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微合金化低碳钢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立军 吴彤 +3 位作者 张红生 王凯 任海鹏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钒微合金化低碳锰钢(0.1%C-1.0%Mn)奥氏体化后在860~740℃范围内进行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考察了变形和微合金元素V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部分奥氏体通过形变诱导相变转变为铁素...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钒微合金化低碳锰钢(0.1%C-1.0%Mn)奥氏体化后在860~740℃范围内进行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考察了变形和微合金元素V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部分奥氏体通过形变诱导相变转变为铁素体;高温区的道次间隔期间部分形变诱导铁素体发生向奥氏体的逆相变;随变形温度降低,道次间隔期间有变形奥氏体向铁素体的亚动态相变发生.微合金元素V抑制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进行,阻碍铁素体晶粒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微合金化钢 多道次变形 形变诱导相变 逆相变 亚动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合金多道次热变形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晶粒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范云强 黄树晖 +4 位作者 李志辉 李锡武 张永安 熊柏青 谢建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定量研究Al-Zn-Mg-Cu合金多道次热变形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晶粒演变。采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实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定量表征微观组织。主要研究变形量、变形道次、变形温度以及变形速率对平均晶粒尺寸、再结晶体... 定量研究Al-Zn-Mg-Cu合金多道次热变形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晶粒演变。采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实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定量表征微观组织。主要研究变形量、变形道次、变形温度以及变形速率对平均晶粒尺寸、再结晶体积分数、大小角度晶界比例等微观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再结晶体积分数以及小角度晶界比例均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角度晶界比例减小,小角度晶界比例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和大角度晶界比例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小角度晶界比例的变化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多道次变形 固溶处理 晶粒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IF钢铁素体热变形道次间软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光 赵嘉蓉 徐楚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58,共2页
在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超低碳IF钢多道次铁素体热变形实验,研究了该钢种铁素体区变形时道次间的软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道次间出现明显的软化;后面道次间则出现不断增加的加工硬化现象。
关键词 铁素体热加工 超低碳钢 多道次变形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钢多道次热变形流变应力的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左训伟 李志杰 赵嘉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8,21,共3页
利用模拟多道次轧制,研究了 IF钢在奥氏体区、两相区和铁素体区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流变抗力的比较,发现 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回复,没有动态再结晶发生。铁素体高温区的流变应力与单相奥氏体的流变应力大... 利用模拟多道次轧制,研究了 IF钢在奥氏体区、两相区和铁素体区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流变抗力的比较,发现 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回复,没有动态再结晶发生。铁素体高温区的流变应力与单相奥氏体的流变应力大致相当甚至更低,说明工业上 IF钢在铁素体区变形时流变应力不会成为其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多道次变形 铁素体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多道次热变形过程的动态与静态软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国金 张辉 +2 位作者 林高用 彭大暑 杨立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间隙式等温热压缩试验,对1050、5182和7075铝合金多道次热变形过程中动态与静态软化特性进行研究,变形温度为300℃和400℃,应变速率为0.5s-1,两道次间隙时间在30~120s内变化,每道次应变控制在0.4...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间隙式等温热压缩试验,对1050、5182和7075铝合金多道次热变形过程中动态与静态软化特性进行研究,变形温度为300℃和400℃,应变速率为0.5s-1,两道次间隙时间在30~120s内变化,每道次应变控制在0.4。结果表明:在400℃时,1050和7075铝合金流动应力由于结构软化而存在相当强的动态软化和奇异的静态软化,导致第二道次的起始流动应力比前一道次的起始流动应力低;对于所有合金,静态软化随着变形温度和道次间保温及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同一变形条件下,5182铝合金的静态软化速率比1050和7075铝合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多道变形 动态软化 静态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里金方法的6013铝合金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行为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罡 杨钦文 +2 位作者 许征兵 李落星(指导) 曾建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量化分析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在加工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实现对产品成型过程的合理控制,研究了6013铝合金的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行为;基于试验数据和克里金方法构建了该变形行为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多道次降温热... 为量化分析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在加工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实现对产品成型过程的合理控制,研究了6013铝合金的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行为;基于试验数据和克里金方法构建了该变形行为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具有显著影响,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呈台阶状升高;基于克里金方法构建的多道次降温热压缩变形行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能够很好地描述多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多道热压缩变形 建模 克里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Al-2.5V-1.5Fe合金多道次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亚美 黄海广 +3 位作者 郑必举 史亚鸣 张玉勤 蒋业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39,共8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i-4Al-2.5V-1.5Fe钛合金进行总变形量为50%的多道次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50~1000℃和应变速率为0.01~1 s^-1条件下多道次压缩过程中的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金流...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i-4Al-2.5V-1.5Fe钛合金进行总变形量为50%的多道次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50~1000℃和应变速率为0.01~1 s^-1条件下多道次压缩过程中的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金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而逐渐降低;不同变形温度下,随应变速率降低,合金软化率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软化率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趋于稳定;各道次间隔时间内由于回复与再结晶,合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静态软化现象;在变形温度950~1000℃、应变速率0.01~0.1 s^-1范围内,合金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细化和均匀化,并发生回复与再结晶现象,此时合金的热加工性能稳定,有利于热塑性变形,适宜进行热轧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Al-2.5V-1.5Fe合金 多道变形 流变应力 软化行为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试样多道次平面应变热模拟试验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红波 唐荻 +1 位作者 胡水平 王潇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103,共3页
成功研制出了一台大试样多道次平面应变热力模拟试验机。介绍了该设备的加热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控制与采集系统。以纯铝为试验对象,实现了大试样多道次平面应变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实现多道次大试样平面应变,能测量... 成功研制出了一台大试样多道次平面应变热力模拟试验机。介绍了该设备的加热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以及控制与采集系统。以纯铝为试验对象,实现了大试样多道次平面应变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实现多道次大试样平面应变,能测量材料的变形抗力,由于变形区较大,变形后试样能进行随后的显微力学性能分析,它能满足材料开发与工艺优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试样平面应变 多道次变形 变形抗力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2195铝锂合金多道次压缩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6
9
作者 雷林 杨庆波 +4 位作者 张志清 樊祥泽 李旭 杨谋 邓赞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48-352,共5页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对AA2195铝锂合金进行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450℃,应变速率为0.01~0.1s^-1,总变形量为80%。通过金相(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微观组织表征手段研究了多道次压缩过程中流变行为和道次间显微...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对AA2195铝锂合金进行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450℃,应变速率为0.01~0.1s^-1,总变形量为80%。通过金相(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微观组织表征手段研究了多道次压缩过程中流变行为和道次间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流变应力在各道次间均出现静态软化“峰谷”,软化率随压缩道次增加和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变形条件下各个道次间的组织演变展现出相似的规律:第一道次主要是大量亚结构的形成;第二道次主要是晶内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转变,并且在变形晶粒的晶界处和三叉晶界处出现小尺寸的等轴状动态再结晶晶粒,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第三道次时,连续动态结晶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再结晶晶粒也有不同程度的长大。同时,高的变形温度更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形成,合金软化效果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2195铝锂合金 多道变形 流变行为 微观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19铝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的动态与静态软化行为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启权 彭大暑 +1 位作者 张辉 林高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间隙式等温热压缩试验,对2519铝合金多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动态与静态软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变形温度为300~500 ℃,应变速率为0.05~5.00 s-1,两道次间隙时间在30~120 s内变化,每道次应变控制在0...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间隙式等温热压缩试验,对2519铝合金多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动态与静态软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变形温度为300~500 ℃,应变速率为0.05~5.00 s-1,两道次间隙时间在30~120 s内变化,每道次应变控制在0.4.研究结果表明:在500 ℃时,2519铝合金流动应力由于结构软化而存在相当强的动态软化和奇异的静态软化,导致第2道次的起始流动应力比前一道次的起始流动应力低;在热压缩变形道次间保温停歇后,流变应力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保温停歇时间越长,合金软化率越高;变形及停歇保持温度越高,合金软化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19铝合金 多道热压缩变形 动态软化 静态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连续铸造AZ31B镁合金连续热轧变形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琨 蔡志勇 +2 位作者 王晓艳 史褆 黎文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3-39,共7页
在DEFORMTM软件平台上采用热/力耦合刚塑性有限元法,结合生产实际的压力加工工艺,对半连续铸造AZ31B镁合金11个道次的连续热轧变形过程中应力场、应变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AZ31B镁合金变形体内的应力... 在DEFORMTM软件平台上采用热/力耦合刚塑性有限元法,结合生产实际的压力加工工艺,对半连续铸造AZ31B镁合金11个道次的连续热轧变形过程中应力场、应变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AZ31B镁合金变形体内的应力、应变和温度沿试样厚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在该合金铸锭表面与轧辊接触的部位具有较高的应力,引起表面的应变增大,而铸锭中心部位的应力相对较小,应变也较小。在连续的每个道次的热轧过程中,轧辊与铸锭刚接触时接触部位的应力最大,轧制中期,应力变化不大,轧制后期应力明显减小;第9道次变形后,等效应变沿试样厚度方向分布变得较均匀;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变形区域内的应力逐渐增大。对比AZ31B合金样品多道次热轧行为的实验模拟和数值分析可知,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吻合,在较低应变速率(0.01,0.1s-1)条件下,合金的塑性变形流变应力随着道次的增加逐渐增大并出现一个稳态阶段;在较高应变速率(5,10s-1)条件下,变形的前3道次的加工硬化严重,随后有一个明显的道次间的退火软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多道热轧变形 流变应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3W3Co耐热钢锻造工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云海 龚志华 +2 位作者 赵吉庆 杨钢 陈正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共10页
通过Deform 3D模拟了9Cr3W3Co耐热钢连续多道次锻造工艺,分析了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了锻造工艺,并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9Cr3W3Co耐热钢进行不同变形参数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 通过Deform 3D模拟了9Cr3W3Co耐热钢连续多道次锻造工艺,分析了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基于模拟结果,优化了锻造工艺,并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9Cr3W3Co耐热钢进行不同变形参数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的热变形行为,结合热模拟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模拟后的优化锻造工艺为应变速率5 s^(-1),变形方式为先大变形后小变形,变形后的坯料心部温度分布均匀,为951~970℃,等效应变分布均匀,为2.15~2.19。当应变速率为5 s^(-1)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采用先大压下量后小压下量的方式,可获得完全再结晶的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5μm,变形后组织均匀性更好。结合微观组织演变结果分析,模拟实验具有可行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3W3Co耐热钢 锻造工艺 Deform 3D 连续多道次变形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等径角挤扭工艺制备块体超细晶铝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溪 薛克敏 李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4-1421,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方法,对200℃条件下纯铝粉末材料1~4道次A路径等径角挤扭(ECAPT)变形致密行为、晶粒细化机制以及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制备出组织和性能优良的块体超细晶铝。结果表明:随变形道次的增加,材料内部所...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方法,对200℃条件下纯铝粉末材料1~4道次A路径等径角挤扭(ECAPT)变形致密行为、晶粒细化机制以及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制备出组织和性能优良的块体超细晶铝。结果表明:随变形道次的增加,材料内部所累积的应变量不断增大,出现了加工硬化现象,挤压载荷峰值不断上升。ECAPT工艺有效提高了变形材料内部的静水压力,使坯料整体致密程度和变形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纯铝组织发生了连续动态再结晶,晶粒在不断被细化的同时,其取向差进一步增大,最终在材料内部形成了细小、均匀且被大角度晶界包围的等轴再结晶组织。4道次ECAPT变形后,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00 nm,抗拉强度达到123.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材料 等径角挤扭 多道次变形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热轧过程中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林秀 刘相华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30,共4页
用宝钢SS4 0 0钢 ,在Gleeble 15 0 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 3道次及 6道次降温变形试验 ,每道次变形前和变形后均进行喷水冷却 ,以研究多道次变形过程的组织变化。为确定应变诱导相变的上限温度 ,采用变形后落水冷却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温... 用宝钢SS4 0 0钢 ,在Gleeble 15 0 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 3道次及 6道次降温变形试验 ,每道次变形前和变形后均进行喷水冷却 ,以研究多道次变形过程的组织变化。为确定应变诱导相变的上限温度 ,采用变形后落水冷却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下单道次变形试验 ,测定了不同温度变形后冷却速度为 3℃ /s时冷却过程的相变点Ar3。通过对多道次和单道次试验的组织分析 ,结合变形后冷却过程相变点的测量结果 ,初步确定了 9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多道变形 铁素体 相变 组织 热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