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酚-蛋白质络合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黄惠华
王志
陈建新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0454)
-
文摘
本实验根据游离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其在595nm的波长下的吸光度为指标,研究多酚物质与蛋白质的络合起混反应。在研究影响多酚-蛋白质反应的各种因素中,发现温度,体系的pH值,有机溶剂乙醇,反应中多酚-蛋白质的比例等都对多酚-蛋白质络合物的生成量有一定的影响。在40℃,pH值为3.5,乙醇浓度为6%,明胶与单宁酸的质量比例为5∶1时,产生的多酚-蛋白质络合物的量最大。
-
关键词
多酚-蛋白质络合反应
温度
PH值
饮料
稳定技术
混浊量
-
Keywords
complex reaction
pH value
ethanol concentration
protein-polyphenol ratio
temperature
-
分类号
TS275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饮料中的多酚-蛋白质反应及其稳定化处理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王志
黄惠华
陈建新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84,共4页
-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0454)。
-
文摘
多酚-蛋白质反应是啤酒、葡萄酒和果汁等饮料中产生混浊沉淀的原因,限制了饮料的货架期。本文阐述了混浊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稳定化处理。
-
关键词
饮料
啤酒
多酚-蛋白质反应
稳定化处理
混浊机理
-
Keywords
turbidity mechanism
effect factors
stabilization treatments
-
分类号
TS262.5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TS27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茶多酚的络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梁靖
陈留记
杨贤强
须海荣
-
机构
浙江大学茶学系
-
出处
《茶叶》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
文摘
本文综述了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咖啡碱、蛋白质和β-环糊精的络合性质 ,为茶叶综合开发利用的深入开展、制订更合理的茶汤澄清化技术方案、改善制品滋味及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茶饮料
茶多酚
组合作用
金属离子
咖啡碱
蛋白质
β—环糊精
络合反应
-
分类号
Q946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含乳果汁体系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4
-
-
作者
余斌
张萍
朱菡
-
机构
郑州大学药学院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6-439,共4页
-
基金
郑州大学2008年科技创新实验(2008CXSY128)
-
文摘
论述了含乳果汁体系的稳定性失衡机理及影响其稳定性的诸多因素,此外还介绍了两种快速测定稳定性的常用方法。
-
关键词
含乳果汁体系
稳定性
影响因素
蛋白质-多酚反应
-
Keywords
milk juice system
st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protein- polyphenol reaction
-
分类号
TS25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利用Zeta电位分析蝎酒稳定性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李双洋
黎振球
-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05-0481)
-
文摘
利用马尔文Zeta电位仪测量存放时间不同的酒样以及不同温度下酒样的Zeta电位,通过电位绝对值的比较找出影响酒体稳定性的原因,进而得到解决酒体稳定性的方法。实验表明,新配制的酒样比保存720 d的酒样要稳定,由于聚合物的结合能力比较弱,因此低温处理是保证酒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温度越低越有利于酒体保持稳定,且在-12℃时酒样处于液态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说明此时最稳定。另对酒样进行孔膜过滤处理,将酒体中的细小微粒(有可能聚集形成浑浊颗粒)除去,使得酒体更加澄清透明。因此,存放时间越长,酒体越不稳定,蝎酒稳定性的解决方法是对酒体进行过滤和冷冻处理。
-
关键词
多酚-蛋白质反应
ZETA电位
存放时间
低温
酒体稳定
-
Keywords
polyphenol protein reaction
Zeta potential
storage time
low temperature
wine stability
-
分类号
TS262.9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TS261.4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吸收有机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6
-
-
作者
蔡瑜如
傅华
陆丽芳
王静
-
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7-136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1838)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面上项目(lzujbky-2012-100)
-
文摘
在一些强烈受到氮矿化限制的地区如北极苔原、高山草甸和北方森林,很多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氮。这种现象引起人们对建立于氮矿化基础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模式的重新思考。本文主要就植物可吸收利用土壤中有机氮的类型,菌根在植物养分获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有机氮吸收的试验设计方法等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植物可直接吸收的土壤有机氮主要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在植物从复杂氮源如蛋白质、几丁质和多酚-蛋白质络合物获取养分的过程中,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的作用不容忽视。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试验设计可以借助同位素技术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如何使试验能够真实地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氮吸收的能力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氮
氨基酸
多酚-蛋白质络合物
菌根
-
Keywords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mino acid
polyphenol-protein complex
mycorrhiza
-
分类号
Q945.1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