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多重PCR反应同时筛选番茄Cf-9和Tm-1基因 被引量:9
1
作者 宋燕 陈丽静 +4 位作者 李君明 张智 李天来 徐和金 周永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叶霉病的Cf-9基因和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Tm-1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吻合。其中与Cf-9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在抗感试材均可扩增出560bp的...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叶霉病的Cf-9基因和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Tm-1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吻合。其中与Cf-9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在抗感试材均可扩增出560bp的特异片段,且都存在TaqI酶切位点,抗病基因型酶切后分别产生了450bp、330bp和290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酶切后产生450bp和290bp的特异性片段;与Tm-1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产生750bp的特异片段,不能被TaqI酶切。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该体系的建立不仅省时、省工、节省费用,而且可用于苗期辅助选育,加快番茄抗病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多重pcr反应 叶霉病 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绍鹏 刘尚武 +2 位作者 李勇 刘伟婷 吕典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3,共7页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引物不同比例关系及退火温度对SSR标记扩增的影响。在不改变其他成分浓度的条件下,对PCR反应体系的4个组分(Taq酶、MgCl2、模板DNA、dNTPs)进行浓度或用量梯度试验;利用...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引物不同比例关系及退火温度对SSR标记扩增的影响。在不改变其他成分浓度的条件下,对PCR反应体系的4个组分(Taq酶、MgCl2、模板DNA、dNTPs)进行浓度或用量梯度试验;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反应体系的4对引物组合(STM0014、Pat、SSI、UG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最终确立了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0μL;2.5μL 25 mmol.L-1 MgCl2,0.6μL 10 mmol.L-1 dNTPs,Taq酶0.8 U,模板DNA 80 ng;4 mmol.L-1的4对引物之间的用量比为2:1:2:3,退火温度为54.7℃。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重复性好,扩增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马铃薯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DNA指纹图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标记 多重pcr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3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钱志伟 孙新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36-239,共4页
目的:建立同步速测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利用基因组比对法寻找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序列——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 目的:建立同步速测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利用基因组比对法寻找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序列——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的prs基因,运用Primer Premier 5.0分别设计3对片段大小不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测试结果分别为7.6、3.8、5.1pg/μL,在此灵敏度下可以扩增出全部特异性引物条带,验证性实验结果出现相应的目的条带且未发生交叉影响。结论:初步建立能同步、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三重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番木瓜多重PCR高效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山 陈洁彬 +3 位作者 吴亮君 朱璇 欧阳淑芬 沈志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70-174,共5页
以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反应体系为基础,添加多重PCR反应所需的目标基因引物和番木瓜(Carica papaya L.)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同时考察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对目标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 以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反应体系为基础,添加多重PCR反应所需的目标基因引物和番木瓜(Carica papaya L.)DNA,进行多重PCR反应,同时考察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对目标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多重PCR扩增的基因条带比常规PCR扩增的基因条带更亮,在不合成荧光探针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以期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木瓜(Carica papaya L.) 多重pcr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荧光探针 pCaMV35S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中4种致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红玉 李岩 崔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内化素基因(inlA)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好的反应体系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结果: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能在相应位置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污染4种菌的猪肉进行检测,确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限是102CFU/mL,志贺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限是101CFU/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适用于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起兔腹泻疫情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海荣 刘思当 +1 位作者 陈勇 柴同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对山东省泰安等地的5起兔的腹泻疫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可疑菌经多重PCR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根据疫情报爆发时出现的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定上述5起兔的腹泻疫情与兔魏氏梭菌感染密切相... 对山东省泰安等地的5起兔的腹泻疫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可疑菌经多重PCR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根据疫情报爆发时出现的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定上述5起兔的腹泻疫情与兔魏氏梭菌感染密切相关,分离的魏氏梭菌的的血清型为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腹泻 A型魏氏梭菌 分离鉴定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兔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荣 唐德宏 +2 位作者 刘思当 王磊 柴同杰 《中国草食动物》 2005年第6期43-45,共3页
对山东省泰安等地的4起兔的腹泻疫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可疑菌经多重PCR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结合病理组织学变化、动物实验结果,证实A型魏氏梭菌为引起上述4起兔的腹泻疫情的病原。
关键词 兔的腹泻 魏氏梭菌A型 分离鉴定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腹泻兔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玉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1期14-16,共3页
从山东青岛某兔场病死兔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厌氧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小白鼠毒力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A型魏氏梭菌,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研究表明,利用多重PCR方法诊断兔魏氏梭菌病... 从山东青岛某兔场病死兔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厌氧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小白鼠毒力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A型魏氏梭菌,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研究表明,利用多重PCR方法诊断兔魏氏梭菌病,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魏氏梭菌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9
作者 刘锋 邓志华 +6 位作者 邹彦 罗开玲 丘映 兰玲 陈芳 谢小薰 罗国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85-1886,共2页
据WHO调查,在育龄夫妇当中约有10%~15%患者不育,其中因男性少精、弱精、无精子症造成的不育因素约占40%~50%,而精子生成障碍的约占30%。精子生成障碍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尤其是遗传... 据WHO调查,在育龄夫妇当中约有10%~15%患者不育,其中因男性少精、弱精、无精子症造成的不育因素约占40%~50%,而精子生成障碍的约占30%。精子生成障碍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尤其是遗传缺陷和染色体异常都会引起精子的生成障碍。目前已公认Y染色体的长臂上携带有精子发生所必须的遗传信息,Y染体基因的微缺失,大部分不会造成其它身体上的异常,只会造成男性不育[1]。因此,本研究依靠PCR扩增法进一步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Y染色体微缺失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男性不育症 无精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