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出电流-单周控制汽车LED电源设计
1
作者 张留洋 杨海强 +1 位作者 王艳波 周游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为提高汽车LED电源在负载波动情况下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满足汽车LED电源良好的恒流特性需求,基于输出电流能够迅速反应出负载变化的特点,将输出电流直接引入到传统的单周控制(OCC)中以改善汽车LED电源的负载瞬态响应性能,提出输出电流... 为提高汽车LED电源在负载波动情况下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满足汽车LED电源良好的恒流特性需求,基于输出电流能够迅速反应出负载变化的特点,将输出电流直接引入到传统的单周控制(OCC)中以改善汽车LED电源的负载瞬态响应性能,提出输出电流-单周控制(OC-OCC)汽车LED电源。分析了汽车LED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时序,推导出输出电流信号与开关管占空比信号的关系表达式,利用PSIM仿真软件搭建OC-OCC汽车LED电源的仿真电路并分析其动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OC-OCC汽车LED电源具有更快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有效解决了传统OCC汽车LED电源瞬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电流控制 单周控制 汽车LED电源 瞬态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快控电源的改进灰色预测滑模电流控制
2
作者 黄海宏 陈昭 王海欣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17-5329,共13页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控制的重要装置。EAST快控电源采用多个H桥逆变支路并联工作模式,电源的总输出电流对参考电流的快速跟踪控制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的平衡控制,而各个并联支...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控制的重要装置。EAST快控电源采用多个H桥逆变支路并联工作模式,电源的总输出电流对参考电流的快速跟踪控制直接影响等离子体的平衡控制,而各个并联支路的输出电流一致性对支路稳定工作十分重要。为加快EAST快控电源输出电流动态响应速度和保证各个支路电流平衡,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灰色预测新型快速变幂次趋近率滑模控制方法,实现EAST快控电源输出电流的良好控制。为加快输出电流响应速度,在总输出电流反馈环节加入改进灰色预测,根据输出电流的凹凸性和积分思想对灰色预测背景值进行重构,将预测值加入到原始序列替换旧信息以实现滚动预测,可以有效提高输出电流的预测精度。设计以总电流跟踪参考电流和支路电流均衡为控制目的滑模面,提出一种新型快速变幂次趋近率以加快滑模系统的收敛速度。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方法对比其他传统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支路电流一致性和更快的输出电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 输出电流 灰色预测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C输出电流反馈型虚拟同步控制技术
3
作者 郭力 黄玉辉 +4 位作者 李霞林 周旭 庞秀岚 李晓峰 王洵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基于输出功率反馈的虚拟同步机(VSG)技术在网侧故障时,难以保持电压源暂态特性并实现精准暂态冲击电流限制,同时极易出现暂态同步失稳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源型变流器(VSC)输出电流反馈型VSG技术。外环控制直接采用VS... 基于输出功率反馈的虚拟同步机(VSG)技术在网侧故障时,难以保持电压源暂态特性并实现精准暂态冲击电流限制,同时极易出现暂态同步失稳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源型变流器(VSC)输出电流反馈型VSG技术。外环控制直接采用VSC输出电流作为反馈控制量,不仅能实现构网和电压/频率主动支撑功能,还能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外环控制具备稳定平衡点,降低暂态同步失稳风险,同时还能实现稳态下的电流限幅控制。电压内环采用基于相量分析的虚拟阻抗自适应选取方法,依赖就地量测信息进行虚拟阻抗快速自适应调整,以抑制故障瞬间暂态冲击电流。在PSCAD/EMTDC中搭建详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构建相应的物理验证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好地抑制故障瞬间暂态冲击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虚拟同步控制 输出电流反馈 自适应虚拟阻抗 故障穿越 暂态冲击电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控制传送器的电可调梯形滤波器
4
作者 曹丽华 彭良玉 +1 位作者 周细凤 黄满池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期184-186,共3页
利用电流控制传送器(CCCII)实现浮地和接地电感,而无源器件只有接地电容,通过调制CCCII的偏置电流,可以调整等效电感的大小。使用这种等效电感来设计5阶梯形Butterworth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时使用较少的无源器件,并且中心频率具有电可调性... 利用电流控制传送器(CCCII)实现浮地和接地电感,而无源器件只有接地电容,通过调制CCCII的偏置电流,可以调整等效电感的大小。使用这种等效电感来设计5阶梯形Butterworth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时使用较少的无源器件,并且中心频率具有电可调性。进行PSPICE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传送器 电流模式 低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8
5
作者 郭小强 邬伟扬 +2 位作者 顾和荣 王立乔 赵清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 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控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揭示其本质,建立了系统线性控制模型,推导出系统特征方程,根据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得出重要结论:并网逆变器LCL接口直接输出电流无论采用P、PI还是PID控制,系统均不稳定。该问题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在LCL上串联电阻,以增大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在系统线性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电阻三种可能的串联位置,深入分析了电阻大小、调节器参数以及稳定裕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得出精确量化的结论,最后探讨了系统非线性因素如开关动作和过调制饱和等对结论有效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LCL 接口 直接输出电流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充放时序SIDO开关变换器电流型变频控制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明智 林润泽 +3 位作者 周述晗 冯沛 李欢 王登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mode 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C-VF)技术.首先,具体描述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的工作原理,并推导主电路开环传递函数;进一步构建闭环小信号模型,推导闭环交叉阻抗,详细分析不同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下变换器的交叉影响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相较于共享充放时序,独立充放时序C-VF CCM SIDO buck变换器减小了交叉影响,改善了负载瞬态响应性能;当两支路负载电压不等时,减轻某一支路负载可以降低该支路的交叉影响;当两支路输出电压相同但负载不同时,重载支路对轻载支路的交叉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充放时序 单电感双输出 电流型变频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混合控制策略的宽输出双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健 石迪 +2 位作者 刘松林 熊嘉鑫 宋豪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2,共13页
针对宽输出电压范围应用中传统频率控制的LLC型谐振变换器存在开关频率调节范围宽、循环电流大及难实现高效运行等问题,提出1种具有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策略的双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以适用于较宽输出电压范围。其由2个全桥LLC型... 针对宽输出电压范围应用中传统频率控制的LLC型谐振变换器存在开关频率调节范围宽、循环电流大及难实现高效运行等问题,提出1种具有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策略的双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以适用于较宽输出电压范围。其由2个全桥LLC型谐振变换器共用1个桥臂组合而成,输出电压通过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进行调节,使该谐振变换器实现4倍电压增益范围以获得较宽输出电压,同时解决传统频率控制中循环电流过大及在移相控制移相角小时的软开关不能实现问题,提升系统效率。该转换器开关频率工作在谐振频率点,电压增益与负载无关且有助于磁性元件设计,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最后给出详细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定频移相-定频PWM混合控制 输出范围 零电压开关 电流关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电流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轶涵 韦徵 龚春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9,共7页
级联式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保证各级变换器自身以及系统集成后变换器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各级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的设计需要统一考虑。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Buck变换器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高频、大功率场... 级联式变换器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为了保证各级变换器自身以及系统集成后变换器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各级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及控制环路的设计需要统一考虑。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作为Buck变换器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高频、大功率场合,且相比较电压型控制方法,平均电流型控制可以使变换器获得更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本文以平均电流控制型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为例,揭示了该型变换器闭环输出阻抗与控制环路参数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电流电压环路补偿网络的参数设计依据,在确保单级变换器本身的动态和稳态特性前提下,通过约束前级DC-DC变换器闭环输出阻抗尖峰,从而保证系统集成后稳定可靠工作。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级联式变换器 输出阻抗 平均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焊逆变器输出电流本脉冲反馈控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都东 韩赞东 +1 位作者 张前 张人豪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提出了基于输出电流瞬态信息处理的逆变器脉宽调制方法(即本脉冲PWM控制),可在整个电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焊接电流的无超调快速控制,既满足了各种焊接工艺要求,又保证了逆变器的运行可靠性。本文阐述了其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及系... 提出了基于输出电流瞬态信息处理的逆变器脉宽调制方法(即本脉冲PWM控制),可在整个电弧负载变化范围内实现焊接电流的无超调快速控制,既满足了各种焊接工艺要求,又保证了逆变器的运行可靠性。本文阐述了其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及系统静、动态性能的数学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电源 反馈控制 电弧焊 逆变器 输出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的MC-PMSM矢量控制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红娟 苏国庆 +1 位作者 刘伯华 杨冬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针对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SVM-HCC)方法存在的缺点,如虚拟整流环节在零矢量导通期间,虚拟逆变环节的输出电流滞环控制失效,提出了将虚拟整流环节中的零矢量用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来合成的思想。该方法将空间矢量的60&#... 针对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SVM-HCC)方法存在的缺点,如虚拟整流环节在零矢量导通期间,虚拟逆变环节的输出电流滞环控制失效,提出了将虚拟整流环节中的零矢量用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来合成的思想。该方法将空间矢量的60°相区分为两个30°相区,使用不同的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使虚拟直流环节具有有效直流电压,从而有效控制电动机电流。对MC-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SVM-HCC方法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析和试验研究。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将虚拟整流环节中的零矢量用两个互补的非零矢量来合成后,采用SVM-HCC的矩阵变换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好的网侧性能,而且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波形的正弦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永磁同步电动机 输入电流空间矢量调制-输出滞环电流控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输入并联输出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无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曾进辉 孙志峰 +1 位作者 雷敏 兰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44-2155,共12页
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中的独立输入并联输出双有源全桥(dual-active-bridge,DAB)DC-DC变换器的功率平衡问题,基于双重移相控制(dual phase shift,DPS)提出一种无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策略,可保证系统各相... 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中的独立输入并联输出双有源全桥(dual-active-bridge,DAB)DC-DC变换器的功率平衡问题,基于双重移相控制(dual phase shift,DPS)提出一种无电流传感器均流控制策略,可保证系统各相DAB模块在参数不匹配或输入电压幅值不相等时能实现传输功率的自动平衡。该方法通过扰动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估算,并完成各相并联输出模块的逐级自动均流,从而实现各DAB并联模块的功率平衡控制;相比传统的单移相均流控制方法,提高了变换器运行效率的同时简化了系统电路降低成本。以两相独立输入并联输出系统为例,搭建10kW实验平台进行稳态和暂态实验,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变换器 独立输入并联输出 双重移相 电流传感器 均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瑶 徐利梅 +1 位作者 李爱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3-651,共9页
通过对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的描述,推导了三个电感电流边界,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采用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 通过对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的描述,推导了三个电感电流边界,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采用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变化参数的分岔行为。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从稳定的周期1工作状态到不稳定工作状态,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到断续导电模式转移的分界线方程,并利用参数空间映射图对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域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路参数变化,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发生了倍周期分岔和混沌,且运行轨道与三个边界碰撞后产生不同的分岔路由,包括周期数倍增和工作模式转移。最后,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电路,时域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 单电感双输出 离散迭代映射模型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谷值电流型变频控制CCM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国华 冉祥 +2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徐顺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15-7025,共11页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SIDO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时序,得到开关频率与主电路参数以及谷值电流参考值的关系式。采用时间平均等效电路建模方法,推导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控制–输出、控制–电感电流、交叉影响阻抗等传递函数。建立FVCM变频控制CCMSIDO 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计算闭环输出阻抗和交叉影响阻抗传递函数,并从负载瞬态性能和交叉影响特性两方面,与传统的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相比,FVCM变频控制提高了CCMSIDOBoost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抑制了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谷值电流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直接输出反馈滑模模糊控制电流变阻尼器减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良斌 陈大跃 孙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31-1936,共6页
针对多层结构电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运动状态难以完全实时测量、外界扰动和系统参数摄动界限难以准确估计以及阻尼器连续可调的特点,提出了半主动直接输出反馈滑模模糊控制策略.它是利用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梯度参数,... 针对多层结构电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运动状态难以完全实时测量、外界扰动和系统参数摄动界限难以准确估计以及阻尼器连续可调的特点,提出了半主动直接输出反馈滑模模糊控制策略.它是利用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梯度参数,根据滑模到达条件和电流变阻尼器最大可控阻尼力设计输出反馈滑模模糊控制器,而可控屈服阻尼力对主结构做负功控制规则以保证主结构最佳减振.仿真分析表明,半主动滑模模糊控制电流变阻尼器减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直接输出反馈 滑模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变智能半主动悬架的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成 陈大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0,共6页
对带有电流变智能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一种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器。根据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面矩阵,实现控制与外界扰动完全解耦。仿真分析了多种激励信号下隔振质量的响应及半主动悬架系统在系统参数摄... 对带有电流变智能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一种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器。根据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面矩阵,实现控制与外界扰动完全解耦。仿真分析了多种激励信号下隔振质量的响应及半主动悬架系统在系统参数摄动下的鲁棒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隔振效果要远好于最优被动系统,而且对外界扰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系统参数摄动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半主动悬架 电流变阻尼器 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电流–电容电压纹波控制单电感双输出CCM Buck变换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80-3287,共8页
为研究减小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的控制方法,该文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SIDO 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工作原理和开关状态,推导出... 为研究减小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的控制方法,该文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SIDO 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工作原理和开关状态,推导出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并建立了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功率级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容电流–电容电压纹波控制(capacitor current and capacitor voltage ripple controlled,CCVR) SIDO CCM Buck变换器,对其控制原理进行阐述,并建立了小信号模型。进一步地,分析了变换器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峰值电流型控制(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led,PCM) SIDO CCM Buck变换器,CCVR SIDO CCM Buck变换器可有效减小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最后,由设计的CCVR SIDO CCM Buck变换器实验电路,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电容电压纹波控制 单电感双输出 连续导电模式 交叉影响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输出电流馈电推挽变换器的电流反馈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楹 仲崇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83-218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输出BUCK电流馈电推挽变换器的电流反馈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等效于可变权系数的加权电压控制方法,其通过将反馈变量采样点由输出支路转移至变压器原边输入端并利用电感电流加以补偿从而实现对各支路输出电压的均...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输出BUCK电流馈电推挽变换器的电流反馈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等效于可变权系数的加权电压控制方法,其通过将反馈变量采样点由输出支路转移至变压器原边输入端并利用电感电流加以补偿从而实现对各支路输出电压的均衡调节.这一控制方法在简化反馈环节的同时改善了各支路输出电压的负载调整特性.分析过程考虑了主要的传导损失.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馈电推挽变换器 平均大信号模型 多输出 电流反馈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控制的电流互感器取能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宁杰 王磊 +3 位作者 张佰富 任春光 杨宇 韩肖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取能电源在输电线路小电流时存在供能死区、大电流时CT铁芯深度饱和导致异常运行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阻抗控制式电流互感器取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取能CT等效电路模型,运用负载阻抗分析方法,对取能系统励磁特性问题展开... 针对电流互感器取能电源在输电线路小电流时存在供能死区、大电流时CT铁芯深度饱和导致异常运行状态的问题,提出一种阻抗控制式电流互感器取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取能CT等效电路模型,运用负载阻抗分析方法,对取能系统励磁特性问题展开研究;其次,给出阻抗控制式取能电路拓扑结构,并考虑不同原边电流工况的影响,对取能电流互感器提出阻抗调节控制策略;最后,搭建电流互感器取能综合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容性阻抗运行特性的调节,显著提升了小电流工况下的系统取电功率,而在大电流工况下,感性阻抗运行特性使得铁芯的饱和状态得到抑制,可向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和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阻抗控制 动态调节 抑制饱和 稳定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Z源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电流误差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宇豪 李文真 +2 位作者 肖海峰 贺昱曜 康雪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降低准Z源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误差,提出一种模型预测电流误差控制方法。首先,在充分分析电压矢量对被控量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适合各被控量的电压矢量组合方式。然后,利用电流对称控制思想保证电感电流关于其参考指令... 为降低准Z源逆变器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误差,提出一种模型预测电流误差控制方法。首先,在充分分析电压矢量对被控量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适合各被控量的电压矢量组合方式。然后,利用电流对称控制思想保证电感电流关于其参考指令对称。最后,采用电压矢量抵消原理使输出电流幅值逼近其目标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大幅降低电感电流脉动和输出电流谐波含量;证明了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准Z源逆变器的控制精度,简化了对权重系数的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准Z源逆变器 电感电流脉动 输出电流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不平衡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代杰 奚鑫泽 +1 位作者 高贯斌 郭成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5-2103,共9页
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间谐波将会直接影响电网电能质量,且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间谐波现象的产生还极有可能诱发电力系统的失稳。为此,分别针对三相不平衡故障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直... 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间谐波将会直接影响电网电能质量,且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间谐波现象的产生还极有可能诱发电力系统的失稳。为此,分别针对三相不平衡故障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扰动的逆变器间谐波电流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扰动频率下的间谐波分量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在电网发生三相不平衡故障时,进一步探究有功功率二倍频分量与直流母线电压高频波动的关系。同时,对该工况下并网电流间谐波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并采用有功功率致稳控制实现对间谐波电流的抑制。最终,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间谐波产生机理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间谐波电流 直流母线电压波动 间谐波抑制 输出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