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星状病毒Ⅰ、Ⅱ型和鹅细小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朱啟超 任曼 +5 位作者 张学刚 张进进 张鑫龙 李佳晋 曲光刚 李升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通过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与GPV,且与其他常见鹅病病原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对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对相应的标准质粒最低检出限均为10拷贝/μL;重复性好,重复性试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该方法对9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发表的三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其中GAstVⅠ型符合率为98.89%,GAstVⅡ型符合率为96.67%,GPV符合率为96.67%。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实现一管检多病,实用性强,效率更高,为GAstVⅠ、Ⅱ型和GP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Ⅰ型 鹅星状病毒Ⅱ型 鹅细小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睿 徐伟 +3 位作者 罗艳 谢晓刚 李梦磊 张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8,共9页
【目的】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恶性卡他热病毒(MCFV)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BVDV、BCoV、BRV和MCFV的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BVDV的5′UTR基因、BCoV的N... 【目的】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恶性卡他热病毒(MCFV)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BVDV、BCoV、BRV和MCFV的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BVDV的5′UTR基因、BCoV的N基因、BRV的VP6基因和MCFV的ORF9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构建标准阳性重组质粒,建立可同时检测4种致牛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7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基因片段;对BVDV、MCFV、BRV和BCo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1.4×10^(3),9.1×10^(1)和1.2×10^(2)拷贝/μL,与普通PCR相比,灵敏性高出10~100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7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7%(BCoV)、97.4%(BRV)、100.0%(BVDV)和100.0%(MCFV)。【结论】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腹泻病毒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腹泻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冠状病毒 牛恶性卡他热病毒 牛轮状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付伟 任娇 +5 位作者 魏霜 袁俊杰 周广彪 吴希阳 朱水芳 刘中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72,共5页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44406-6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基因油菜、1种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大豆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评价,并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从20种转基因样品和1种非转基因样品中检出靶目标,检测结果与待检样品信息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达0.01%;重复性实验表明DAS81419品系4种含量、9次重复反应Ct值的标准偏差介于0.050~0.222,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169%~0.677%,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各口岸实验室进行转基因大豆DAS44406-6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大豆DAS44406-6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牛腹泻4种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睿 徐伟 +4 位作者 罗艳 谢晓刚 李梦磊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及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的保守区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4种细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细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copies/μL、1.2×10~2copies/μL、9.1×10~1copies/μL和1.4×10~3copies/μL,该方法的灵敏性高于普通单项PCR检测方法1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病料,每份病料均检测出对应攻毒细菌的荧光信号。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致牛腹泻细菌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源性致病菌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华健 张宁 +7 位作者 杨威 赵志强 李茜 陆安 田勇 何欣 赵兴华 李杰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1209,共9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生鲜食品中致病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qPCR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3种靶细菌;灵敏性最低检测值均为10^(4) copies·μL^(-1);重复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为0.09%~2.97%,批间变异系数为0.23%~7.82%;对120份生鲜肉样品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均检出2份大肠杆菌O157∶H7,21份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多重qPCR方法检出14份沙门菌,比国标法多检出1份,建立的方法可检出所有受污染样品。综上表明,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菌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玲 邹宏 +7 位作者 徐璐 宋新宇 朱明哲 王程 王震 刘业兵 马小军 夏应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7-813,共7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3种重要病毒,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同时检测这3种病原的方法。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原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E基因及PCV2的rep基因为... 非洲猪瘟病毒(A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养猪业的3种重要病毒,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同时检测这3种病原的方法。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病原的方法,本研究以ASFV的B646L基因、PRV的gE基因及PCV2的rep基因为靶基因,采用Prime 3 web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相应引物分别构建上述3种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分别作为质粒标准品,并均稀释到1×105拷贝/μL后按照体积比1∶1∶1混匀后作为模板,采用方阵法对引物、探针、酶和各反应条件等的优化,初步建立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Ct值与相应质粒标准品浓度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细小病毒(PP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等病原,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仅特异性扩增ASFV、PRV和PCV2,与其他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分别利用该方法与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72号中ASF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PCV2荧光定量PCR方法(GB/T 35901-2018)、P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GB/T 35911-2018)对10倍倍比稀释(1.0×10^(4)拷贝/μL~1.0×10_(0)拷贝/μL)后的pUC57-ASFV-B646L、pUC57-PRV-gE、pGEMT-PCV2-rep质粒标准品1∶1∶1的混合物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拷贝/μL,相同或略高于上述各病原的单一qPCR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该方法敏感性较高;选取3个稀释度的质粒标准品分别按1∶1∶1比例混合后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和上述3种病原标准检测方法对114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ASFV、PRV和PCV2检测的的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0份、10份和42份,未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与3种病原的标准方法相比符合率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ASFV、PRV和PCV2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这3种常见猪病的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伪狂犬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肖婷 何颖 +14 位作者 赵硕 蒋家霞 陈忠伟 郭旋 卢冰霞 林昌华 赵武 秦毅斌 段群棚 全琛宇 许心婷 陈婷婷 许艺兰 胡庭俊 张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猪肺炎支原体(Mhp)、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多重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Mhp、PCV2和PCV3及β-acti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及4种荧光基团标记的Taq Man探针。构建含...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猪肺炎支原体(Mhp)、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多重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Mhp、PCV2和PCV3及β-acti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及4种荧光基团标记的Taq Man探针。构建含有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后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特异性地鉴别检测Mhp、PCV2和PCV3,检测PRRSV、CSFV、PRV、JEV、PPV、PEDV、TGEV、FMDV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对Mhp、PCV2、PCV3和β-actin标准质粒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6.4、66.7、25.6、599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组间和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低于1.5%;用该方法检测101份临床样本,Mhp、PCV2和PCV3阳性率分别为20.8%、36.6%和33.7%。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同时快速和定量检测Mhp、PCV2和PCV3,较普通PCR更敏感,实用性强,有效避免了多次检测耗时长、费用高的问题,为Mhp、PCV2和PCV3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3型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V-J、REV和MD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汪最 李丽 +4 位作者 刘鹏 刘丽娜 汪琛 周康 罗青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的方法,本研究以ALV-J的ENV基因、REV的LTR区以及MDV的MEQ基因为检测对象,建立了可同时检测ALV-J、REV、MDV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的方法,本研究以ALV-J的ENV基因、REV的LTR区以及MDV的MEQ基因为检测对象,建立了可同时检测ALV-J、REV、MDV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可特异扩增3种肿瘤病病毒的基因,对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腺病毒等核酸扩增均呈阴性;ALV-J、REV和MDV的最低核酸检测限分别为35 copies/μL、5.1 copies/μL和62 copies/μL;此外,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此方法对166份送检样品进行检测,其中ALV-J、REV和MDV检出率分别为25.3%、7.2%和5.4%,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6%。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能够同时检测ALV-J、REV和MDV,可用于禽肿瘤病的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疫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猪圆环病毒2a、2b和2d基因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钱雯娴 肖琦 +3 位作者 赵霞玲 温立斌 索朗斯珠 何孔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3种基因型PCV2a、PCV2b、PCV2d检出并分型。针对3种基因型ORF2基因,在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并分别设计特异Taq Man探针,3条探针分别标记NED、JOE和FAM荧光报告基团,建立多重实...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3种基因型PCV2a、PCV2b、PCV2d检出并分型。针对3种基因型ORF2基因,在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并分别设计特异Taq Man探针,3条探针分别标记NED、JOE和FAM荧光报告基团,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检测其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经条件优化多重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为30μL,各型探针加样为0.6μL,退火温度为60℃;最低检测值为PCV2a 100 copies/μL、PCV2b 57 copies/μL和PCV2d 100 copies/μL,而且该方法对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其他6种猪源主要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组内和组间的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等于3.6%;通过检测218份阳性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三种主要流行型并同时分型,为PCV2快速分型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多重荧光定量pcr 检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制品中植源性转基因成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邵彪 周小兰 +1 位作者 王琳琳 陈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改善产品品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常添加植物源性成分,当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及其在市场上的广泛流通导致肉制品中被带入植源性转基因成分的风险增加。以转基因植物中常涉及的调控元件Ca MV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NPT... 为改善产品品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常添加植物源性成分,当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及其在市场上的广泛流通导致肉制品中被带入植源性转基因成分的风险增加。以转基因植物中常涉及的调控元件Ca MV 35S启动子、NOS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NPTⅡ为检测目标,设计相应的引物和Taq man探针,利用载体p RⅠ101-AN DNA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建立肉制品中植源性转基因成分的单重和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考察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与单重体系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pcr 肉制品 植源性转基因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肉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秀琴 林甦 +1 位作者 郑敏 黄梅清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生鲜肉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针对沙门氏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wzx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 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生鲜肉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针对沙门氏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大肠杆菌O157:H7 wzx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研究,用该方法检测30份生鲜肉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并与国标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它供试菌不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5拷贝数/μL,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灵敏度为104拷贝数/μL;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对30份生鲜肉进行检测,检出3份沙门氏菌、4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份大肠杆菌O157:H7,与国标检测方法相比,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有1份样品不符合,其它阳性样品完全一致。说明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快速地实现对生鲜肉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中仙人掌X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柏自琴 罗会 +2 位作者 解璞 郑伟 刘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引物扩增效率为97.38%,R^(2)为0.9965,对标准品的检测极限浓度为8×10^(2)拷贝/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对火龙果不同组织中CVX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在花丝中的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花萼、花瓣、嫩枝、老枝和根。对采自贵州黔南州的40份火龙果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32份阳性样品。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今后CVX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X病毒 火龙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3
作者 刘存 刘砚涵 +6 位作者 祝夕超 李法凯 张栋 邵新宇 田野 孙圣福 陈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8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14.4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鸽新城疫病毒、鸽疱疹病毒、鸽腺病毒等病毒及鸽组织DNA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454%~0.473%,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367%~0.869%。与传统普通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更高,临床样品PiCV检出率更高,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检测鸽圆环病毒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PiC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Rep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在防效评价中的应用
14
作者 邱曦锦 方绍兴 +7 位作者 杨宇 高顺玉 王振吉 阮文忠 段浩平 姚春 姬广海 杨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52,共8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监测施用防治药剂后水稻叶片中白叶枯病病菌的含量,以评价防治效果,基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oo)糖基转移酶基因设计引物,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并对温室开展... 水稻白叶枯病是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监测施用防治药剂后水稻叶片中白叶枯病病菌的含量,以评价防治效果,基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oo)糖基转移酶基因设计引物,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并对温室开展的防治白叶枯病的药效试验开展评价。基于糖基转移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按梯度浓度(10^(-5)-10 ng/μL)稀释的Xoo DNA作为标准品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通过常规PCR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条带大小为230 bp,Xoo DNA检测的灵敏度为1.43×10^(1) pg/μL;qPCR检测Xoo DNA的灵敏度为2.5 pg/μL。研究结果表明,qPCR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倍左右,且标准曲线为y=-2.5793x+43.9460,r^(2)=0.9999。进一步利用qPCR技术对温室药效试验后的水稻叶片进行Xoo的定量分析,发现定量后叶片中的Xoo拷贝数与叶片病情指数成正相关,与温室防治效果结果一致。研究得出的qPCR技术的温室防效评价可为后续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5
作者 郝文悦 王锦锦 +9 位作者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3,共11页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测序获得的唇形后口虫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根据nad10基因序列设计唇形后口虫引物,建立其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刺参不同养殖区和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系统中唇形后口虫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唇形后口虫引物在质粒标准品4.05×10^(1)~4.05×10^(9) copies/μL范围内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无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所设计的引物仅对唇形后口虫出现特异性扩增,对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贪食纤口虫(Chaenea vor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和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nuleatum)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中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Ct值均一性较高,批内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0.32%~0.82%,批间实验CV值为0.40%~0.88%,稳定性较好。利用本方法对4种刺参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区的环境样品和饲料进行检测,结合镜检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海水中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3),底泥、附着物样品中的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31)。推测,鲜海泥是唇形后口虫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唇形后口虫的快速检测、传播途径解析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寄生性疾病 唇形后口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星状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6
作者 于皓同 马勇杰 +3 位作者 王凯茸 张琪 张淑霞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1,共5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山羊星状病毒(Caprine astroviru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星状病毒ORF1ab基因序列(OR652457)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应用,旨在建立一种检测... 为建立快速检测山羊星状病毒(Caprine astrovirus)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星状病毒ORF1ab基因序列(OR652457)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及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应用,旨在建立一种检测山羊星状病毒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山羊贝氏柯克斯体、山羊支原体等均无交叉反应;对山羊星状病毒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2.16×10^(1)copies/μL;批内和批间试验结果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2%;用建立的方法对收集的陕西省部分山羊场的115份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山羊星状病毒阳性率为29.57%,与常规RT-PCR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78%。该方法为山羊星状病毒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星状病毒 Taq 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7
作者 田锦 句荣辉 +7 位作者 蒋红叶 陈子言 张华 李凌燕 孙宇 王颢潜 陈红 梁晋刚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 【目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是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抗虫玉米,于2021年获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本研究旨在为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为管理部门提供安全监管的依据。【方法】通过体系优化、正确度及精密度检测、稳健性测试等系列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本研究研制的方法能够特异、定量检测出浙大瑞丰8转化体成分,对拷贝数比值在0.1%(20个拷贝数)以上的阳性样品可进行准确定量,对0.05%(10个拷贝数)的阳性样品可特异性检出。【结论】本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对浙大瑞丰8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说明研制的方法可用于浙大瑞丰8的定量检测和安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浙大瑞丰8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源细胞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苏佳 白洪旭 +5 位作者 赵炜 秦义娴 毛娅卿 薛青红 陈晓春 吴华伟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8期8-14,共7页
为对猴源细胞进行鉴别检测,以猴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针对猴源细胞基因组扩增曲线良好,针对其他物种... 为对猴源细胞进行鉴别检测,以猴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针对猴源细胞基因组扩增曲线良好,针对其他物种来源细胞基因组及生物制品原辅材料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敏感性高,基因拷贝数检出限度为10拷贝/μL,对Vero、MA104和Marc-145细胞的检出限度均可达到10个细胞。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猴源细胞进行快速检测,为猴源细胞鉴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源细胞 荧光定量pcr线粒体16SrRNA 鉴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9
作者 孟鸽 李阳 +11 位作者 封莹洁 蔡成杰 王阳 王莹 尚佳静 罗娟 刘冠慧 于晓慧 蒋文明 刘华雷 张永英 侯力丹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FAdV-1)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针对FAdV-1 Hexon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等进行评估,构建了FAdV-1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1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4.3×10^(2) copies/μL,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与A群轮状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H10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FAdV-Ⅰ其他血清型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CV)为0.38%~0.90%,批间CV为0.75%~1.1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130份临床家禽咽/肛双拭子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1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V-1 q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FAdV-1感染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型1型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疱疹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20
作者 安乐乐 杨宣叶 +4 位作者 周海云 宋晓琛 李彦彤 罗迅 赵永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为建立可快速、灵敏且特异性检测鸽疱疹病毒(Pi H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iHV DNA聚合酶基因(KJ995972.1)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该基因后连接至pMD19-T载体,构建质粒标准品pMD19-T-PiHV... 为建立可快速、灵敏且特异性检测鸽疱疹病毒(Pi H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iHV DNA聚合酶基因(KJ995972.1)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该基因后连接至pMD19-T载体,构建质粒标准品pMD19-T-PiHV。采用方阵试验对引物终浓度和退火温度优化后,建立检测PiHV的qPCR方法,并用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q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利用建立的该检测方法对鸽圆环病毒(PiCV)、鸽痘病毒(PPV)、鸽腺病毒(PiADV)、鸽轮状病毒(PiRV)、鸽细环病毒(PTTV)核酸和重组质粒pMD19-T-PiHV进行检测,评估该qPCR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建立的qPCR和常规PCR分别检测10~0拷贝/μL~10^(8)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比较二者的敏感性;以5个浓度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qPCR方法的重复性;使用该q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112份疑似Pi HV感染鸽临床组织样品同时检测。标准曲线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标准品在9.47×10^(3)拷贝/μL~9.47×10^(9)拷贝/μL内与其各自的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8,扩增效率E=97.7%;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仅重组质粒pMD19-T-PiHV出现S型扩增曲线,与其他病原核酸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9.47拷贝/μL,敏感性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qPCR方法阳性检出率45.54%(51/112),高于常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35.71%(40/112),二者阳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0.18%。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建立的PiH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可快速高效检测临床样品中的PiHV,为鸽疱疹病毒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疱疹病毒 DNA聚合酶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临床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