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多部门模型的反事实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严成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73,共11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多部门模型,通过反事实分析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动力。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是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农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多部门模型,通过反事实分析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动力。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是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原因,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资本深化和财政支出扩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贡献力度较小。内生性偏好变化等需求侧因素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的劳动力市场扭曲下降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不容忽视。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资本深化和财政支出扩张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和非农业部门资本深化是1978—199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非农业部门资本深化和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1995—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区间的对比研究发现,资本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多部门模型 反事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模型中的政府支出乘数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开 龚六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107,共10页
作为重要的需求管理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为调控经济结构与熨平周期波动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美联储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及特朗普当选后中美"财政共振"的背景下,研究财政扩张的乘数效应及传导路径是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作为重要的需求管理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为调控经济结构与熨平周期波动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美联储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及特朗普当选后中美"财政共振"的背景下,研究财政扩张的乘数效应及传导路径是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鉴于此,本文构建含有制造业部门与服务业部门的两部门DSGE模型,以分析政府消费型支出与投资型支出的结构性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部门政府投资与政府消费型支出的财政乘数均小于服务业部门;第二,由于投资型支出不仅出现在需求端,而且通过累积公共资本的渠道进入生产端并产生了长期的供给侧拉动效应,即相较于消费型支出,投资型支出的乘数效应更明显且影响力更持久;第三,供给侧的拉动效应也将使得投资型支出的挤出效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消费 政府投资 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 长期乘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赵浩兴 章一帆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9,共12页
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是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重要路径。因此,本文以2015~2024年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企业贷款数据将其与银行相关联,并用机器学习算法计算金融新质生产力指数,... 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是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重要路径。因此,本文以2015~2024年商业银行与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企业贷款数据将其与银行相关联,并用机器学习算法计算金融新质生产力指数,研究其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优化信贷配置和完善信贷治理的机制渠道起正向作用;(2)异质性分析显示,地区层面,金融监管力度大、网商银行业务普及高的地区,金融新质生产力对外贸转型升级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在企业层面,则只有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非高科技产业的企业中起作用;(3)进一步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金融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银行单侧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新质生产力 出口技术复杂度 技术进步 信贷治理 信贷配置 多部门模型 银企匹配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滇西南山区的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1 位作者 Sushil Pandey 陶大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41,55,共8页
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 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户生产组合调整的幅度小于非采用农户调整的幅度,来自陆稻的收入进一步集中于技术采用户;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来自非陆稻的收入也向技术采用户集中;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技术采用户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采用 收入分配 滇西南 多部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人力资本、资源错配与产出损失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言 李欣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行业间资源错配通过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进而造成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总产出损失。通过构建异质性的行业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3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资源错配系数和由此产生的TFP损失度。模型中考虑了由于教育水平不同导致的行业人... 行业间资源错配通过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进而造成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总产出损失。通过构建异质性的行业模型,测算了中国2002-2013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资源错配系数和由此产生的TFP损失度。模型中考虑了由于教育水平不同导致的行业人力资本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存在显著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错配;第二,物质资本错配是造成TFP和总产出损失的主要因素;第三,人力资本的错配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的配置效率,间接地造成总体TFP的损失。反事实实验表明:将资源错配全部消除,TFP和总产出可以提高109%;仅消除资本错配,TFP和总产出将提高78.9%。因此,降低要素市场上的扭曲和错配是提升经济效率和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模型 行业人力资本 资源错配 要素扭曲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工资率增长速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6
作者 张金水 《河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用简便易于采用的单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推导发展中国家从劳动密集型技术过渡到资金密集型技术的具体途径的求解方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的相互关系和某些重要特征。在更复杂情况下,可采用多技术线性多部门模型... 本文用简便易于采用的单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推导发展中国家从劳动密集型技术过渡到资金密集型技术的具体途径的求解方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的相互关系和某些重要特征。在更复杂情况下,可采用多技术线性多部门模型求解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的具体途径中产出结构、就业结构、经济增长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工资率 资金密集型技术 劳动密集型技术 线性多部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变迁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56,共9页
经济部门的结构性变化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十几年来,经济结构变迁研究出现了三个重要趋势:一是从强调引起结构变迁的需求或供给单方面原因向同时强调两方面原因转变;二是从假定封闭经济以及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向假定开放... 经济部门的结构性变化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十几年来,经济结构变迁研究出现了三个重要趋势:一是从强调引起结构变迁的需求或供给单方面原因向同时强调两方面原因转变;二是从假定封闭经济以及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向假定开放经济和存在要素流动障碍转变;三是从孤立地考察结构变迁问题向更多地从结构变迁视角来分析其他宏观经济问题转变。本文按照文献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对这三类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的研究需要重视衡量经济结构指标的一致性,关注人为因素对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在研究中国的经济结构变迁问题时需要考虑中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如所有制结构、各种形式的政府干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多部门增长模型 收入效应 价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价格型和数量型减排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涛 任保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8,共13页
本文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多部门DSGE模型,比较分析限额交易与碳税这两个减缓碳排放政策工具的优劣以及公共环境治理条件下减排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1)经济不确定条件下,碳税政策与限额交易政策的优劣与部门不确定性大... 本文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多部门DSGE模型,比较分析限额交易与碳税这两个减缓碳排放政策工具的优劣以及公共环境治理条件下减排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1)经济不确定条件下,碳税政策与限额交易政策的优劣与部门不确定性大小相关。税收政策有利于消费,限额交易政策的优势在于降低经济波动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两种政策的优劣取决于消费和环境质量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2)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碳税政策始终优于限额交易政策。碳税政策显著的改善环境质量,增加消费者福利。(3)碳税政策下,部门产出和排放与总产出的联动特征遵循传统的顺周期变化模式,部门冲击越大,其产出与排放与总产出的联动性越强;限额交易政策下,部门排放与总产出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冲击下有显著的差异。(4)公共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与其实施效率及减排政策工具的选择相关。限额交易政策下,公共减排政策的实施会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而在碳税政策下,环境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额交易 碳排放税 多部门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