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深海中信号波形的多途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侯温良 龚敏 陈东荣 《声学技术》 CSCD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给出了南海深海实验所记录的信号波形多途结构的实验结果,得到了经海底高达四次反射的波形,画出了信号波形图。我们对不同距离上六种收发深度各次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差进行了测量,并与计算的各路径的信号到达时间曲线作了比较。
关键词 声波 声波波形 多途结构 信号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会聚区声场多途时延差分析及声源距离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嘉璘 郭良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51,共15页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 深海会聚区声道由于传播损失低因而具有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对实现近海面目标远程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虚源理论,推导了深海会聚区的多途到达时延结构,给出了会聚区内不同声线路径的时延差曲线随接收深度变化的近似表达式;通过分析时延差曲线与声源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途时延差估计深海会聚区近海面声源距离的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原理的正确性,南中国海实验结果表明:当收发距离在42-52 km时,会聚区爆炸声源距离估计结果同实际爆炸距离吻合较好,估计误差为0.6%-6.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会聚区 多途时延结构 被动定位 近海面声源 大接收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数据的多途提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益旺 杨士莪 朴胜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9-11,共3页
讨论了多途时延估计方法—WRELAX应用于提取爆炸声信号的多途结构.理论上此方法是有效的,但由于发射信号的畸变使得时延估计变得困难,与此同时信道多途的复杂化也将降低其性能.本文首先对该方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2002年南中国海域实验... 讨论了多途时延估计方法—WRELAX应用于提取爆炸声信号的多途结构.理论上此方法是有效的,但由于发射信号的畸变使得时延估计变得困难,与此同时信道多途的复杂化也将降低其性能.本文首先对该方法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2002年南中国海域实验数据进行多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对爆炸声信号波形进行适当选取后,此方法是有效的并能得到一定精度的时延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多途结构 时间延迟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三维海底山地形对甚低频声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董阳 朴胜春 龚李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64-1470,共7页
复杂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对海洋声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海底山和弹性海底共同作用下的声传播特性可以为水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三维谱元法进行声传播数值模拟,从多途结构、界面波传播特性、三维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该复杂海洋环境... 复杂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对海洋声传播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海底山和弹性海底共同作用下的声传播特性可以为水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三维谱元法进行声传播数值模拟,从多途结构、界面波传播特性、三维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该复杂海洋环境下的甚低频声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海底山地形变化会引起传播过程中声信号的耦合转化从而激发深海海底界面波;影区内海底界面波相对能量最强,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界面波幅度呈指数衰减,而其他途径信号在一个波长内幅度几乎不变;海底山环境下的声传播会产生复杂的三维水平折射与散射现象,随着接收深度的增加地形变化引起的水平多途会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海底山 甚低频 时域声场 弹性海底 Scholte界面波 多途结构 三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