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喷施0.5%硝酸钾+20×10-6IAA植株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下降速度最快;喷施0.5%硝酸钙+20×10-6IAA植株的Vc和果糖、葡萄糖、蔗糖及总糖含量最高,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最高;喷施0.5%硝酸钙植株的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喷施0.5%硝酸钾+20×10-6IAA植株的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夜间低温 品质 酶活 硝酸钙 硝酸钾 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不同时段低温对番茄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丽娟 李天来 崔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5,共5页
针对温室番茄栽培中常采用的低夜温管理而造成生育障碍,影响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等问题,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夜间不同时间段6℃低温处理及其恢复对番茄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不同时段低温处理明显... 针对温室番茄栽培中常采用的低夜温管理而造成生育障碍,影响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等问题,以夜温15℃为对照,研究夜间不同时间段6℃低温处理及其恢复对番茄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不同时段低温处理明显降低植株的株高、株幅和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恢复7d后仍呈降低趋势;夜间不同时段低温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及向根、茎和叶中的分配比率,并导致叶片中糖和淀粉的积累。试验所设处理中,以整夜低温处理对番茄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前半夜低温处理,后半夜低温处理影响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L. ESCULENTUM Mill) 夜间低温 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