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阻流环的分布特征及突破开采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秀田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仲平 谢向东 贾蕾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周期稠油性质、渗流特征以及阻流环影响下的黏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优先采出,重质组分留下,在近井带40~60 m处形成以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阻流环;阻流环的宽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阻流环会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了油藏中流场的分布特征,对远井区稠油的渗流起到遮挡作用,导致井间的原油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消除阻流环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基于阻流环分布的“前置降黏+高压搅动”“高效降黏+气体增能”2类释放产能促效引效开采技术。研究成果为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吞吐 稠油油藏 阻流环模式 四场分布 降黏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周期注入强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冯祥 宫汝祥 李敬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1期64-67,84,共5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一种海上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发中进行了多轮次吞吐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合理表征了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机理,引入变异系数概念,得出影响多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注入强度、转周...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一种海上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发中进行了多轮次吞吐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合理表征了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机理,引入变异系数概念,得出影响多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注入强度、转周时机、注入温度、周期递增率。基于典型油田的油藏特征,以周期产出投入比为评价指标,形成不同累产油和存气率条件的计算样本,回归得到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多周期最佳注入强度,用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优化进行校正,绘制成优化图版,准确高效地得到合理注入参数,提高多轮次吞吐热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多轮次吞吐 影响因素 参数优化 开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后复合注气增油机理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小哲 赵健 +3 位作者 高旺来 蒲雅男 李成格尔 高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注气吞吐生产效果,针对水驱后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接续注入不同气体或不同气体复合的吞吐增油机理认识不清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维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正对井和反五点井网的数值模拟,采用不同轮次采油量和原油组分对...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注气吞吐生产效果,针对水驱后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接续注入不同气体或不同气体复合的吞吐增油机理认识不清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维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正对井和反五点井网的数值模拟,采用不同轮次采油量和原油组分对比分析、渗流过程研究等手段,分析了减氧空气、二氧化碳、天然气等不同气体在稠油油藏吞吐过程中的驱油和洗油机理。结果表明:减氧空气吞吐以堵水为主,多轮次后水线容易突破而较快失效;前置二氧化碳段塞后续注入减氧空气的复合吞吐,发挥了堵水和驱替剩余油的协同作用;先注入减氧空气后注入天然气的复合吞吐,溶解了近井区域重质原油组分,起到了增能、降黏和疏通孔隙的多重作用。10轮次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明确了3种气体及其复合吞吐的增油机理,得到现场实际井的验证,可供类似稠油油藏气体吞吐提高采收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复合吞吐 多轮次吞吐 二氧化碳 减氧空气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孟高 沈国华 +2 位作者 谢风猛 刘建 郭卫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54,共2页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家寺油田 单10块 稠油油藏 剩余油 挖潜措施 多轮次吞吐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化学堵调降黏复合驱油体系构建及驱油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昕 姚秀田 +4 位作者 夏海容 张仲平 崔文富 王吉涛 孟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稠油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后,井间存在热连通和高耗热通道,热效率低,开发效果差。化学堵调降黏复合驱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有效开采接替技术,研究其复合驱油机理对于指导油田现场项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试验区油藏特征,筛选化学剂,... 稠油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后,井间存在热连通和高耗热通道,热效率低,开发效果差。化学堵调降黏复合驱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有效开采接替技术,研究其复合驱油机理对于指导油田现场项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试验区油藏特征,筛选化学剂,构建化学堵调降黏复合驱油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稠油化学堵调降黏复合驱油体系的驱油机理,结果表明高黏度堵调剂降低油水流度比,提高小孔径孔隙剩余油的动用程度,有效抑制黏性指进,起到改善流度、调整流场的作用;降黏剂吸附在原油表面,改善油相流动能力,提高驱油效率,同时乳液液滴卡堵相应尺寸喉道,提高窜流通道的渗流阻力,扩大波及范围,起到乳化降黏、乳液调剖作用;堵调剂降黏剂协同增效,堵调剂提高了降黏剂的乳化能力,促进降黏剂进入低渗透区,提高整体动用,堵调剂动用边部剩余油、降黏剂动用残余油,显著降低剩余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驱油机理 矿场试验 稠油 协同增效 多轮次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热采井注采分离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司念亭 王旭东 +3 位作者 冯硕 李辉 郭雯霖 王曼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2,I0004,共5页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热采井注入段和采出段未采取有效的分隔措施,造成储层动用程度不均衡,多轮次吞吐过程中易出现砂卡、砂埋等问题,开展了热采井注采分离一体化技术研究,并研制了关键配套工具。该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优化注采参数及水平...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热采井注入段和采出段未采取有效的分隔措施,造成储层动用程度不均衡,多轮次吞吐过程中易出现砂卡、砂埋等问题,开展了热采井注采分离一体化技术研究,并研制了关键配套工具。该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优化注采参数及水平段注采段长度,合理布置高温插入密封器、高温注入阀及采出阀,达到合理配置注采资源,实现精细化注采。该工艺技术不仅能实现水平段分段均匀注汽、提高水平段动用程度,而且能有效降低井筒出砂的风险,二次滤砂延长热采井寿命,提高热采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渤海油田稠油热采井中应用,周期产油6515 t,与上周期相比增油1520 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注采分离一体化技术为渤海油田热采井精细、高效开采,防砂、治砂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热采井 多轮次吞吐 注采分离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