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基因
1
作者 周琳 钱景 Harder TC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 目的 :探讨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 msn PCR)在研究巨细胞病毒 ( CMV) DNA多聚酶基因 ( UL -54)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 8例心肺移植患者血标本中提取 DNA,以 CMV-UL 54为模板 ,自行设计 6条特异性引物 ,建立 msn PCR扩增系统。扩增产物在 DNA测序仪上自动测序。结果 :msn PCR能扩增出 42 7bp和 1 0 52 bp两条目的片段 ,扩增产物测序表明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碱基有义突变。结论 :msn PCR扩增结合测序 ,可检测 CMV-UL 54的 7个功能区目片段中的碱基突变 ,msn PCR比普通 PCR更加省时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属 器官移植 多重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多聚基因 DNA C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郑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上保守序列极强的靶基因区域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BT-S-1/BTA-1的设计和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的合成,分别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本研究也对所建立的巢式PCR用于桉树焦枯病原菌快速检测的田间时效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eta-tubulin基因序列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所有参试菌株均可扩增出1条约500bp的条带;而单独使用特异性引物BT-S-1/BT-A-1进行常规PCR扩增时仅病原菌能够扩增出1条148bp的明亮条带;当利用通用引物作为第1轮引物,以稀释10倍后的第1轮PCR产物作为第2轮PCR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时,也可扩增出上述148bp大小的明亮条带,且巢式PCR的扩增效果较常规PCR具有明显的视觉优越性;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巢式PCR的灵敏度可检测到5fg/μL,较常规PCR可以扩增出的极限(DNA质量浓度为5pg/μL)至少提高了103倍;田间时效检测试验也说明巢式PCR较常规PCR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性,可达到田间检测的要求。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桉树焦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反应 桉树焦枯病 快速检测 丽赤壳属 柱枝双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构建黄牛和牦牛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木其勒 Bayarmaa Gun-Aajav +4 位作者 刘国强 呼日 特格希巴雅尔 牛慧敏 郭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7-195,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验证此方法的绝对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最后通过黄牛和牦牛肉掺假模拟试验确定该方法的相对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地检测到来源于黄牛和牦牛肉和乳的DNA,稳定扩增的内源质控有效地避免了假阴性结果,本方法针对黄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3 ng,针对牦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2)ng,本方法对黄牛肉和牦牛肉混合肉的相对灵敏度可达0.1%牦牛肉。结论所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实现黄牛和牦牛源性以及内源质控的同步检测,又能通过内源质控排除实验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黄牛 牦牛 内源质控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半巢式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志 郝占武 +3 位作者 杨旭兵 张美晶 吴发兴 李晓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以Gen Bank上登陆的我国PCV-3全基因组为参考毒株,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PCV-3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本方法可以扩增出大小为249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而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猪伪狂犬...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以Gen Bank上登陆的我国PCV-3全基因组为参考毒株,设计3条引物,建立了PCV-3半巢式PCR诊断方法。本方法可以扩增出大小为249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而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等对照样品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PCV-3的阳性DNA稀释后作为模板,发现半巢式PCR的检测极限可以达到5×10^(-3)μg/m L。对临床80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半巢式PCR的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27.5%(22/80),而常规PCR的检出率仅为6.25%(5/80)。检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半巢式PCR方法较为准确、特异和敏感,适用于PCV-3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巢式-聚合反应 快速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细胞磷酸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5
作者 韩颖 化罗明 +3 位作者 范丽霞 张征 季静 王静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首次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5.0%vs 15.6%6、4.3%vs 20.0%、55.8%vs 0(均P<0.01);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r=0.372、0.437,P<0.05或<0.01)。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胱氨酸内肽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β肌球蛋白重链及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国忠 刘文玲 +6 位作者 胡大一 谢文丽 朱天刚 李蕾 李翠兰 孙艺红 边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7-819,共3页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 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及肌钙蛋白T(TNNT2)突变是否为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SHCM)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家族中仅1例患病且无一级亲属猝死史的SHCM患者及80例有一级亲属的SHCM患者进行MYH7及TNNT2扫描。提取所有DNA片段用PCR扩增后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1)50例SHCM患者中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有1例MYH7突变,位于20号外显子上的T13659C突变(Ile736Thr);(2)80例家族成员中未发现MYH7及TNNT2基因突变。结论SHCM患者MYH7及TNNT2基因突变发生率低,可能不是SHCM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T 突变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不同生长阶段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相关基因的变化
7
作者 薛宝玲 宋晓彬 《肉类研究》 2022年第9期27-31,共5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异构体相关基因的内在变化规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自然放牧条件下1...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异构体相关基因的内在变化规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自然放牧条件下1~18月龄小尾寒羊股二头肌MyHC进行分离,测定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9月龄达到最大值;MyHCⅠ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MyHCⅡ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月龄呈正相关,MyHCⅡb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MyHCⅡx基因相对表达量9月龄最低,12月龄最高;MyHCⅠ基因相对表达量在6~9月龄变化较大,说明6~9月龄生长变化较快,9~12月龄变化较小,说明9~12月龄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股二头肌 肌球蛋白基因 肌球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快速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褚瑞海 马立宪 +1 位作者 王刚 邵丽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基因型并初步了解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山东地区HBVDNA阳性患者共 178例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5 3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CH) (包括轻、中、重度 ) 87例 ,肝硬化(LC) 38... 目的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基因型并初步了解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山东地区HBVDNA阳性患者共 178例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5 3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CH) (包括轻、中、重度 ) 87例 ,肝硬化(LC) 38例 ,先通过外引物进行第一轮PCR ,然后 ,将 6对型特异性引物分到两个反应体系 (MixA和MixB)中分别对第一轮扩增产物进行第二轮PCR ,根据阳性结果判断出样本的基因型。结果 C基因型 85例 (47.8% ) ,B基因型 6 3例 (35 .4 % ) ,B +C混合基因型 30例 (16 .8% )。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 (CH及LC)中占优势 ,而ASC组则是以B基因型为主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基因组中HBeAg阳性率、HBV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B基因组为高 (P <0 .0 0 1或P <0 .0 0 5 ) ,而抗HBe阳性率则在B基因型组显著升高 (P <0 .0 0 5 )。结论 山东地区存在C、B及B +C混合基因型 ,并以C基因型为主。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可以快捷准确地检测HBV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巢式聚合反应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Hcy与重性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志伟 冯磊光 +2 位作者 王金力 王丹 陶永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 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世界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病率约为3%~5%。阐明其发病机理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之一是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156例,健康人对照组123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重性抑郁症组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性抑郁症组MTH-FR677等位基因T过度表达,T纯合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677TT基因型者Hcy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基因C677T的优势比为1.97,95%可信区间为[1.16,3.54](P〈0.05),血浆高Hcy的优势比为11.86,95%可信区间为[3.76,37.33](P=0.003)。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及MTHFR基因C677T变异与重性抑郁症的发病有关,两者均为重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抑郁症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 同型胱氨酸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恶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善花 陈皆春 +3 位作者 庄爱霞 葛中林 张浩江 曾庆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168例,根据诊断分为END组88例,非END组8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神经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168例,根据诊断分为END组88例,非END组8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危险因素。通过PCR荧光定量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END组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1.531,95%CI:1.143~1.982,P=0.024)、同型半胱氨酸(OR=2.786,95%CI:1.193~6.943,P=0.036)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1.668,95%CI:1.175~2.342,P=0.004)为END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T/T型同型半胱氨酸(18.33±0.74)μmol/L最高,其次C/T型同型半胱氨酸(16.11±0.79)μmol/L,C/C型同型半胱氨酸(13.29±0.53)μmol/L最低(P=0.024)。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T/T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NADPH) 动脉粥样硬化 胱氨酸 基因型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量转移癌细胞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丽萍 王红霞 +3 位作者 刘旺根 王雪萍 冯黎 张舒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6期15-16,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 39例外周血 CK19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3% (39/ 76 )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 3.7% ,1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肺癌患者 15 7枚淋巴结中 CK19m RNA阳性率 38.9% (6 1/ 1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测淋巴结阳性率 14 .6 % (2 3/15 7) ,两者相比 ,P<0 .0 5 ;HE染色阴性的 134枚淋巴结中 ,经巢式 RT- PCR技术检测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38/ 134) ,两者相比 ,P<0 .0 5。结论 巢式 RT-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微量癌细胞转移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RT-PCR技术 检测 肺癌 外周血 淋巴结 微量转移癌细胞 细胞角蛋白19 巢式反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儿童血液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新宏 郑跃杰 +2 位作者 张国成 焦西英 李佐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病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90例儿童血液病患者 [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4 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18例 ,难治...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病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90例儿童血液病患者 [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4 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18例 ,难治性贫血 (RA) 8例 ]血清或骨髓中HPVB19-DNA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病例组HPVB19-DNA的总阳性检出率为 2 8 9% (2 6 / 90 ) ,其中AA、ITP、ALL及RA患儿中HPVB19-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2 5 0 %、2 9 2 %、33 3 %和37 5 % ,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HPVB19感染可能与儿童AA和ITP的发病有关 ;接受化疗的ALL患儿易继发HPVB19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细小病毒B19感染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志勤 谢芝勋 +11 位作者 范晴 邓显文 谢丽基 罗思思 黄莉 黄娇玲 张艳芳 王盛 张民秀 奉彬 刘加波 庞耀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2,共6页
根据GenBank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通过Blast进行比对,在各自保守的基因序列中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69bp和424bp,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的二... 根据GenBank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通过Blast进行比对,在各自保守的基因序列中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69bp和424bp,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临床样品验证。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都能扩增出大小为569bp的片段,参试的禽肺病毒毒株扩增出424bp的片段,没有其他条带出现,而对照的参试毒株在569bp和424bp处没有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检测到10pg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RNA模板。应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广西采集的病鸡样品132份进行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的样品有6份,禽肺病毒阳性的样品2份;随机各挑取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经比对分析,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PCR产物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No.JF715045.1)100%同源,2份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与禽肺病毒株(No.AF187154)100%同源。本试验建立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可以用于临床快速准确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禽肺病毒 反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海荣 何青 +4 位作者 孙福成 王抒 许锋 季福绥 夏永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并探讨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叶酸、维生素B12(VitB12)与Hcy水平及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CHD组)和10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并探讨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叶酸、维生素B12(VitB12)与Hcy水平及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CHD组)和10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Hey水平,离子捕获分析法测定叶酸水平,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测定VitB12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MTRRA66G基因多态性。结果 CHD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8±8.8)μmol/L与(12.9±6.3)μmol/L,P=0.002。叶酸、VitB12水平与血Hcy水平呈负相关。叶酸、VitB12与CFD无关。MTRR A66G基因多态性GG纯合子、AG杂合子和AA野生型3种基因型组间血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08)。MTRR A66G各基因型在CH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8)。结论CHD患者血Hcy水平升高,叶酸、VitB12水平与血Hcy水平呈负相关。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血Hcy水平及与CHD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胱氨酸 冠状血管造影术 叶酸 维生素B12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和H3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捷 谢芝勋 +5 位作者 彭宜 刘加波 谢志勤 庞耀珊 邓显文 谢丽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4,共4页
为建立简便、快速同时检测H1和H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H1亚型AIV-HA基因和H3亚型AIV-HA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针对H1AIV和H3AIV的保守基因序列的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有H1AIV和H3AIV的... 为建立简便、快速同时检测H1和H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H1亚型AIV-HA基因和H3亚型AIV-HA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针对H1AIV和H3AIV的保守基因序列的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有H1AIV和H3AIV的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得到了2个特异性扩增条带,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02bp(H1AIV)和626bp(H3AIV),而对其他亚型AIV和禽呼吸道病原体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技术能同时检出50pg的H1AIV模板和26pg的H3AIV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1亚型 H3亚型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亚型和N6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莹 谢芝勋 +8 位作者 罗思思 李孟 谢志勤 谢丽基 黄莉 邓显文 黄娇玲 张艳芳 曾婷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H5亚型、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5亚型、N6亚型AIV的HA和N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H5亚型和N6亚型AIV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H5亚型、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H5亚型、N6亚型AIV的HA和N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H5亚型和N6亚型AIV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H5N6亚型AIV特异性扩增出418bp和251bp目的片段,对H5Ny(y≠6)亚型AIV扩增出418bp目的片段,对HxN6(x≠5)亚型AIV扩增出251bp目的片段,对其他亚型和常见的禽病病原体均未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H5亚型和N6亚型最低检测限为1.59×10-5ng/μL。本研究建立的H5亚型和N6亚型AIV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为H5亚型和N6亚型AIV临床检测以及防控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亚型 N6亚型 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细胞淋巴瘤bcl-1/IgH基因重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17
作者 孙文佶 林茂芳 +2 位作者 蔡真 Udo Kellner Reza Parwaresch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9-244,共6页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特异而又快捷的方法检测外套细胞淋巴瘤中 bcl- 1/ Ig H 基因重排 ,并分析 bcl- 1/Ig H 基因重排产物的序列 ,以了解 bcl- 1/ Ig H 基因重排发生的确切机理。方法 :对 2 8例经临床确诊的外套细胞淋巴瘤的新鲜冰冻组... 目的 :寻找一种敏感、特异而又快捷的方法检测外套细胞淋巴瘤中 bcl- 1/ Ig H 基因重排 ,并分析 bcl- 1/Ig H 基因重排产物的序列 ,以了解 bcl- 1/ Ig H 基因重排发生的确切机理。方法 :对 2 8例经临床确诊的外套细胞淋巴瘤的新鲜冰冻组织 ,通过半巢式 PCR检测 bcl- 1/ Ig H基因重排 ,并对 bcl- 1/ Ig H基因重排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通过半巢式 PCR测到有 bcl- 1/ Ig H基因重排者计 17/ 2 8例。而采用一步法 PCR仅 9例有此基因重排 ,两者相比 ,差异显著 (χ2 =4 .59,P<0 .0 5)。对 bcl- 1/ Ig H基因重排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后发现 ,bcl- 1/ Ig H基因重排产物为 74~ 16 2 bp大小 ,融合基因连接区为 6~ 2 4 bp大小。在断裂点集中的 6 5bp范围内 ,找到 10个不同的断裂点 ,其中 5个未见文献报道。对 JH 基因序列的分析 ,发现 bcl- 1/ Ig H 基因重排时 ,JH1,JH3,JH4 ,JH5和 JH6都可能参与重排 ,其中 ,以 JH4多见 ,而 JH2则没有涉及。结论 :该半巢式 PCR方法是检测外套细胞淋巴瘤中 bcl- 1/ Ig H基因重排的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对外套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明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对 bcl- 1/Ig H基因重排的序列分析 ,则将为外套细胞淋巴瘤的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细胞淋巴瘤 bcl-1/IgH基因 淋巴瘤 遗传学 基因 免疫球蛋白类 序列分析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高表达基因FAM83A的巢式PCR法
18
作者 刘镭 黄亮 +4 位作者 车清海 黄旭 程露阳 赵恩宏 肖丽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FAM83A基因的巢式PCR法。方法设计退火温度分别为72℃和60℃的内、外侧两对引物,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加入0.2μmol/L外侧引物和20μmol/L内侧引物,使两轮PCR扩增反应一步完成。分别用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FAM83A基因的巢式PCR法。方法设计退火温度分别为72℃和60℃的内、外侧两对引物,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加入0.2μmol/L外侧引物和20μmol/L内侧引物,使两轮PCR扩增反应一步完成。分别用建立的巢式PCR法与传统巢式PCR法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比较其特异性;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系列稀释后分析两法的灵敏度。结果建立的巢式PCR法与传统巢式PCR法在43例标本中均检出16例阳性,并都能检测出10-6稀释的MCF-7细胞,两法特异性和灵敏度相同。本法步骤简便,所需时间缩短了24 min。结论建立的巢式PCR法敏感、特异,且快速、简便,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AM83A基因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悦目金蛛丝蛋白TuSp1重复模块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金雷 陈格飞 +2 位作者 李佳 林瑛 孟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1,200-201,共6页
针对蜘蛛管状腺丝蛋白(TuSp)结构进行克隆和分析,基于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A.amoena)管状腺总RNA,利用简并引物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AaTuSp1编码基因序列1273bp,其包含3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编码176个氨基酸,重复单... 针对蜘蛛管状腺丝蛋白(TuSp)结构进行克隆和分析,基于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A.amoena)管状腺总RNA,利用简并引物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AaTuSp1编码基因序列1273bp,其包含3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编码176个氨基酸,重复单元之间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以上,且富含丙氨酸(Ala)和丝氨酸(Ser),其次是甘氨酸(Gly),组成了一系列PolyT,PolyA,PolyS,SQ和GX模体结构,推测与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相关.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同于典型蛛丝蛋白MaSp,Flag等,AaTuSp1及近系包卵丝蛋白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研究结果为基于TuSp1合成仿生蛛丝提供了新的结构基因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悦目金蛛 管状腺丝蛋白 复单元 巢式聚合反应(PCR)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文涛 杨蓉 +4 位作者 陆姣 张南 罗云波 何景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品系特异性检测 巢式聚合反应 反向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