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异氰酸酯化及阴离子接枝尼龙6研究——(Ⅲ)接枝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志勇 黄丽丹 +2 位作者 肖凤英 钱浩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94,98,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炭纤维(CF)表面异氰酸酯化改性后阴离子接枝尼龙6(PA6)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和其表面的接枝改性都会改变PA6等温结晶所得晶体的晶型和结晶度,且此作用与等温结...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炭纤维(CF)表面异氰酸酯化改性后阴离子接枝尼龙6(PA6)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和其表面的接枝改性都会改变PA6等温结晶所得晶体的晶型和结晶度,且此作用与等温结晶的温度有关。较低的结晶温度下,未接枝CF表面的诱导作用有利于基体PA6形成稳定的α晶型;而表面接枝改性CF与PA6界面相互作用的提高会阻碍基体形成稳定的α晶型,主要形成γ和γ*晶型。较高温度下,未改性CF表面的诱导作用减弱,基体与纯PA6一样主要形成γ晶型;而接枝改性CF则使得基体倾向形成亚稳定的γ*型结晶。且未接枝CF的加入使得PA6的表观相对结晶度增大,而CF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表观相对结晶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表面官能团 尼龙6 多重熔融行为 晶型 异氰酸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炭纤维对尼龙6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志勇 林金清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高含量炭纤维(CF)对尼龙6(PA6)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在较低温度等温结晶时,纯PA6呈现四重熔融峰,而CF/PA6(CF0)复合材料则呈现三重熔融峰,高含量炭纤维的引入有利于PA6等温结晶形成稳定的α晶型,而不形成...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高含量炭纤维(CF)对尼龙6(PA6)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在较低温度等温结晶时,纯PA6呈现四重熔融峰,而CF/PA6(CF0)复合材料则呈现三重熔融峰,高含量炭纤维的引入有利于PA6等温结晶形成稳定的α晶型,而不形成不稳定的γ*晶型。在较高温度等温结晶时,尼龙晶体生长主要由自身决定,以γ晶型为主,CF表面诱导作用的影响减弱;两样品都呈现近似相同的熔融双峰。高含量CF加入使得尼龙的相对结晶度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含量 尼龙6 多重熔融行为 复合材料 相对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6的多重熔融行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磊 王夏琴 黄南薰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93-95,共3页
研究了尼龙66的双重熔融峰的转变行为。高温峰(峰1)的熔融温度几乎不变,低温峰(峰2)的熔融温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全部退火时间内双峰的总面积保持不变,而高温峰、低温峰的相对面积比变小。高温峰被认为来自于熔体的快速冷却... 研究了尼龙66的双重熔融峰的转变行为。高温峰(峰1)的熔融温度几乎不变,低温峰(峰2)的熔融温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全部退火时间内双峰的总面积保持不变,而高温峰、低温峰的相对面积比变小。高温峰被认为来自于熔体的快速冷却(动力学优先),低温峰则来自于缓慢冷却(热力学优先)。低温峰向高温峰的转变是由于不同的结晶尺寸和/或完善程度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多重熔融 结晶峰 聚合物 塑料 DSC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晶体多重熔融转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翔 严亮 朱诚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1-94,106,共5页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晶体多重熔融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多重熔融转变现象具有等温结晶温度(Tc)依赖性和升温速率依赖性。随着Tc的降低,多重熔融转变越来越明显;相同升温速率下,PCL的高温熔融峰值...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3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PCL)晶体多重熔融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多重熔融转变现象具有等温结晶温度(Tc)依赖性和升温速率依赖性。随着Tc的降低,多重熔融转变越来越明显;相同升温速率下,PCL的高温熔融峰值相同;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晶体同时受升温退火与仪器的热迟滞影响,熔点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熔点 多重熔融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研究纳米SiO_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多重熔融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力锋 林志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0,29,共4页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纳米SiO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等温结晶后的多重熔融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呈现三重熔融峰,分别对应于等温结晶过程形成的小晶片、主要结晶组分及完善性较差的组分再结晶和再组合形成较为完善...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纳米SiO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等温结晶后的多重熔融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呈现三重熔融峰,分别对应于等温结晶过程形成的小晶片、主要结晶组分及完善性较差的组分再结晶和再组合形成较为完善结晶组分的熔融。在高温下结晶,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体系再结晶、再组合程度;在低温下结晶,当纳米粒子含量较低时,再结晶、再组合程度相对于纯MC尼龙6有所降低,进一步增加纳米粒子的含量,再结晶、再组合的程度又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MC尼龙6 原位复合材料 差示扫描量热仪 多重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FT等温结晶动力学及多重熔融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智军 王静刚 +2 位作者 庞永艳 朱锦 郑文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116,127,共8页
为探究共聚单元2,5-呋喃二甲酸(FDCA)对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PEFT在固定降温和升温速率下的熔融结晶和... 为探究共聚单元2,5-呋喃二甲酸(FDCA)对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多重熔融行为的影响,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PEFT在固定降温和升温速率下的熔融结晶和冷结晶行为。其次,研究PET和PEFT在不同结晶温度下的等温熔融结晶和冷结晶动力学,采用Avrami方程和Arrhenius方程计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最后,研究PET和PEFT熔融结晶后的多重熔融行为,计算平衡熔点。结果表明,FDCA共聚单元破坏了PET分子链的对称性和规整性,降低了PEFT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FDCA共聚单元含量和结晶温度是影响PEFT等温熔融结晶和冷结晶动力学的两大重要因素;PET和PEFT在熔融结晶后的多重熔融行为对结晶温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且平衡熔点随着共聚酯中FDC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 等温结晶动力学 熔融结晶和冷结晶 多重熔融行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性共聚聚酰亚胺的多重熔融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玮 李天富 +3 位作者 王子军 刘荣灯 刘蕴韬 陈东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131,136,共6页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分析、温度调制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和常温、变温X射线衍射实验(XRD)对共聚聚酰亚胺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的多重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其中n(TPER...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分析、温度调制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和常温、变温X射线衍射实验(XRD)对共聚聚酰亚胺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的多重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其中n(TPER)∶n(ODA)=8∶2。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以低速率从熔体降至室温过程中所产生的双重熔融峰是由于不同厚度晶层的熔融引起的;该共聚物在不同温度熔融恒温结晶后,XRD实验结果显示有新的衍射峰出现;多重熔融峰是由原始晶体熔融-再结晶-再熔融过程、不同晶型的熔融以及不同厚度晶层的熔融这几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熔融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 结晶性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嵌段共聚物的多重熔融和结构重建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擎之 顾利霞 孙桐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 X 光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LM)、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等方法,对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G—PET)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DSC 扫描过程中,PEG—PET 经历了多...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 X 光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LM)、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等方法,对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G—PET)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DSC 扫描过程中,PEG—PET 经历了多重熔融与结构再组合的过程.当PET 链段结晶时,PEG 链段被挤出 PET 折叠链的表面,并不生成共晶.在 PET 的折叠链的弯折处,由于 PEG 链段的内增塑作用.使折叠链内应力降低.堆砌紧密,得到了 PET 在同等条件下所不能得到的完整的晶面衍射.嵌段共聚物在200℃淬火2h,PEG 链段无法挤出球晶的表面,从而形成了混品.且球晶的光轴方向发生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嵌段共聚物 折叠链 多重熔融 结构重建 混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的多晶型结晶行为和多重熔融峰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峰 廖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167,共6页
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升温曲线中通常会表现出多重熔融峰现象,探究其起源对于深入了解TPU内部有序结构的相变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利用DSC对TPU的降温结晶、等温结晶及之后的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TPU在快降温速... 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升温曲线中通常会表现出多重熔融峰现象,探究其起源对于深入了解TPU内部有序结构的相变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利用DSC对TPU的降温结晶、等温结晶及之后的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TPU在快降温速率和低等温结晶温度下,结晶后的熔融过程表现出四重熔融峰;在慢降温速率和高等温结晶温度下,结晶后的熔融过程表现出双重熔融峰。通过分析TPU降温结晶动力学和所生成晶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发现TPU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生成了2种晶型--Form-Ⅰ晶型和Form-Ⅱ晶型。TPU不同晶型晶体在升温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熔融-重结晶-熔融行为,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多重熔融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多重熔融 Form-Ⅰ晶型 Form-Ⅱ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高分子薄膜的热处理及结晶行为
10
作者 柯霆 韩瑞 +1 位作者 朱文祥 姚玉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135,共8页
为探究液晶高分子(LCP)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结晶行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LCP薄膜进行热处理,考察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LCP薄膜熔点和熔融焓的变化,并分析其结晶转变。非等温结晶实验结果表明LCP薄膜熔融后的再结晶快过程难以避免... 为探究液晶高分子(LCP)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结晶行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LCP薄膜进行热处理,考察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LCP薄膜熔点和熔融焓的变化,并分析其结晶转变。非等温结晶实验结果表明LCP薄膜熔融后的再结晶快过程难以避免,且形成新晶体的熔融特征与降温速率无关。等温结晶实验结果表明慢过程无法完全抑制快过程,且LCP薄膜经慢过程形成新晶体的温度上限为270℃。不同条件的等温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段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熔融焓,熔程上限以下的高温段热处理则更有利于提高熔点,在240℃等温热处理60 min得到最大熔融焓为3.87 J/g,在290℃等温热处理60 min得到最高熔点为306.8℃。通过分峰定性LCP薄膜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结晶趋势,分析得到慢过程中形成新晶体、原晶体生长(包括熔融-再结晶的晶体)与冷却快过程形成新晶体的最佳温度分别为LCP薄膜的结晶温度、熔程下限温度与熔程上限温度。最终,结合LCP薄膜热处理前后的晶体结构模型,总结LCP薄膜在热处理中的结晶转变,为规模化制备高性能LCP薄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高分子薄膜 差示扫描量热 等温热处理 多重熔融行为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规聚苯乙烯的多晶型和结晶行为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庆勇 李悦生 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综述间规聚苯乙烯四种稳定的晶型(α、β、δ和γ)结构特点及各种晶型的制备方法。详述间规聚苯乙烯结晶和熔融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多晶型 结晶行为 多重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二氨基二苯醚对共聚聚酰亚胺结晶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玮 王子军 +2 位作者 张莉 刘蕴韬 陈东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8-43,共6页
分别将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与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引入到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体系中制备了2种共聚聚酰亚胺模塑粉。采用热失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 分别将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与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引入到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体系中制备了2种共聚聚酰亚胺模塑粉。采用热失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广角X射线衍射对共聚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3,4'-ODA体系结晶能力下降明显,具有更低的熔点及结晶速率,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储能模量最低;在不同温度恒温结晶之后,含4,4'-ODA体系表现出三重熔融行为,而含3,4'-ODA体系仅表现出双重熔融行为,并且其个别X射线衍射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性 共聚 聚酰亚胺 多重熔融行为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