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金生 苏自豪 吴越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22,共15页
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高质量就业成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高质量就业成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双循环影响我国高质量就业的传导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外循环之间的协调互动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就业,其效应贡献率为45.15%;双循环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渠道,其效应贡献率为54.85%,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强,贡献率为32.56%,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4.84%和5.89%。因此我国要充分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双循环的互动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牵引器”、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支撑轴”作用,从政策上支持我国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同步推动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质量就业 结构方程模型(SEM) 多重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静 史一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绿色创新进而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创新间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创新 质量发展 资源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许福志 黄杰龙 崔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9,共5页
本文从新质劳动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四个方面剖析新质生产力影响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 本文从新质劳动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四个方面剖析新质生产力影响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效应,但这种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商贸流通业质量发展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郭文雅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0-194,共5页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系统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系统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均与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特征。研究表明,加快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可促进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畜牧产业绿色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碳生产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君 张永礼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碳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非线性边际递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产业集聚 碳生产率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数字化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郜攀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8-103,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可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可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明显;数字化转型是创新要素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应完善创新要素分配机制、差异化推进创新战略部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着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集聚 数字化转型 经济质量发展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超齐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218-223,共6页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了数字化转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指标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了数字化转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指标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对下游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中游次之,对上游地区则较弱。经过指标异质性检验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的促进作用最强,创新、协调和绿色次之,对开放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夯实数字化技术基础工程,培养农业数字化运用人才,加强数字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农业质量发展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异质性分析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体育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丽 赵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 绿色金融是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的重要驱动力。该研究基于对绿色金融及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以我国体育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因果链条。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绿色金融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绿色金融对体育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不同经济地带和行业细分领域,绿色金融的影响力呈现出差异性。基于此,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绿色金融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强绿色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金融机构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产业协同;体育服务业企业应瞄准新兴业态提升服务附加值,体育制造业企业应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体育建筑业企业应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建造与绿色升级的协同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体育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发展 企业生产结构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产品出口潜力分析——基于拓展引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沛然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扩大绿色产品出口对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提高我国出口贸易质量、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认识绿色产品在中国货物贸易中的潜力和全球绿色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整合现有研究涉及的114种绿色产品的中国对全球... 扩大绿色产品出口对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提高我国出口贸易质量、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认识绿色产品在中国货物贸易中的潜力和全球绿色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整合现有研究涉及的114种绿色产品的中国对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数据,使用2002—2018年195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多重高维固定效应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拓展引力模型进行估算,分析进口国科技水平与科技开放程度、关税、油气自给自足程度等因素对中国绿色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绿色产品进口国,且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有能力大规模出口绿色产品的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是中国绿色产品的传统贸易伙伴,但新兴国家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进口国科技水平与科技开放程度及油气自给自足程度均对中国绿色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是否签署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对中国绿色产品出口并无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绿色产品出口受双边自贸协定和关税的影响也比较小。鉴于此,为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产品出口,应在给予相应税收减免与政策鼓励的同时,推动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开发新绿色产品、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在绿色产品生产与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扩大中国绿色产品国际影响力。此外,还要重视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绿色产品贸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市场的开拓,通过绿色贸易与绿色合作,共同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品 出口潜力 拓展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 多重固定效应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对内融合与对外开放再考量——以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衡量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江三良 赵梦婵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131,共8页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将由先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这也意味着必须要处理好对内融合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长三角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与地位,其高质量发展对全国具有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面...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将由先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这也意味着必须要处理好对内融合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长三角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与地位,其高质量发展对全国具有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对外开放和对内融合的贡献度,发现对内融合与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均有正向作用,且对内融合比对外开放的贡献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内融合 对外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子行业、企业规模异质性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蕾 郭岩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8-87,共10页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不同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所受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整体,特别是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子...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不同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所受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高技术产业整体,特别是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子行业以及大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U型影响。可见,在老龄化前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受到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正向影响将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异质性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正U型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仔猪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保胜 徐宁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4期10-12,18,共4页
本研究资料取自金华猪场 1979— 1999年金华猪的繁殖性能生产记录。测定金华猪 ,外来品种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 ,以及金华猪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产的 2 35 5头仔猪的生长性状。综合考虑各性状的各种固定效应 ,并建立各性状... 本研究资料取自金华猪场 1979— 1999年金华猪的繁殖性能生产记录。测定金华猪 ,外来品种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 ,以及金华猪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产的 2 35 5头仔猪的生长性状。综合考虑各性状的各种固定效应 ,并建立各性状的固定效应模型 ,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计算各性状的最小二乘均数 (LSM) ,对影响较大的固定效应在各观察水平上的LSM进行分析与比较。固定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年份、季节、品种、同窝仔猪数、胎次等固定效应对初生重影响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年份和同窝仔猪数对 2 0日龄重的影响显著 (P <0 .0 5 )。品种、年份、胎次对 6 0日龄重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猪 仔猪 生长性状 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闫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81,共11页
文章基于区域异质性效应,结合2009—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中央政府垂直型环境规制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垂直型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U&q... 文章基于区域异质性效应,结合2009—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中央政府垂直型环境规制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垂直型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U"型关系特征,跨过拐点后垂直型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1%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0.225%;垂直型环境规制对我国中部地区、"非直辖市"省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省份和"长江经济带"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改善作用显著;垂直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影响创新、绿色和共享发展3个子系统路径发挥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采取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型环境规制 经济质量发展 影响机制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模型的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力超 金勇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104,共12页
大规模抽样调查多采用复杂抽样设计,得到具有分层嵌套结构的调查数据集,其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数据缺失问题,针对分层结构含缺失数据集的插补策略目前鲜有研究。本文将Gibbs算法应用到分层含缺失数据集的多重插补过程中,分别研究了固定效... 大规模抽样调查多采用复杂抽样设计,得到具有分层嵌套结构的调查数据集,其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数据缺失问题,针对分层结构含缺失数据集的插补策略目前鲜有研究。本文将Gibbs算法应用到分层含缺失数据集的多重插补过程中,分别研究了固定效应模型插补法和随机效应模型插补法,进而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在不同组内相关系数、群组规模、数据缺失比例等情形下,从参数估计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两方面,比较不同方法的插补效果,给出插补模型的选择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作为插补模型时,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更准确,而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插补模型操作相对简便。在数据缺失比例较小、组内相关系数较大、群组规模较大等情形下,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插补模型,否则建议采用随机效应插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结构数据 多重插补法 Gibbs算法 固定效应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机制讨论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洁梅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
数字乡村建设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带来新契机。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并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金融驱动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间接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 数字乡村建设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带来新契机。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并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金融驱动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间接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还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即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实际工作中应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引导效能,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策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质量融合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调节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昌兵 王晓慧 顾志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整体、分维度和分区域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整体和分维度检验中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 本文基于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整体、分维度和分区域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整体和分维度检验中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正向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但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分区域检验发现,随着金融集聚水平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普遍存在先降后升的现象;随着分位点位置提高,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落后型地区呈逐步减弱趋势,而在明星型地区和平庸型地区其正向促进作用愈发加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质量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邓元杰 罗洎 +4 位作者 张晓龙 易小波 杨平 李兰 侯孟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基于遥感、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对四川省2002—2018年间县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多重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林业生态工程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植被碳汇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由1 737.56 ... 基于遥感、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对四川省2002—2018年间县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多重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林业生态工程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植被碳汇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由1 737.56 g/(m^(2)·a)增至1 836.89 g/(m^(2)·a),年均增速达0.34%;在空间分布上,植被碳汇高值集中在川西南山地地区,低值集中在川西北高原地区;在趋势变化上,全省县域的植被碳汇整体呈增长趋势。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地区是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重点地区,累计造林面积占比分别为61.44%和26.02%。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能显著促进植被碳汇的增加,并存在时滞效应。此外,人均GDP、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对植被碳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目标 林业生态工程 植被碳汇 多重高维固定效应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土地财政与公共物品供给——基于安徽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贺文慧 吴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分析“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促进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优化的作用。利用2012—2019年安徽省58个县(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土地财政以及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县... 基于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分析“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促进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优化的作用。利用2012—2019年安徽省58个县(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土地财政以及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尤其是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受土地财政影响而失衡的公共物品结构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建议持续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财政 公共物品 固定效应模型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昕阳 程钰 +1 位作者 王晶晶 袁文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50,73,共11页
产业结构转型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本研究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绿色化3个维度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转型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本研究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绿色化3个维度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及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转型水平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数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和“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有增大的趋势;(2)从全国尺度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Jorgenson-Fraumeni(以下简称J-F方法)收入计算法测度的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绿色化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结构仅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绿色化的影响尚不明显,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更依靠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而非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3)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均对产业结构转型有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转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等建议,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 人力资本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