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风扇冷却模块导风罩深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海民 俞小莉 +3 位作者 黄钰期 刘震涛 李思文 陆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4-1850,1860,共8页
为揭示导风罩结构参数对多风扇冷却模块(MFCP)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模型对风扇建模、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热交换器模型对散热器建模,完成MFCP建模;搭建试验台架验证模型精度;利用该模型开展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导风罩深度越... 为揭示导风罩结构参数对多风扇冷却模块(MFCP)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模型对风扇建模、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热交换器模型对散热器建模,完成MFCP建模;搭建试验台架验证模型精度;利用该模型开展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导风罩深度越大,模块气动和散热性能越好,性能可提升空间逐渐变小.考虑安装空间、制造成本等限制因素,定义最优导风罩深度(MOSD),利用仿真计算进一步探寻MOSD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模块中的风扇数量对MOSD的影响较小,对多风扇冷却模块导风罩深度的研究可简化为对单风扇冷却模块的研究;面积比越大,MOSD越大;长宽比参数(本研究取2.62)只有大到一定程度,才对MOSD有显著影响;散热器阻力特性和风扇转速对MOSD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风扇冷却模块(mfcp) 导风罩 最优导风罩深度(MOSD)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毅 陆国栋 +3 位作者 俞小莉 石海民 张文锋 夏立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5,565,共5页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冷器-散热器串联布置方案中,依靠增加电动风扇数量对散热性能提升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散热需求;中冷器-多风扇,散热器-多风扇的分布式布置方案满足发动机标定转矩点的散热需求;在标定功率工况时,中冷器-风扇模块能满足散热需求;而通过进一步改进散热器和增加电动风扇的数量,散热器-风扇模块也可以满足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多风扇 冷却模块 测试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风扇冷却模块节能控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海民 俞小莉 +3 位作者 陆国栋 黄钰期 刘震涛 黄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降低多风扇冷却模块风扇功耗,搭建了模块性能测试平台,对由4个冷却单元(风扇+散热器)不同组合构成的模块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比4种不同模块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散热量要求的分段式控制方案可满足不同工况下风扇的节能... 为降低多风扇冷却模块风扇功耗,搭建了模块性能测试平台,对由4个冷却单元(风扇+散热器)不同组合构成的模块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比4种不同模块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散热量要求的分段式控制方案可满足不同工况下风扇的节能要求。接着通过进一步改进发现,在风扇通风道上增设可调节的百叶窗,可使低散热需求段的模块性能提升7.27%~17.73%;而将散热器低、高温区域风扇转速比调至0.9时,又可使模块性能进一步提高约1.02%~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多风扇冷却模块 节能控制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扇导流罩对汽车冷却模块流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东 黄晓 肖露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了提高发动机舱散热性能,提升风扇效率,研究了冷却风扇导流罩对汽车冷却模块流动性能的影响.在整车环境下对某乘用车的发动机舱冷却模块进行了CFD仿真分析,对比了在有无风扇罩2种情况下发动机舱冷却模块的性能,并对具有几种不同过渡... 为了提高发动机舱散热性能,提升风扇效率,研究了冷却风扇导流罩对汽车冷却模块流动性能的影响.在整车环境下对某乘用车的发动机舱冷却模块进行了CFD仿真分析,对比了在有无风扇罩2种情况下发动机舱冷却模块的性能,并对具有几种不同过渡截面倾角的风扇导流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汽车低速行驶时,冷却模块中风扇导流罩对冷却空气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风扇在车速较低的工况中也能较好地起到压升作用,使冷却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器,从而冷却动力系统和发动机舱;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冷却模块中风扇罩对冷却空气有一定的阻力作用,风扇导流罩过渡段倾角越大,气体由于气流偏转损失的能量就越小,可以提高风扇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导流罩 冷却模块 性能 整车环境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怠速冷却模块电子风扇运转对方向盘振动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铁军 《南方农机》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怠速冷却模块电子风扇运转车内振动问题的试验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激励源、传递路径等进行优化,使方向盘振动明显减少,主观感觉车内舒适性明显提高,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怠速 冷却模块 电子风扇 隔振垫 振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矩阵风扇的发动机舱流场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宏朝 单希壮 杨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9,共6页
发动机舱热管理逐渐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点问题,为此在传统乘用车的单风扇系统上设计了5种矩阵风扇,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阵型对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导风管进一步研究了冷却模块的空气质量流量及前端热回流... 发动机舱热管理逐渐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点问题,为此在传统乘用车的单风扇系统上设计了5种矩阵风扇,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阵型对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导风管进一步研究了冷却模块的空气质量流量及前端热回流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风扇系统,矩阵风扇型式下通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有所提升,特别在高速工况下,受冲压气流的作用散热器表面的速度均匀度提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提升,前端热回流减少;引入导风管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在高速工况下通过散热器的进气量,而且可以降低怠速时冷凝器迎风面温度;结合导风管的矩阵风扇可在不减少冷却模块进气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风扇转速来减少冷却系统的能耗,进而提高燃油经济性,抑制怠速时车辆前端的热回流,改善冷却模块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风扇 导风管 冷却模块 流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端部件结构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贾青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1226,共6页
为研究汽车前端冷却部件结构对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某一简化车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格栅、风扇、风扇罩及冷却模块相对位置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定常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针对数值计算结果,通过对冷却参数等数据的分析比较,归纳... 为研究汽车前端冷却部件结构对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某一简化车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格栅、风扇、风扇罩及冷却模块相对位置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定常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针对数值计算结果,通过对冷却参数等数据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了汽车前端结构件不同参数的变化对前端进气和汽车冷却性能的影响,得出了适合所研究车型的前端结构件的参数设置,为汽车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前端进气 格栅 风扇 冷却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运动型多用途车怠速振动分析及优化
8
作者 陈清爽 钟秤平 +3 位作者 郭荣 王理周 罗鑫 肖俊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针对某运动型多用途车开启空调所引发的怠速振动问题,进行了激励源及路径分析与优化。通过频谱分析和部件独立运行法识别出问题主要贡献频率和激励源。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建立风扇转子不平衡计算模型,阐明了制造参数与装配位置对不平衡激... 针对某运动型多用途车开启空调所引发的怠速振动问题,进行了激励源及路径分析与优化。通过频谱分析和部件独立运行法识别出问题主要贡献频率和激励源。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建立风扇转子不平衡计算模型,阐明了制造参数与装配位置对不平衡激励的传递原理,并基于Monte Carlo法计算了转子不平衡的统计分布;通过模态试验与冷却模块衬套振动模型仿真计算,分析出冷却模块共振是路径放大的主要原因。应用风扇转子不平衡贡献量分析方法识别了关键影响因子,指导了转子不平衡优化;基于遗传算法优化了冷却模块衬套刚度,实现冷却模块模态频率分离。优化方案验证结果表明:降低转子不平衡与冷却模块模态频率分离的组合方案显著改善了怠速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怠速振动 风扇转子 不平衡 冷却模块衬套 频率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