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蜡切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优化条件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范瑾瑾 骆宁 +1 位作者 彭文兴 毛海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5-681,共7页
【目的】探讨在石蜡切片上不同染色条件对多重荧光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组织抗原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对石蜡组织切片采用高温高压的抗原修复方式,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并在染色操作过程中增加封... 【目的】探讨在石蜡切片上不同染色条件对多重荧光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组织抗原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对石蜡组织切片采用高温高压的抗原修复方式,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并在染色操作过程中增加封闭步骤,随后进行常规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常规石蜡切片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抗原糖基含量高的石蜡切片用过碘酸盐-赖氨酸-多聚甲醛固定可以很好的保护切片中的抗原;pH 6.0的枸橼酸缓冲液及pH 8.0的EDTA-Na缓冲液分别对组织胞浆抗原及胞核抗原具有较好的抗原修复作用;多重荧光染色不同种属来源第一抗体染色间增加一次封闭步骤,可有效的改善多重荧光染色质量。【结论】选择合适的固定剂、抗原修复液及增加抗原封闭次数对石蜡组织切片上的多重荧光标记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 石蜡切片 优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免疫荧光法助力组织学多靶标共染
2
作者 傅椿辉 周洪辉 +3 位作者 陈惠玲 王丽杰 陈泳 杨清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2-1504,共3页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研究组织形态和原位蛋白表达的重要技术,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组织切片可以为细胞和组织生物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在同一张切片上,传统免疫组化染色通常只能对1~2种抗原...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研究组织形态和原位蛋白表达的重要技术,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组织切片可以为细胞和组织生物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在同一张切片上,传统免疫组化染色通常只能对1~2种抗原进行染色分析,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和蛋白质组学更加深入的研究,如不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共表达和共定位,表达量与空间和距离关系,肿瘤异质性分析,细胞表型统计,肿瘤微环境呈现等均需在一张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分子[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 荧光基团灭活 抗原抗体分离 荧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F1^(+)CD8^(+)T细胞对鼻咽癌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魏丽芳 赵淑艳 +1 位作者 朱青山 王新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0-1615,共6页
目的:探究TCF1^(+)CD8^(+)T细胞对鼻咽癌(NPC)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理组织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TCF1^(+)CD... 目的:探究TCF1^(+)CD8^(+)T细胞对鼻咽癌(NPC)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理组织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TCF1^(+)CD8^(+)T细胞水平,测量细胞计数和阳性细胞数占比,采用依赖时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ROC曲线进行最佳截断值确定,TCF1^(+)CD8^(+)T细胞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3,其最佳截断值为0.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和43.7%。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TCF1^(+)CD8^(+)T细胞高于0.34%的患者共33例纳入高表达组,其余75例患者纳入低表达组。高表达组TCF1^(+)CD8^(+)T细胞占比为(0.43±0.09)%,低表达组为(0.21±0.0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临床分期以及病理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表达组中T分期为T3、T4,N分期为N2、N3以及M分期为M1的患者占比低于低表达组(P<0.05)。高表达组患者24个月生存率为81.82%(27/33),低表达组生存率为74.67%(56/75),两组24个月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8,P=0.417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M分期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CF1^(+)CD8^(+)T表达为保护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可得,TCF1^(+)CD8^(+)T表达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67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65.3%,TCF1^(+)CD8^(+)T表达联合TNM分期预测的AUC为0.8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和84.0%。结论:TCF1^(+)CD8^(+)T细胞占比越高,NPC患者TNM分期越低,免疫治疗后24个月生存率越高,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预后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治疗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双染法分析非桥本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超 郑波 +4 位作者 胡春芳 窦夷远 祝心怡 刘杰 鲁海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7-801,共5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双染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应用,建立人工判读标准并探索该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非桥本背景PTC组织中T、B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细胞)的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双染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应用,建立人工判读标准并探索该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非桥本背景PTC组织中T、B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细胞)的浸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A组选择16例PT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染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进行人工判读和机器软件判读;通过Kappa值对比分析人工判读和机器判读结果的一致性。B组选择27例非桥本背景PT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染,采用人工判读肿瘤组织中T、B细胞表达水平。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双染人工判读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机器判读结果达到中等一致性(T细胞Kappa=0.508,B细胞Kappa=0.538),与免疫组化双染机器判读结果达到高度及中等一致性(T细胞Kappa=0.754,B细胞Kappa=0.418)。T细胞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B细胞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癌被膜侵犯、N分期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B细胞表达与患者DFS无相关性(P>0.05)。结论免疫组化双染人工判读标准用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非桥本背景PTC中B细胞表达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双染 多重免疫荧光染色 人工判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