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响应性P(AAEA-co-DMAA)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铂扬 林松柏 +1 位作者 张弦 李云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2,67,共6页
以具有多重响应性的新型单体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原料,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具有多重响应性的水凝胶,研究了凝胶的溶胀行为以及在不同离子强度、温度、pH值条件下共聚水凝胶的响应性能。... 以具有多重响应性的新型单体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为原料,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具有多重响应性的水凝胶,研究了凝胶的溶胀行为以及在不同离子强度、温度、pH值条件下共聚水凝胶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凝胶中AAEA含量的增加,凝胶的溶胀方式由Fick型转变为非Fick型;凝胶对外界离子强度、温度、pH值的变化产生响应,当NaCl浓度约为0.1mol/L时,凝胶的离子响应性出现较大的突变;随温度的升高,凝胶疏水性增大,85℃时凝胶的保水率只有60%;低pH值时,凝胶收缩,随pH值的增大,凝胶内P-AAEA部分解离加剧,静电斥力使凝胶溶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多重响应性 离子强度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r-NLCs的多重响应性微球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典 冯进 李春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0,共10页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是提高姜黄素(curcumin,Cur)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常规条件制备的Cur-NLCs分散液稳定性及其应用领域有待研究和开发。作者采用电喷法复合Cur-NLCs和磁性明胶,构建具有多重响...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是提高姜黄素(curcumin,Cur)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常规条件制备的Cur-NLCs分散液稳定性及其应用领域有待研究和开发。作者采用电喷法复合Cur-NLCs和磁性明胶,构建具有多重响应性的微球,研究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磁性明胶的微球粒径、外观形态、微观形态、储存稳定性、多重响应性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表面粗糙,呈椭球形,且随着磁性明胶质量分数的增加,粒径从(231.67±2.82)μm降低到(175.22±1.96)μm,呈减小趋势。微球在储存过程中稳定性良好,4℃下储存28 d,Cur保留率在80%以上。多重响应性研究显示,微球对磁性、温度、酸性和NaCl敏感。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微球具有S形Cur释放曲线,释放介质的pH和NaCl影响Cur的释放。研究表明,构建的微球是具有多重响应性且稳定性良好的智能递送体系,对拓展Cur-NLCs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智能递送系统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姜黄素 微球 稳定 多重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响应性羧甲基壳聚糖智能水凝胶的制备与其响应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向睿 张晓娜 +5 位作者 殷鸽 柳家明 雷佳淸 何乐童 易英 殷以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5,共6页
智能凝胶的交联及其响应性对药物(尤其是多肽或蛋白类)的活性及靶向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采用巯基化的羧甲基壳聚糖实现温和条件制备多重响应性的智能水凝胶;研究凝胶的溶胀行为、盲结肠酶的降解行为和谷胱甘肽的还原响应性行为.凝胶... 智能凝胶的交联及其响应性对药物(尤其是多肽或蛋白类)的活性及靶向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采用巯基化的羧甲基壳聚糖实现温和条件制备多重响应性的智能水凝胶;研究凝胶的溶胀行为、盲结肠酶的降解行为和谷胱甘肽的还原响应性行为.凝胶显示出pH敏感、酶敏感和还原敏感性.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巯基含量及凝胶的交联程度不仅影响凝胶的溶胀行为,而且影响凝胶的酶降解性;凝胶的还原敏感性依赖于凝胶的交联程度.凝胶显示出可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载体传递多肽或蛋白类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多重响应性 二硫键交联 智能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亲性喹喔啉的超分子凝胶:手性信号反转以及多重响应手性光学开关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含笑 徐俪菲 刘鸣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本文设计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喹喔啉衍生物引入L-谷氨酸基两亲分子中,得到包含较大π-共轭头基的手性功能化凝胶因子SQLG。借由多重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驱动,SQLG可以自组装为由纳米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胶凝极性从低到高的多种有机... 本文设计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喹喔啉衍生物引入L-谷氨酸基两亲分子中,得到包含较大π-共轭头基的手性功能化凝胶因子SQLG。借由多重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驱动,SQLG可以自组装为由纳米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胶凝极性从低到高的多种有机溶剂。在自组装的过程中,中心手性通过分子的不对称排列传递到超分子层面,进而在圆二色(CD)和圆偏振发光(CPL)光谱上表现出超分子手性信号。SQLG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中组装时采取不同的堆积模式,使两类溶剂体系中形成的组装体表现出相反的手性信号。由于喹喔啉上具有质子接受位点,对超分子凝胶进行酸化后,分子内电荷转移作用(ICT)受到明显强化,并且自组装驱动力发生改变,导致黄色凝胶坍塌为红色分散液,同时堆积模式的改变导致超分子手性信号反转,CPL信号则随着荧光猝灭而关闭,而碱的中和作用可以使体系的一系列性质变化得到恢复。因此,通过向手性两亲分子中引入酸响应性π-共轭体系,我们顺利构筑了一例具有多重外界刺激响应性的超分子手性光学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 凝胶 多重响应性 喹喔啉衍生物 超分子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重刺激响应性多色荧光水凝胶的制备
5
作者 邹少爽 杨朋 刘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7-236,共10页
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吡啶羧酸类荧光配体甲基丙烯酸-2-(6-脲基吡啶羧酸)-乙酯(UPA).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UPA和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3-[(3-丙烯酰丙基)二甲胺基]丙基-1-磺酸内盐(DMA)为单体,无机黏土为物理... 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吡啶羧酸类荧光配体甲基丙烯酸-2-(6-脲基吡啶羧酸)-乙酯(UPA).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UPA和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3-[(3-丙烯酰丙基)二甲胺基]丙基-1-磺酸内盐(DMA)为单体,无机黏土为物理交联剂,通过光固化将荧光配体引入水凝胶结构中,再经过Eu3+或Tb3+配位后,在水凝胶中形成镧系配合物,构筑了机械强度高、自修复速度快、刺激响应性多(温度、 pH、离子强度等)且发光效率高的新型智能稀土杂化水凝胶材料,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在水相中稳定性差、易荧光猝灭以及传统水凝胶力学性能差、功能性单一等问题,为信息防伪、生物成像及荧光标记等领域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稀土发光 多色荧光 多重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PAAm-co-AAPBA-co-HPM-co-TMSPM)四元共聚物的温度及葡萄糖响应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磊 王乐民 +5 位作者 李佳星 范晓光 郝浩然 裴红杰 伞迦楠 薛钧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9-1966,共8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Am)、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3-acrylamidophenylboronic acid,AAPB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HPM)和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3-trimethoxysi...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Am)、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3-acrylamidophenylboronic acid,AAPB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ydroxypropyl methacrylate,HPM)和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3-trimethoxysilylpropyl methacrylate,TMSPM)合成为P(NIPAAm-co-AAPBA-co-HPM-co-TMSPM)四元共聚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动态光散射等手段对终产物进行化学结构、分子组成和响应行为等方面的鉴定与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由NIPAAm、AAPBA、HPM和TMSPM按照设计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组成,为短链型聚合物,兼具温度和葡萄糖双重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苯硼酸 多重响应性聚合物 动态光散射 水力学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微凝胶
7
作者 宋媛媛 谭深 +3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杨建军 吴庆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7-188,191,共3页
采用反相细乳液聚合方法,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和甲基丙烯酸(MAA)单体为分散相,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剂,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制得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级多重响应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P(VCL-MAA)]微凝胶。采用... 采用反相细乳液聚合方法,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和甲基丙烯酸(MAA)单体为分散相,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剂,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制得生物相容性好的纳米级多重响应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P(VCL-MAA)]微凝胶。采用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径仪和红外光谱(FT-IR)方法对制备的微凝胶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45℃条件下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VCL)及P(NVCL-MAA)微凝胶具有中空结构、球形均匀、粒径分布较窄的特征,有望在药物载体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细乳液 N-乙烯基己内酰胺 微凝胶 多重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probabilistic design technique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 with multi-failure modes 被引量:4
8
作者 ZHANG Chun-yi LU Cheng +2 位作者 FEI Cheng-wei JING Hui-zhe LI Che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88-2700,共13页
For unacceptabl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n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 with multi-failure modes,this paper proposed multi-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MERSM).MERSM model was... For unacceptabl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n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 with multi-failure modes,this paper proposed multi-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MERSM).MERSM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quadratic polynomial function by taking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odel as the sub-model of multi-response surface method.The dynamic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an aeroengine turbine blisk with two components,and their reliability of deformation and stress failures was obtained,based on thermal-structural coupling technique,by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ity of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the transients of gas flow,gas temperature and rotational spe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reliability of structure is 0.9904 when the allowable deformations and stresses of blade and disk are 4.78×10–3 m and 1.41×109 Pa,and 1.64×10–3 m and 1.04×109 Pa,respectively.Besides,gas temperature and rotating speed severely influence the comprehensive reliability of system.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it is shown that the MERSM holds higher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and speed in the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turbine blisk,and MERSM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The efforts of this study address the difficulties on transients and multiple models coupling for the dynamic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 with multi-failure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ulti-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MULTI-COMPONENT multi-failure m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