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定位、澄清和协调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骏 金晶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33,共11页
亚投行自筹建以来,就引发了各界关于其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会产生何种影响的广泛讨论。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系"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然而关于两者间负面关系的不利论调依然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考量的担忧固然荒谬,... 亚投行自筹建以来,就引发了各界关于其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会产生何种影响的广泛讨论。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系"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然而关于两者间负面关系的不利论调依然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考量的担忧固然荒谬,但出于竞争力比较的顾虑却应给予必要关注,澄清双方不存在逐底竞争等恶性关系。在良性关系的建立上,美、日等经济体的缺席对亚投行的影响有限,亚投行可以借鉴和采纳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体制的先进经验,在资金、经验和能力、信息和知识、人员和办事机构等方面相互补充,构建共益发展的新模式。在恶性关系的消除上,鉴于国际协调仍具有阶段局限性,亚投行可主动构筑逐底竞争"防火墙",并通过自我提升来消除外界对逐底竞争的顾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投行 多边开发银行 逐底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竞争、互补与合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仁真 杨心怡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6-72,162,共8页
亚投行是竞争性多边主义的典型案例。作为一个拥有新引领力量、新目标并以新运作方式面向21世纪新治理需求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存在“补充说”和“挑战说”的争议性解读。为了融入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亚投行积... 亚投行是竞争性多边主义的典型案例。作为一个拥有新引领力量、新目标并以新运作方式面向21世纪新治理需求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存在“补充说”和“挑战说”的争议性解读。为了融入多边开发银行体系,亚投行积极探索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当前,亚投行在遵循多边开发银行基本规律、核心原则和通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入联合多边倡议、设立协作平台机制等法律实践大力开展信息交换、知识共享以及联合融资业务。未来,亚投行还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完善知识网络和融资结构作为优先事项,推动多边开发银行体系的整体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多边主义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合作伙伴关系 多边开发银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多边开发银行和发展融资有关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高峰 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回顾过去多边开发银行在减贫与全球发展融资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减贫理论及其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分歧,最后探讨了多边开发银... 在回顾过去多边开发银行在减贫与全球发展融资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减贫理论及其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分歧,最后探讨了多边开发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积极有效地参与全球发展进程,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开发银行 减贫 融资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独立调查机制对多边开发银行公众问责制度的发展
4
作者 胡斌 曾文革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2,共13页
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多边开发银行职能不断扩张,其跨国规制也因此直接影响到主权国家内部的个人,然而,现有的国际组织责任制度阻碍了个人向前者直接追责。为此,多边开发银行尝试在组织内部建立独立调查机制,为个人提供问责渠道。作为国际... 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多边开发银行职能不断扩张,其跨国规制也因此直接影响到主权国家内部的个人,然而,现有的国际组织责任制度阻碍了个人向前者直接追责。为此,多边开发银行尝试在组织内部建立独立调查机制,为个人提供问责渠道。作为国际组织公众问责的开创性发展,独立调查制在为个人向国际组织问责提供渠道的同时,也在银行发展职能履行与个人基本权益维护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然而,独立调查机制仍存在不足,表现为:问责实体依据局限于银行内部政策、问责机制忽略问题解决、问责独立性受管理层掣肘。增强决策透明度、以合法审查取代合规审查、强化调查机制问题解决功能、保证调查机制独立决策权是未来多边开发银行公众问责制完善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开发银行 跨国规制 公众问责 独立调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边开发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启动新的投资平台以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5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82,共1页
2023年6月23日,非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多家多边开发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推出新的卫生影响力投资平台,该平台将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15亿欧元优惠贷款或赠款,以扩大这些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覆盖面和范围,特别是协助向最脆弱... 2023年6月23日,非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多家多边开发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推出新的卫生影响力投资平台,该平台将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15亿欧元优惠贷款或赠款,以扩大这些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覆盖面和范围,特别是协助向最脆弱和缺医少药人口和社区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该平台政策协调工作,负责确保融资决策与国家卫生重点和战略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投资银行 多边开发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 优惠贷款 融资决策 中低收入国家 投资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多边发展融资体系:地位与角色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梅波 韦晓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3,共9页
战后多边发展融资在减贫、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全球及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有效提升中国在多边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应一方面通过提高在多边开发银行中的股权、建立信托基金和拓宽合作领域等... 战后多边发展融资在减贫、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全球及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有效提升中国在多边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应一方面通过提高在多边开发银行中的股权、建立信托基金和拓宽合作领域等手段,提高在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筹划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具有南南合作特色、可以发挥自身更大作用的多边开发银行,充分发挥作为新兴大国在世界减贫和发展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开发银行 融资体系 发展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多边发展体系——从受援者到贡献者 被引量:7
7
作者 叶玉 《国际展望》 2013年第3期45-62,136-137,共18页
尽管仍是全球多边发展体系中最大的受援国之一,中国作为多边发展体系贡献者的角色正逐步上升。中国参与全球多边发展体系经历了一个由远及近、由旧及新的发展历程。尽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但中国参与全球多边发展体系仍存在两个不足... 尽管仍是全球多边发展体系中最大的受援国之一,中国作为多边发展体系贡献者的角色正逐步上升。中国参与全球多边发展体系经历了一个由远及近、由旧及新的发展历程。尽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但中国参与全球多边发展体系仍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资金贡献尽管增长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二是知识贡献影响深远但多为自身经验外溢而非主动塑造。导致这两方面不足并可能在未来严重制约中国对全球发展体系的参与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中国自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外援政策强调经济利益优先,中国自身历史文化传统限制,改革现有多边发展机构面临重重困难,中国援外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内部协调等。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压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对全球多边发展体系的未来参与可能呈现两个趋势,一是逐渐将关注重点从传统机制转向新兴机制,二是加大知识贡献力度在传统机制内部创新援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发展体系 联合国 多边开发银行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政”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倾向的研究
8
作者 许高峰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3,共3页
一段时间以来,“良政”(GoodGovernance)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领域一项主要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工具,也成为全球发展融资推动的主要目标和附加条件。本文主要目的是为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国际货币基金、... 一段时间以来,“良政”(GoodGovernance)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领域一项主要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工具,也成为全球发展融资推动的主要目标和附加条件。本文主要目的是为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国际货币基金、世行、亚行这样的多边机构推行“良政”概念及其政策演变,认清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良政”政策的根本目的,以利于发展中国家增强认识和防范这一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改革 “良政” 多边开发银行 发展援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项--亚投行的缘起、设计与创新 被引量:8
9
作者 杜心蕾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8,157,158,共22页
亚投行从倡议发起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多边开发体系的排他性是亚投行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而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自信为发起亚投行奠定了基础。原有的多边开发体系在权力结构以及规范上排他性较强,无法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与... 亚投行从倡议发起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多边开发体系的排他性是亚投行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而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自信为发起亚投行奠定了基础。原有的多边开发体系在权力结构以及规范上排他性较强,无法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与需求,因此中国发起亚投行对原有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为了汇聚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利益,在设计上,亚投行遵循主流制度与规范,并且与主导国家以及主流制度建立了伙伴关系,增强了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亚投行将主要职能领域聚焦于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的、原有制度贡献不足的基础设施领域,在贷款融资条件与组织机制上体现出一定创新,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当地基础设施、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提供了更切合其利益需求的新选项。亚投行实施的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对多边开发体系起到了一定的改革与完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投行 国际体系 多边开发银行 规范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投行对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结构性影响——国家能力排序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惟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6-179,共14页
2015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在新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后发现,亚投行成立后,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将出现局部结构性改变,中国的影响力大于其所受到的影响,成为体系内新的主导国家。但是,美、德、英、法、意、日... 2015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在新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后发现,亚投行成立后,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将出现局部结构性改变,中国的影响力大于其所受到的影响,成为体系内新的主导国家。但是,美、德、英、法、意、日六国的能力仍然是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之最强,体系的核心排序没有变化;美、日两国能够承受不加入亚投行带来的风险,而没有加入亚投行的非主导国家的地位则受到了伤害。中国若要巩固在体系内的主导地位,必须加强与美、德、英、法、意、日之间的合作,推动多个新的多边开发银行的建立,促进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投票权改革;同时,也要让亚投行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增加亚投行的融资手段,防止"搭便车困境"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国际发展融资体系 多边开发银行 社会网络分析 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