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婷 梁秀婷 吴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MDR-AB血流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14 d死亡情况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MDR-AB血流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14 d死亡情况分为存活和死亡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157例患者,55.4%来自ICU,14 d总体死亡率为54.8%。单因素分析表明存活组在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机械通气、PBS方面低于死亡组(P<0.05),在接受"适当治疗"、治疗方案包含舒巴坦方面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恶性肿瘤(OR=4.78,95%CI:1.30~15.32,P<0.05)、中性粒细胞缺乏(OR=16.01,95%CI:1.64~172.21,P<0.05),高PBS(OR=0.47,95%CI:0.32~0.63,P<0.05)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因常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生存分析示其预后要明显劣于实体肿瘤患者(P<0.05);存活组使用含舒巴坦制剂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但多因素分析并未发现其为死亡保护因素。结论MDR-AB血流感染人群多为病情较重的ICU患者,病死率较高。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缺乏,高PBS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含舒巴坦制剂可作为临床治疗MDR-AB血流感染的一种选择,但其效果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2
作者 郭坤山 海河 +1 位作者 常亮 李珂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12株MDR-Ab,分析MDR-Ab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结... 目的: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12株MDR-Ab,分析MDR-Ab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结果:MDR-Ab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00%;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高于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50%;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1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0%。112株MDR-Ab内检出D类酶耐药基因car O、ade B、OXA-51基因均为112株,OXA-23基因106株;β-内酰胺酶(A类)耐药基因中TEM 112株,PER基因29株;消毒剂耐药基因qac E 60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 A 88株。112株MDR-Ab均携带多种耐药相关基因,car O、TEM、OXA-51、ade B为100%携带基因;另携带Arm A+OXA-23+qac E基因占比最高(40.07%),其次为携带PER+Arm A+OXA-23+qac E基因(20.54%)。结论:MDR-Ab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主要为car O、ade B、OXA-51、TEM基因,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临床用药前需加强药敏试验并检测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娜 田永明 唐志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27-731,735,共6页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确诊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521例。...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确诊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521例。其中MDRAB感染组(n=287例),非MDRAB感染组(n=234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排序。结果最终纳入应用抗生素的种类(OR=1.538)、使用抗生素的时间(OR=1.024)、感染前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OR=1.125)、气管插管/切开(OR=2.837)、使用导尿管(OR=1.842)、三代以上头孢菌素(OR=3.956)进入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模型公式=0.425×应用抗生素的种类+0.024×使用抗生素的时间+0.115×ICU入住时间+1.034×气管插管/切开+0.616×使用导尿管+1.388×三代以上头孢菌素-2.875。本研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2,0.918],灵敏度=0.452,特异度=0.980,Youden指数=0.432。独立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检出前ICU入住时间、三代以上头孢菌素、应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结论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良好,但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红军 王邦松 +1 位作者 周铁丽 李庆兴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28-928,930,共2页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院内感染 老年人 临床资料 抗菌 菌株 住院患者 流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健强 林红燕 钟韵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5—6月及2014年3—4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通过前瞻性连续动态监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及对应床单位物表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5—6月及2014年3—4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通过前瞻性连续动态监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医院ICU患者临床标本及对应床单位物表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分子流行病学状况。结果:ICU内MDRAB的检出率达58.30%,83.24%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取物。其耐药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014年7—12月达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从临床和环境分离的32株MDRAB有2个PFGE型,分别命名为A和B。其中A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2、6、7和11,环境分离株编号19、23、26、27和28;B型包括临床分离株编号13、14、15、16和17,环境分离株编号25、30和31。结论:MDRAB已为ICU内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且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监测期间医院有两次分别由克隆A和B引起的患者间MDRAB交叉传播。交叉感染通过污染的心电监护仪或床单位两种路径传播;加强手卫生,彻底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MDRAB在ICU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脉冲式凝胶电泳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友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并探讨有效的监护控制措施。方法 5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多重耐药鲍...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并探讨有效的监护控制措施。方法 5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120例(24%),通过与未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天数、ICU住院时间、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使用碳青霉烯抗生素、三代头孢抗生素使用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116例患者康复转入普通病房,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及典型案例分析与药学监护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新伟 赖远花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分析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此4例具体案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 目的:分析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为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此4例具体案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和分析,再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对策。结论:通过分析此4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了药物治疗中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医疗实践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懿 《北方药学》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单一组(30例)和联合组(31例),单一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 目的:观察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单一组(30例)和联合组(31例),单一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其他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加环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单一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替加环素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清除细菌,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加环素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冬梅 刘志军 《北方药学》 2016年第3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进... 目的:探讨应用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19%、57.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进行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静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6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MDR-Ab致肺部感染患者7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MDR-Ab致肺部感染患者7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体温、肺部湿啰音、病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3.68%)(P<0.05),临床症状(体温、肺部湿啰音、病灶)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hs-CRP、SAA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hs-CRP、SA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联用治疗MDR-Ab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缓解了其临床症状,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莫西沙星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流行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蕾 雷金娥 +2 位作者 祁杰 徐纪茹 韩少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2-877,共6页
目的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种确认,并检测其临床感染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经VITEK-2鉴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7株,利用特异性引物sp2F、sp4F和sp4R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复检... 目的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种确认,并检测其临床感染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经VITEK-2鉴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7株,利用特异性引物sp2F、sp4F和sp4R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复检菌株;使用VITEK-2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分析临床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经过特异性PCR扩增法确认,47株临床样本中有46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们大多分离自痰标本,主要收集于重症监护室,呈多重耐药性。MLST分析发现ST195、ST218、ST368及ST208共4种ST型,其中ST368与ST208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特异性PCR扩增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鲍曼不动杆菌。本院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仅对替加环素等少数抗生素有较高敏感性,存在同源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特异性PCR扩增鉴定 临床流行特征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等中药及复方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香菊 马骏 +1 位作者 王志晓 马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和杀菌试验,分别测定黄芩、黄连、大黄、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三黄片...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等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和杀菌试验,分别测定黄芩、黄连、大黄、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三黄片、盐酸小檗碱片对M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黄连、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MDR-AB的MIC值分别为:4~8、4、16~32、8~16、8~16 mg/m L;MBC值分别为:32、8~16、64~128、32~64、16~32 mg/m L。结论:黄芩、黄连、五味子、五倍子配方颗粒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MDR-AB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敏 黄文芳 +6 位作者 刘华 姜伟 杨永长 肖代雯 喻华 闫慧 罗春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和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76株,用OXA-51基因扩增法鉴定。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和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76株,用OXA-51基因扩增法鉴定。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用PCR技术分析其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类型,对其中确定为医院感染的1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5株物体表面的鲍曼不动杆菌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的DiversiLab系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6株菌株均显示多重耐药,全部检出携带OXA-51、OXA-23基因,未检出OXA-24、OXA-58、VIM、IMP-1、IMP-4、SIM、NDM-1耐药基因。DiversiLab系统将19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5株物体表面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4个亲缘性不同的克隆组及9个亚克隆组。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OXA-23基因可能是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克隆组1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主要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多重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俊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加环...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药物连续使用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异帕米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外排泵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静娜 刘泽世 +2 位作者 王国欣 刘青松 张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22-24,共3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对分离的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其外排泵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在ICU 52...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及其外排泵基因型。方法对分离的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法对其外排泵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在ICU 52株、呼吸内科18株、烧伤科9株、肿瘤科6株、普外科4株、肾内科2株、心内科2株、儿科2株、精神科1株。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de M基因者分别有33、32、33、33、0、33株;分布在ICU的5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18、16、18、18、0、18株;分布在呼吸内科的1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adeR、ade S、ade J、ade E、abe M基因者分别有9、8、8、8、0、8株。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和呼吸内科,其外排泵基因型主要为ade B、adeR、ade S、ade J、ade M,这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 外排泵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云辉 潘彬 +1 位作者 杨凯 任柏沉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0. 9%氯化钠溶液100 ml每8 h 1次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首日100 mg+0. 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第2日改为50 mg+0. 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 62%高于对照组的68.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TNF-α、IL-6、PCT、hs-CRP水平均降低,Ig M、Ig G显著升高,Ig A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老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演变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浩浩 蔡晓锐 +3 位作者 汤丹灵 蔡德 魏敦灿 林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演变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902例的临... 目的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演变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90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科室、临床诊断和药敏检测结果等,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约7∶3,年龄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其中>65岁占40%以上,18~65岁占50%左右;送检标本以痰为主,占80%以上,其次是血液、尿液和分泌物,这3类合计占10%左右;科室分布以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为主,其中ICU和神经外科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从2013~2016年的构成比分别从43.61%和36.84%下降为23.05%和25.15%,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和新生儿科的构成比有所上升,分别从2013年的6.77%、4.51%和0.75%到2016年升高至10.48%、7.49%和5.69%;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的4年平均耐药率在10%以下,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接近50%,对被分析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有共10个药物超过8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比逐年上升,变化趋势明显(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化趋势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物敏感性 合理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肺部感染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海燕 李丕宝 孙先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39例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13例,其中A组予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治疗,B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予美... 目的比较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39例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13例,其中A组予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治疗,B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各组治疗14 d后疗效,检测各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转出ICU时死亡例数。结果A、B、C组治疗14 d后有效分别为7、11、12例,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A、B、C组转出ICU时死亡分别为5、6、10例,两两比较,P<0.05或0.01。与C组比较,A、B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A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结论相对于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疗效更佳,且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肺部感染 菌株 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炎添 熊燕 +4 位作者 苏雪棠 谭雪萍 廖隆祥 杨慧敏 陈青龙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9期1684-1686,1690,共4页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1-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呼吸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相关蛋白质类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影婕 倪斌 张建芬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83-1485,共3页
近年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院内感染逐年增多,在世界各地都有MDR—Ab暴发流行的报道,国内近几年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医... 近年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院内感染逐年增多,在世界各地都有MDR—Ab暴发流行的报道,国内近几年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医院内越来越严重。如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多渠道采取措施来抑制其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