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多间隙气体开关直流自击穿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铁平 乔开来 +5 位作者 丛培天 张国伟 黄涛 罗维熙 王亮平 曾正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7-271,共5页
针对一种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FLTD)的堆栈式多间隙气体开关,研究了电极表面粗糙度、电场不均匀系数、放电电流、气体压强等因素对开关自击穿电压分散性的影响。电极表面粗糙度0.1-0.8μm时,击穿电压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击穿电... 针对一种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FLTD)的堆栈式多间隙气体开关,研究了电极表面粗糙度、电场不均匀系数、放电电流、气体压强等因素对开关自击穿电压分散性的影响。电极表面粗糙度0.1-0.8μm时,击穿电压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击穿电压分散性小于1.5%;电场不均匀系数为1.20和1.30时,电极烧蚀均匀,开关自击穿电压分散性小于2.0%;放电电流由1.1 kA增加到30.0 kA时,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增加了约2倍,电极烧蚀的作用明显增强;工作气压由0.04 MPa增加到0.30 MPa,击穿电压的分散性由1.5%增加到3.6%。初步分析了降低开关自击穿电压分散性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 多间隙开关 击穿电压分散性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开关串级环形间隙放电相互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涛 丛培天 +2 位作者 翟戎骁 王志国 张天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针对中空和非中空触发电极结构的两间隙开关,进行了触发击穿特性实验,对比两个间隙的击穿抖动和通道数,分析了串级两间隙的相互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只开关触发间隙击穿抖动和通道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非中空开关自击穿间隙击穿抖... 针对中空和非中空触发电极结构的两间隙开关,进行了触发击穿特性实验,对比两个间隙的击穿抖动和通道数,分析了串级两间隙的相互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两只开关触发间隙击穿抖动和通道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非中空开关自击穿间隙击穿抖动随工作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小约3 ns,中空开关自击穿间隙击穿抖动始终约1 ns;非中空开关自击穿间隙难形成多通道放电,中空开关自击穿间隙通道数明显多于其他间隙。触发间隙首先放电产生紫外光,通过触发电极中空通孔预先照射自击穿间隙产生初始电子,是自击穿间隙击穿抖动减小、通道数增加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多间隙开关 击穿抖动 多通道放电 紫外预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介质对多间隙气体开关电晕均压与自击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现飞 唐钊 刘轩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型驱动源(FLTD)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脉冲功率源技术,多采用多间隙气体开关作为开关器件。电晕均压措施有利于提升开关击穿性能,但不同气体中电晕放电有显著区别。本文首先研究了空气中针电极对单间隙电晕放电特性的...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型驱动源(FLTD)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脉冲功率源技术,多采用多间隙气体开关作为开关器件。电晕均压措施有利于提升开关击穿性能,但不同气体中电晕放电有显著区别。本文首先研究了空气中针电极对单间隙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电晕针电极的尺寸,之后研究了N2,CO2,SF6/N2混合气体、C4F7N/N2混合气体中的电晕放电特性,研究了电晕均压6间隙气体开关击穿电压及其稳定性随气体种类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2中电晕电流较大且不稳定,空气中电晕电流比N2中低,且电晕放电较为稳定,微量强电负性气体加入会极大降低电晕放电电流。当采用空气和N2作绝缘介质时,气体开关击穿电压随气压升高线性增加,但存在低值击穿,微量强电负性气体混合N2可显著提升击穿电压的稳定性。1%SF6/99%N2混合气体在0.18 MPa时,击穿电压约为197.33 kV,标准偏差占击穿电压比例为1.50%,1%C4F7N/99%N2混合气体在0.15 MPa时,击穿电压约为190.42 kV,标准偏差为0.55%。这表明,微量环保替代气体C4F7N与N2的混合气体对于提升多间隙气体开关击穿电压稳定性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均压 多间隙开关 电晕特性 自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多间隙气体开关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4 位作者 曾正中 吴撼宇 张国伟 呼义翔 李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73-1676,共4页
进行了一种可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系统的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设计和实验,给出了开关的静态放电实验结果,获得了静态击穿电压平均值及标准偏差随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开关充0.15 MPa干燥空气时,最高耐压可以达到200 kV。研究了... 进行了一种可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系统的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设计和实验,给出了开关的静态放电实验结果,获得了静态击穿电压平均值及标准偏差随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开关充0.15 MPa干燥空气时,最高耐压可以达到200 kV。研究了开关在不同欠压比和不同触发脉冲幅值下的触发特性。开关工作电压150 kV、欠压比78.5%、触发电压70 kV时,开关的触发延迟时间34.4 ns,抖动1.6 ns。开关经过5 000余次放电,击穿点分布均匀,可以形成多通道放电。开关结构新颖,安装操作简便,装配精度大大提高,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 多间隙气体开关 静态击穿电压 触发特性 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均压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特性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姜晓峰 丛培天 +4 位作者 孙凤举 孙铁平 梁天学 魏浩 王志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158,共5页
研制了一种电晕放电均压的小型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分析了电晕放电在开关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开关自击穿特性、电晕放电伏安特性、针尖烧蚀以及开关寿命测试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老练后开关自击穿电压标准偏差小于3.5%,电晕均压效... 研制了一种电晕放电均压的小型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分析了电晕放电在开关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开关自击穿特性、电晕放电伏安特性、针尖烧蚀以及开关寿命测试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老练后开关自击穿电压标准偏差小于3.5%,电晕均压效果明显;随着放电次数增加,电晕针尖逐渐钝化,触发性能变化不大;开关电晕放电电流随耐受电压升高增大,增长趋势逐渐变快;开关充400kPa干燥空气,±100kV工作电压下开关放电50 000次以上,触发性能稳定,触发击穿时延抖动约4.3ns,自放电概率低于1×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 自击穿 伏安特性 电晕放电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触发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3 位作者 李阳 黄涛 盛亮 曾正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39-2244,共6页
针对触发脉冲幅值、气体压强和紫外光照射3个因素对多间隙气体开关触发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触发电压由50kV提高到70kV时,开关触发时延的抖动降低约40%,统计时延的抖动降低约44%,形成时延的抖动变化不大。触发电... 针对触发脉冲幅值、气体压强和紫外光照射3个因素对多间隙气体开关触发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触发电压由50kV提高到70kV时,开关触发时延的抖动降低约40%,统计时延的抖动降低约44%,形成时延的抖动变化不大。触发电压继续升高,触发抖动降低的趋势明显减缓。开关工作气压由0.16MPa提高到0.28MPa,开关触发时延的抖动增大约1.6倍,统计时延和形成时延的抖动均显著增大。紫外光辐照时间增长,开关触发抖动显著减小,最佳的辐照时间为80~140ns,开关触发时延的抖动降低约39%。紫外光辐照可以有效降低开关统计时延的抖动,对形成时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气体开关 触发抖动 统计时延 形成时延 紫外光预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绝缘子寿命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2 位作者 曾正中 黄涛 王亮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1-575,共5页
针对设计的一种堆栈式结构多间隙气体开关,分析了绝缘子污染对开关寿命的影响机理。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研究了绝缘子污染对开关自击穿电压的影响,得到了开关自击穿电压和绝缘子表面绝缘电阻的变化规律,开关在放电... 针对设计的一种堆栈式结构多间隙气体开关,分析了绝缘子污染对开关寿命的影响机理。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实验研究了绝缘子污染对开关自击穿电压的影响,得到了开关自击穿电压和绝缘子表面绝缘电阻的变化规律,开关在放电电流32kA实验条件下工作13 000次后,自击穿电压平均值由171.5kV降低至130.8kV,绝缘子表面绝缘电阻由200GΩ下降至22.6GΩ,绝缘子已无法正常使用。同时提出了提高绝缘子抗污染能力、延长绝缘子寿命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 多间隙气体开关 自击穿电压 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紫外光预电离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10 位作者 盛亮 黄涛 张国伟 郭宁 韩娟娟 吴撼宇 李岩 李阳 罗维熙 王亮平 曾正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06-2810,共5页
针对一种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设计了针式和孔式两种预电离触发结构,获得了两种预电离结构下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和触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预电离针后,开关静态特性没有明显变化,开关自击穿电压平均值变... 针对一种用于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设计了针式和孔式两种预电离触发结构,获得了两种预电离结构下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和触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预电离针后,开关静态特性没有明显变化,开关自击穿电压平均值变化幅度小于3%;开关触发特性明显改善,开关工作电压150kV、触发电压60kV时,触发抖动减小约20%,触发阈值降低5~10kV。对于针式预电离结构,实验研究了不同触发电压、工作气压、电离间隙距离时紫外光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电离间隙距离1.5~3.0mm时,开关触发抖动小于2.0ns,预电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气体开关 紫外光预电离 自击穿电压 触发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光纤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阳 孙铁平 +4 位作者 盛亮 张美 岳志勤 魏福利 王培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0-2004,共5页
介绍了一套用于多间隙气体开关光学诊断的光纤探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纤阵列探测器和沉入式日盲型光纤探测器构成。用该系统研究了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详细击穿过程,并分析触发电压、气压及紫外光预电离对开关性能的影响。光纤阵列探测器... 介绍了一套用于多间隙气体开关光学诊断的光纤探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纤阵列探测器和沉入式日盲型光纤探测器构成。用该系统研究了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详细击穿过程,并分析触发电压、气压及紫外光预电离对开关性能的影响。光纤阵列探测器定时精度小于0.6 ns,脉冲响应3.2 ns;日盲型光纤探测器光谱响应为260~320 nm,通过实验可知,气体开关击穿次序为:3#-2#-1#-4#-5#-6#,统计时延和过压击穿时延占主要部分;提高开关的触发电压、降低开关的工作气压,主要影响开关击穿过程的前半部分,从而降低开关的击穿抖动;如果能够产生强度稳定的紫外光,可以改善开关的抖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探测器 多间隙气体开关 光学诊断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LTD模块的多间隙气体开关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占兴 王真 周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5,共5页
针对800kA,0.1Hz重复频率LTD模块设计新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要求在较高工作电压(高于±80kV)和较低工作系数(低于70%)下抖动优于2ns。通过电场仿真分析,优化了气体开关电极形状。串联间隙从4个增加为6个,总间隙长度为36mm,充电±1... 针对800kA,0.1Hz重复频率LTD模块设计新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要求在较高工作电压(高于±80kV)和较低工作系数(低于70%)下抖动优于2ns。通过电场仿真分析,优化了气体开关电极形状。串联间隙从4个增加为6个,总间隙长度为36mm,充电±100kV、触发100kV时触发间隙场畸变系数为3.98。实验表明,新气体开关静态自击穿性能稳定,动态触发性能可靠。充电±90kV、工作系数60%时击穿延时40.1ns,抖动1.3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器 多间隙气体开关 仿真 自击穿 触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电晕均压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占兴 赵光义 +3 位作者 张小强 曾红凯 周林 王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94,共6页
电晕针均压的多间隙气体开关,其各间隙电晕电流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开关的耐压稳定性。在工作气压0.1,0.2,0.3,0.4 MPa条件下,实验测量了六间隙气体开关在不同电压下的各间隙电晕电流。结果显示,针-板间隙电晕电流明显高于针-杆间隙电晕电... 电晕针均压的多间隙气体开关,其各间隙电晕电流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开关的耐压稳定性。在工作气压0.1,0.2,0.3,0.4 MPa条件下,实验测量了六间隙气体开关在不同电压下的各间隙电晕电流。结果显示,针-板间隙电晕电流明显高于针-杆间隙电晕电流。对针-板间隙进行结构调整并进行三维静电场仿真。对调整结构后的针-板间隙进行电晕电流测试,测试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相符。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优化了针-板间隙中电晕针的高度,充电25kV时,开关各间隙电晕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器 多间隙气体开关 电晕电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模块中开关同步对放电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铁平 乔开来 +6 位作者 郭宁 张国伟 韩娟娟 黄涛 王亮平 丛培天 曾正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9-1963,共5页
介绍了4支路并联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的初步实验结果,在工作电压160 kV时,次级短路放电电流幅值达到103.4 kA,电流前沿为78 ns(10%~90%)。利用微分环测量了4只开关在工作电压120 kV时的同步情况,研究分析了开关... 介绍了4支路并联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的初步实验结果,在工作电压160 kV时,次级短路放电电流幅值达到103.4 kA,电流前沿为78 ns(10%~90%)。利用微分环测量了4只开关在工作电压120 kV时的同步情况,研究分析了开关同步对放电电流幅值和波形的影响。开关同步小于15ns时,放电电流幅值变化不明显,电流幅值的标准偏差约3.62 kA,电流波形没有明显畸变;开关同步15~25ns时,放电电流幅值略有下降,电流幅值的标准偏差约8.59 kA,电流波形有一定程度畸变;开关同步大于25ns时,放电电流幅值明显降低,电流的标准偏差显著增大,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驱动源模块 多间隙气体开关 微分环 开关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MV级强流加速器输出开关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汉武 张建德 +3 位作者 王勇 杨建华 樊玉伟 赵延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9-61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水介质脉冲形成线强流电子束加速器的输出开关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水介质脉冲形成线为单同轴螺旋结构,阻抗约9Ω,充电电压为1.2MV,匹配负载输出电压600kV,脉冲宽度100ns,形成线长度1.1m,最大外径35cm。输出开关采用简... 介绍了一种水介质脉冲形成线强流电子束加速器的输出开关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水介质脉冲形成线为单同轴螺旋结构,阻抗约9Ω,充电电压为1.2MV,匹配负载输出电压600kV,脉冲宽度100ns,形成线长度1.1m,最大外径35cm。输出开关采用简单的自击穿火花开关形式,主要采用了以下设计原则:(1)电极间隙的场增强因子小于1.4,使SF。的击穿电压一压强曲线尽可能线性;(2)电极间平均场强300kV/cm,大于材料沿面界面场强的3倍以上,避免发生沿面闪络;(3)控制各结合点的场强,使其小于30kV/cm;(4)减少开关室的体积,以保证最大的机械强度。该开关结构紧凑,总长度为12cm,电感小于100nH、击穿电压和气压的线性关系好,可在0.3~1.2MV的较宽范围内调节。实验中开关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火花开关 自击穿开关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 输出开关 脉冲形成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单级模块开关触发时延分散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铁平 丛培天 +9 位作者 曾正中 郭宁 白晓燕 张国伟 韩娟娟 吴撼宇 乔开来 李岩 黄涛 王亮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26-3430,共5页
针对12支路并联的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单级模块,给出了模块的电路结构和关键器件参数,实验获得了12只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和触发特性。同时,还给出了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模块输出电流的初步实验结果,工作电压150kV时,次级短路... 针对12支路并联的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单级模块,给出了模块的电路结构和关键器件参数,实验获得了12只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和触发特性。同时,还给出了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模块输出电流的初步实验结果,工作电压150kV时,次级短路放电电流幅值为235kA,电流前沿88.2ns(10%~90%)。次级带0.58Ω负载情况下,输出电流幅值114.5kA,电流前沿88.9ns(10%~90%)。利用微分环测量了12只开关的触发时延分散性,结果表明100次实验开关触发时延分散性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开关触发时延分散性对输出电流的影响不大,电流幅值和前沿的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0%,4.0%,电流波形的畸变主要以平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 单级模块 多间隙气体开关 微分环 触发时延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放电分散性对FLTD模块输出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天学 孙凤举 +4 位作者 姜晓峰 魏浩 王志国 张众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6-251,共6页
建立了包含开关放电分散性的电路模型,模型通过电压控制开关和自击穿开关模型的结合,可对开关抖动及支路间放电的相互影响进行模拟,利用研制的300kA单级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进而针对设计... 建立了包含开关放电分散性的电路模型,模型通过电压控制开关和自击穿开关模型的结合,可对开关抖动及支路间放电的相互影响进行模拟,利用研制的300kA单级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FLTD)模块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进而针对设计的20支路FLTD模块建立了电路模型,模拟分析了模块支路开关放电分散性对输出电流峰值和上升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开关抖动小于5ns时对模块输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 同步放电 触发 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箍缩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原型模块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林 王勐 +10 位作者 谢卫平 戴英敏 邹文康 周良骥 刘瑜 郭帆 卫兵 赵越 王杰 张元军 李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3-287,共5页
介绍了用于Z箍缩驱动器的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原型模块设计和初步实验结果.该模块采用32个子块并联,每个子块由两台100kV/100nF 脉冲电容器和一只200kV 多间隙气体开关串联组成.32只开关由4路高压脉冲分别触发.模块直径为2.... 介绍了用于Z箍缩驱动器的快脉冲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原型模块设计和初步实验结果.该模块采用32个子块并联,每个子块由两台100kV/100nF 脉冲电容器和一只200kV 多间隙气体开关串联组成.32只开关由4路高压脉冲分别触发.模块直径为2.9 m,厚度约27cm.电路模拟结果表明,在±90kV 充电电压下,输出电流幅值为1.0 MA,电流上升时间(10%~90%)约118.6ns.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约90mΩ 近似匹配电阻负载上获得的电流为995kA,上升时间(10%~90%)为120.8ns,脉冲宽度约335.2ns.实验结果与电路模拟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多间隙气体开关 Z箍缩 上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kA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模块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天学 姜晓峰 +6 位作者 孙凤举 王志国 刘志刚 尹佳辉 魏浩 张众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5-658,共4页
介绍了14支路并联的300kA百ns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单级模块的结构和关键部件。模块通过采用双端引出电极电容器以及小型多间隙串联气体火花开关,可以并联更多的支路数,减小回路电感,提高储能密度;通过采用非晶磁芯,减小磁芯损耗,提高模... 介绍了14支路并联的300kA百ns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单级模块的结构和关键部件。模块通过采用双端引出电极电容器以及小型多间隙串联气体火花开关,可以并联更多的支路数,减小回路电感,提高储能密度;通过采用非晶磁芯,减小磁芯损耗,提高模块耦合效率。实验研究了初级气体开关工作系数对模块输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块开关电压工作系数达到0.7,多间隙串联开关才能较好同步放电;给出了快直线型变压器模块的初步调试实验结果,在模块充电±90kV,开关气压0.32MPa情况下,匹配负载电流峰值可达到302kA,上升时间约100ns,负载上获得的峰值功率为23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 直接驱动 多间隙串联气体开关 同步放电 高功率 短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 Hz 800 kA驱动源模块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川 周林 +3 位作者 孙凤举 曾江涛 李名加 王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介绍了面向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能源的重复频率800kA快上升沿的线性变压器驱动源(LTD)模块的设计和测试。LTD模块由34组RLC电路组成,每组包含2台100kV/40nF脉冲电容器、1个多间隙气体开关和非晶磁芯。研制的模块可以在匹配... 介绍了面向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能源的重复频率800kA快上升沿的线性变压器驱动源(LTD)模块的设计和测试。LTD模块由34组RLC电路组成,每组包含2台100kV/40nF脉冲电容器、1个多间隙气体开关和非晶磁芯。研制的模块可以在匹配水电阻负载上以0.1 Hz的重复频率输出上升沿约100ns的800kA的电流脉冲。采用了一个高压触发信号来触发整个模块的新触发方式,将外触发信号通过模块内布置的角向传输线等网络同时到达并触发所有的高压开关,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路140kV、25ns前沿的触发脉冲可以可靠地触发整个模块。为了保证LTD模块每10s输出一个80kV/800kA的电流脉冲,非晶磁芯的去磁复位采用了一个5.2kA、脉宽30!s的电流脉冲,其运行频率为0.1 Hz。模块采用的多间隙气体开关运行寿命超过10 000次,其抖动小于3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变压器驱动源 新触发方式 多间隙气体开关 重复频率 强电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