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新模式:来自地震层析成像的约束
1
作者 王剑 王志 +5 位作者 杜秋定 沈利军 邬光辉 周刚 和源 温银宇 《地球物理学报》 2025年第9期3401-3414,共14页
四川盆地基底隆-拗格局深刻影响并约束了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从而控制了盆地优质烃源岩及规模性储层的分布等关键石油地质条件.该研究通过收集和处理最新获得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区域98个固定台站以及近年布置的335个临时台站记录... 四川盆地基底隆-拗格局深刻影响并约束了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从而控制了盆地优质烃源岩及规模性储层的分布等关键石油地质条件.该研究通过收集和处理最新获得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区域98个固定台站以及近年布置的33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104358条Pg,P和Pn纵波多震相地震走时数据资料,采用与多震相联合反演与双差地震定位新方法,重建了四川盆地0~30 km深度的高分辨三维纵波速度结构.地质-地球物理及油气勘探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在盆地西北和东北侧,分别存在成都—绵阳—广元—万源和万州—涪陵—赤水两个前寒武纪基底拗陷带,两者构成了一个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型”拗陷构造;而在盆地的中部和西南部,则存在遂宁—乐山—威信隆起带,并构成了一个“L型”隆起构造;盆地前寒武纪基底隆起与拗陷构造相互耦合,构成了四川盆地前寒武纪基底“两拗一隆”的隆拗格局新模式.855个油气钻井资料研究表明,超过90%的优质烃源岩分布在拗陷带或拗陷边坡带,同时,该隆拗格局新模式还约束了含油气盆地与规模性储层的分布.上述研究成果为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同时对于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寒武纪基底结构 多震相联合反演 三维纵波速度模型 盆地隆拗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