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影叙事中的“多重声”叙述 被引量:3
1
作者 修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74-76,81,共4页
论电影叙事中的“多重声”叙述修倜关键词电影叙事,叙述人类型,多重声所谓“多重声”叙述,亦即多个“我”者叙述,是指那种虽然以人物“我”作影片本文的叙述人,但并非像画外或画内的“我”那样由单独一个“我”者视角贯穿到底,而... 论电影叙事中的“多重声”叙述修倜关键词电影叙事,叙述人类型,多重声所谓“多重声”叙述,亦即多个“我”者叙述,是指那种虽然以人物“我”作影片本文的叙述人,但并非像画外或画内的“我”那样由单独一个“我”者视角贯穿到底,而是有好几个“我”者视角,共同承担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叙述人类型 多重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声部的抒唱——论卞之琳新诗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卞之琳的抒情新诗,着重“意境”创造,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独白或对话,甚至进行小说化。”这种艺术追求,得益西诗“较直接的启迪”,也源于传统诗意境说的“间接的领会。”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特点是“尽量避免直接了当的正... 卞之琳的抒情新诗,着重“意境”创造,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独白或对话,甚至进行小说化。”这种艺术追求,得益西诗“较直接的启迪”,也源于传统诗意境说的“间接的领会。”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特点是“尽量避免直接了当的正面陈诉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其表现原则是客观性与间接性。卞之琳在此基础上使自己新诗戏剧化手法有更大的客观性。他的一些新诗融入了戏剧、小说等叙述方法,如多种人物的特色语言、抒情主体的分层叙述、叙事人称的多种变化等,我们把这种特色统称为“多重声部的抒唱”。它避免了新诗说明意志而成为说教和表现情感而沦为感伤的现象,把诗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了中国新诗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声 叙述者 特色语言 叙事人称 戏剧性独白 叙述方法 表现情感 手法 小说化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