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痫丸对海人藻酸诱导的小鼠癫痫行为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睿洲 朱子路 王德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定痫丸颗粒剂对海人藻酸(KA)诱导的小鼠癫痫行为的干预作用,通过群体神经元多通道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定痫丸颗粒剂对小鼠癫痫发作时海马脑区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方法取雄性野生型小鼠2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KA... 目的研究定痫丸颗粒剂对海人藻酸(KA)诱导的小鼠癫痫行为的干预作用,通过群体神经元多通道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定痫丸颗粒剂对小鼠癫痫发作时海马脑区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方法取雄性野生型小鼠2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KA诱导癫痫模型组、定痫丸干预组及丙戊酸钠干预组,每组7只。定痫丸干预组给予定痫丸颗粒剂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KA诱导癫痫模型组给予与定痫丸干预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丙戊酸钠干预组给予丙戊酸钠腹腔注射。每天1次,持续10 d。最后1次给药干预后,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每组均给予海人藻酸腹腔注射以诱发小鼠癫痫发作并观察各组的行为变化。同步采集海马脑区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结果定痫丸干预组与KA诱导癫痫模型组比较,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癫痫持续状态总时程缩短,癫痫发作行为频率降低,并且癫痫发作时海马脑区神经元放电峰值下降。结论给予动物定痫丸颗粒剂提前干预,能有效改善小鼠癫痫症状,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痫丸 海人藻酸 癫痫 多通道在体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齿状回在针刺心经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欣 吴生兵 +5 位作者 崔帅 王堃 曹健 张先姚 周文超 周美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 目的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在针刺心经干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损毁组,每组15只。通过开胸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其中针刺组和损毁组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给予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为1mA,频率为2Hz,每日电针30min,连续干预3d,伪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海马DG区细胞形态以及神经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损毁组心率和ST段电压均显著升高(P<0.05)。伪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圆,胞质色浅而均匀,尼氏体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稀疏,细胞体积变小,尼氏体减少;针刺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排列相对较为紧密,细胞体积较大,尼氏体相对增多。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DG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海马DG区可能是针刺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心肌缺血 海马 齿状回 在体多通道记录 心电图 尼氏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