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紫凡 吴仁杰 +3 位作者 王隆柏 白丁平 周伦江 车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不同猪场的107株菌(样品为鼻拭子、唾液、粪便和肺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cfr、optrA和poxtA多重耐药基因检测;采用MEGA软件对cfr和optrA阳性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cfr和optr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3种抗菌药物(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经鉴定107株菌均为葡萄球菌,分属18个种,其中以科氏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7株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猪鼻拭子样品(占67.3%),并且在福州市猪场的样品中分离率最高(36.4%)。PCR筛查结果显示,在107株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oxtA基因阳性菌株;检测出14株cfr阳性菌和6株optrA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13.1%和5.6%,其中葡萄球菌FJNP2209-1和FJCT2212-1同时携带cfr及opt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株cfr阳性葡萄球菌处于同一个分支内,其中菌株FJFQ2211与所研究的其他菌株亲缘关系稍远;6株optr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属于2个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或optrA的18株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100%耐药,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83.33%。【结论】福建省不同猪场来源的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基因cfr和optrA阳性率较高,但poxtA基因未检出。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奈唑胺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猪场中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猪病防制 多重耐药基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泽波 姚成 +1 位作者 肖永红 蔡素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7-740,767,共5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除氯霉素为0外,其余均为8.33%。对三类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多种耐药者1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结果与参考沙门氏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1处碱基差异。与大肠埃希氏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4.41%(70/449),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均极高。分别选取对两类抗菌药物耐药及敏感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各一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两株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低,但有多重耐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与大肠埃希氏菌同源性高,可检测到其表达。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形成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多重耐药基因 主动外排 抗生素 抗菌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赵玉千 郝珊 +1 位作者 付耀文 吴长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 ( MDR1)进行研究。方法 :用 PCR技术对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大多数膀胱癌及少数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在 1 67bp处显示 MDR1基因异常扩增。结论 :随肿瘤分级的增高 ,MDR1表达... 目的 :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 ( MDR1)进行研究。方法 :用 PCR技术对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大多数膀胱癌及少数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在 1 67bp处显示 MDR1基因异常扩增。结论 :随肿瘤分级的增高 ,MDR1表达率有增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多重耐药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PCR同步鉴别葡萄球菌及其多重耐药基因的研究
4
作者 魏惠永 黄革 +1 位作者 肖云珍 张燕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4-814,764,共2页
关键词 复合PCR同步鉴别 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基因 研究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致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区别因子自组装三臂DNA纳米探针检测人体多重耐药基因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榜田 杨晓兰 +1 位作者 白书连 赵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高区别因子三臂DNA纳米探针的荧光分析法检测人体多重耐药(MDR)基因。此探针由保护链P1和互补链C1与信号报告部分(信号链S1和信号链S2)组成:P1与修饰了荧光猝灭基团Dabcyl的S1及C1部分碱基杂交;修饰了荧光基团FAM的S2... 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高区别因子三臂DNA纳米探针的荧光分析法检测人体多重耐药(MDR)基因。此探针由保护链P1和互补链C1与信号报告部分(信号链S1和信号链S2)组成:P1与修饰了荧光猝灭基团Dabcyl的S1及C1部分碱基杂交;修饰了荧光基团FAM的S2与C1另一部分碱基杂交。探针内部Dabcyl和FAM相互靠近,荧光猝灭。当MDR基因存在时,其与三臂DNA纳米探针发生链替代反应,释放荧光信号。在最优条件下,单碱基错配产生的微小的热力学改变即可影响该探针链替代效率,从而实现高特异性检测MDR基因和其点突变基因(2m、3m、3d、5m、5d)。该探针对不同突变位点及同一突变位点的不同突变类型MDR基因均展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3d的区别因子达到24.1,平均区别因子达到11.8。在混合人血清中,MDR基因的回收率为99.0%~101.7%。此外,本方法通用性好,不需要重新设计S1和S2即可实现对miR-21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探针 荧光分析法 多重耐药基因 特异性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召兴 李佩国 +4 位作者 张海龙 陈玥 李蕴玉 张香斋 贾青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4,I0011,共5页
为了鉴定引起雏鸡关节炎及死亡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16S rRNA PCR等方法从无菌采集病死雏鸡的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人工感染动物试验、K-B药敏纸片法及PCR法分别检测分... 为了鉴定引起雏鸡关节炎及死亡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16S rRNA PCR等方法从无菌采集病死雏鸡的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人工感染动物试验、K-B药敏纸片法及PCR法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多重耐药基因(cfr、fexA、fexB)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雏鸡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 50)为3.16×106 CFU/mL;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啶、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分离菌株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和fe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多重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生素杂志》第30卷1~12期(2005年)目次检索
7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70-774,共5页
关键词 性分析 β-内酰胺酶 多重耐药基因 左氧氟沙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体外抗菌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亚胺培南 大肠埃希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 《中国抗生素杂志》 金黄色葡萄球菌 阴沟肠杆菌 阴沟气杆菌 肠杆菌属 高效液相色谱法 ESBLs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