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git多路径模型下的机场陆侧交通动态瓶颈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祥芬 唐淑珍 +1 位作者 赵安利 宋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507-13514,共8页
为缓解机场的交通拥堵,构建考虑综合延误的Logit多路径分配模型识别机场陆侧交通需求变化时动态瓶颈。首先,构建考虑美国联邦公路局(bureau of public road,BPR)函数和Webster延误的综合延误模型;然后,考虑道路网络和出行网络之间的耦... 为缓解机场的交通拥堵,构建考虑综合延误的Logit多路径分配模型识别机场陆侧交通需求变化时动态瓶颈。首先,构建考虑美国联邦公路局(bureau of public road,BPR)函数和Webster延误的综合延误模型;然后,考虑道路网络和出行网络之间的耦合作用,采用Logit多路径模型对起讫点之间的交通量进行动态分配,以道路饱和度为判定标准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动态瓶颈进行识别。并对比考虑不考虑过境交通时的陆侧交通瓶颈变化。结果表明,同一交通需求下,不考虑过境交通对陆侧交通的影响时瓶颈路段均有所减少,且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瓶颈路段减少的越多。可见,此算例可以更好地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并为缓解首都国际机场交通拥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t多路径模型 动态瓶颈识别 机场陆侧交通 道路饱和度 交通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镜像多路径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照军 傅敏辉 +1 位作者 黄琼 冯鸿奎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针对传统四路径模型存在的平面近似误差问题,提出了海面舰船目标复合散射的镜像多路径模型。该模型合理解释了目标下方粗糙海面镜像反射单元斜率缓变对耦合散射的影响。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这种包含船海各部分散射单元的振幅和相位信息的... 针对传统四路径模型存在的平面近似误差问题,提出了海面舰船目标复合散射的镜像多路径模型。该模型合理解释了目标下方粗糙海面镜像反射单元斜率缓变对耦合散射的影响。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这种包含船海各部分散射单元的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场叠加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海上舰船目标散射特征的识别和SAR图像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 舰船 复合散射 多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径模型对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晓畅 王永昌 刘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573,共8页
为了克服多路径效应对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影响,提出一种相位融合算法.首先建立多路径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多路径效应引起的相位误差,得出了该效应引起的相位误差主要发生在反射率变化剧烈的地方,其除了与邻域内每点的真相位... 为了克服多路径效应对相位测量轮廓术的影响,提出一种相位融合算法.首先建立多路径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多路径效应引起的相位误差,得出了该效应引起的相位误差主要发生在反射率变化剧烈的地方,其除了与邻域内每点的真相位值和真反射率有关外,还与扫描的方向有关的结论;然后基于该分析推导出相位融合算法,沿X,Y方向扫描分别得到2组相位值,再根据物体表面反射率的变化对2组相位进行融合,完成相位的修正.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投射大量的编码图片,由多路径效应引入的相位误差仍然存在且不可忽略,采用文中算法可以有效地使相位误差减小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式三维测量 相位测量轮廓术 多路径模型 相位误差 相位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GNSS多路径误差模型的性能分析
4
作者 周厚香 王小亚 周莹莹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8,共9页
针对3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信号多路径误差削弱算法,包括恒星日滤波模型、等分辨率多路径半天球模型和等面积多路径半天球模型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削弱性问题,利用2组不同实验环境下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分析3种多路径误差... 针对3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信号多路径误差削弱算法,包括恒星日滤波模型、等分辨率多路径半天球模型和等面积多路径半天球模型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削弱性问题,利用2组不同实验环境下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分析3种多路径误差模型的表现。结果显示,在开阔环境下,3种模型结果较一致,相比于原始的定位模型,3种多路径误差模型的定位精度均显著提高;在抗干扰能力较弱的单频低成本接收机所在的云南省丽江市高速公路变形监测环境下,恒星日滤波模型的定位精度显著高于等分辨率和等面积多路径半天球模型结果;相比于等分辨率多路径半天球模型,恒星日滤波定位残差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东、北和高程方向分别平均减少0.91 mm、1.51 mm和2.95 mm,对应的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8.04%、20.91%和21.55%;相比于等面积多路径半天球模型,恒星日滤波的RMSE在东、北和高程方向分别平均减少1.09 mm、1.83 mm和3.25 mm,对应的平均减少率分别为21.65%、25.47%和23.74%。结果可为后续大规模GNSS测站多路径效应修正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误差 恒星日滤波 等分辨率多路径半天球模型 等面积多路径半天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改进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潘晓锋 左志 赵胜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传统的多路径分配模型只考虑路径的出行时间而忽略交通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无法考虑出行者主观因素对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Logit模型的IIA特性.本研究考虑出行者在路径选择情况下的有限理性因素,并试图克服Logit模型的缺点,结合前景理... 传统的多路径分配模型只考虑路径的出行时间而忽略交通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无法考虑出行者主观因素对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Logit模型的IIA特性.本研究考虑出行者在路径选择情况下的有限理性因素,并试图克服Logit模型的缺点,结合前景理论和Probit模型,建立了改进的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结合拥挤收费政策,以一个算例分析模型参数变化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最后在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得到近似最优收费标准.结果表明,模型能够体现路网中交通流的分配,也能体现拥挤收费政策对路网流量的影响;参数θ越大,主导路径的优势越明显,当θ等于1.5时,近似最优收费标准为1.1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多路径分配模型 前景理论 PROBIT模型 拥挤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角雷达跟踪时的多路径散射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瑜 李玲玲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83-86,91,共5页
要提高低角雷达跟踪目标的精度 ,就需要考虑由于地、海表面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的影响。需要弄清产生多径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建立多径效应的数学模型 ,以便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抑制。本文给出了镜反射和漫散射引起的多径效应的代表性模... 要提高低角雷达跟踪目标的精度 ,就需要考虑由于地、海表面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的影响。需要弄清产生多径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建立多径效应的数学模型 ,以便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抑制。本文给出了镜反射和漫散射引起的多径效应的代表性模型 ,以及考虑表面粗糙度、遮蔽效应等影响的修正粗糙面漫散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雷达跟踪 多路径散射模型 镜反射 漫散射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顾及时空变化的BDS PPP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
7
作者 罗浩 范永昭 +4 位作者 叶世榕 夏凤雨 李昭 沙智敏 江俊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09,共6页
根据BDS GEO、IGSO、MEO三种星座卫星轨道运行特性,使用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模型(multi-point hemispherical grid model,MHGM)和恒星日滤波(sidereal filtering,SF)方法建立BDS混合星座的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使用该模型改正多路径... 根据BDS GEO、IGSO、MEO三种星座卫星轨道运行特性,使用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模型(multi-point hemispherical grid model,MHGM)和恒星日滤波(sidereal filtering,SF)方法建立BDS混合星座的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使用该模型改正多路径误差后,BDS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载波相位验后残差显著减小,E、N、U方向定位精度分别提升41%、37%、38%,收敛速度整体提升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 多路径误差 精密单点定位 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模型 恒星日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MHM模型的观测值域多路径误差改正研究
8
作者 汤玲 梁四幺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8,64,共6页
为削弱多路径误差以提高GNSS定位精度,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多路径半天球图MHM进行组合构建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该组合模型首先基于“零均值”假设进行GNSS双差到单差的转换,然后利用EEMD尺度自动分解与重构精确提取单差残差序... 为削弱多路径误差以提高GNSS定位精度,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多路径半天球图MHM进行组合构建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该组合模型首先基于“零均值”假设进行GNSS双差到单差的转换,然后利用EEMD尺度自动分解与重构精确提取单差残差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最终构建MHM模型用于观测值域多路径误差的实时改正。静态多天实验结果表明,EEMD-MHM组合的多路径误差改正模能提高相邻观测间多路径误差序列的相关性,提高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精度,将多路径误差改正后的静态多天基线分量标准差STD稳定在1 mm以内,并且东北天方向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可分别提升75%、42.9%、62.5%,验证了该EEMD-MHM组合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观测值域改正 多路径误差建模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多路径半天球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T算法网络多路径流量的优化
9
作者 杨素英 王金城 朴红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9-101,104,共4页
提出一种多路径路由流量动态均衡算法,改进网络多路流量分配算法存在单目标路由的不足。该方法建立有向赋权拓扑结构的网络多路径分配数学模型,采用构造可能性系数的路径选择标准,引入QoS路径负载率和最小跳数作为目标变量导出合理分布... 提出一种多路径路由流量动态均衡算法,改进网络多路流量分配算法存在单目标路由的不足。该方法建立有向赋权拓扑结构的网络多路径分配数学模型,采用构造可能性系数的路径选择标准,引入QoS路径负载率和最小跳数作为目标变量导出合理分布负载的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最大负载率的增加幅度与最小时延算法和最小跳数算法相比更加平缓,网络负载率可控制在70%以下,传输延迟时间降低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径分配模型 网络流量 QOS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灾多逃生路径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苑亚南 朱希安 王占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当发生矿井水灾时,选择有效的逃生路径需要从突水点处水流特征、巷道结构信息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等方面加以考虑。为了避免逃生拥挤,建立了一种基于突水点水力学特性分析模型,水中逃生速度模型以及改进的D-K路径搜索算法相结合的多路径... 当发生矿井水灾时,选择有效的逃生路径需要从突水点处水流特征、巷道结构信息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等方面加以考虑。为了避免逃生拥挤,建立了一种基于突水点水力学特性分析模型,水中逃生速度模型以及改进的D-K路径搜索算法相结合的多路径逃生模型并进行研究。矿井突水发生后,通过水位上升的速度可以估计出突水点水灾程度,并对突水节点和路径进行筛选。人体在水位移动速度是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衰减的,通过对比巷道水位上升速度与移动速度判断该巷道是否可以作为有效逃生路径。从安全节点处向目标节点逃生时,在允许逃生的时间范围内,利用改进的D-K算法可以使井下人员选择更多的逃生路径,避免发生拥挤。结合王家岭矿井实例分析,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的逃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水力学特性 改进的D-K算法 多路径逃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三号新频点的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凯阳 邵搏 +2 位作者 熊帅 张键 雷哲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4-938,共5页
提出一种北斗三号新频点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并通过接收机天线群延时实验以及实测数据验证其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符合性。结果表明:1)实验使用的接收机天线符合DO-373天线群延时特性要求;2)在B1c/L1、B2a/L5和双... 提出一种北斗三号新频点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并通过接收机天线群延时实验以及实测数据验证其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符合性。结果表明:1)实验使用的接收机天线符合DO-373天线群延时特性要求;2)在B1c/L1、B2a/L5和双频组合情况下,BDS与GPS的多路径误差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DS与GPS多路径误差特性基本一致;3)BDS在B1c、B2a以及双频组合情况下的多路径误差特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多路径误差模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多路径误差模型 天线群延时 国际民航组织 双频多星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茂林 戚飞虎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65-1169,共5页
该文提出了自组织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方法.采用多视人脸样本对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其参数的初步估计值.在此基础上,裁剪那些状态之间的弱连接,将网络自组织成多路径的左右模型(MPLR).然后利用EM算法对参数重新进行估计... 该文提出了自组织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方法.采用多视人脸样本对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其参数的初步估计值.在此基础上,裁剪那些状态之间的弱连接,将网络自组织成多路径的左右模型(MPLR).然后利用EM算法对参数重新进行估计,得到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图.在检测阶段,通过求取最优状态序列和最大相似度的方法来判断.与伪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检测多视下的人脸,不只局限于垂直正面视.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隐马尔可夫模型 人脸检测 多路径左右模型 人脸图像识别 人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路网路段交通量综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臧晓冬 张树山 庞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研究了缺乏OD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综合预测的方法.利用灰色预测系统进行人口、社会经济预测,然后进行多元回归交通发生预测,再利用重力模型和FRATAR模型进行交通分布,最后采用多路径概率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结果表明:采用反推OD的方法,可减... 研究了缺乏OD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综合预测的方法.利用灰色预测系统进行人口、社会经济预测,然后进行多元回归交通发生预测,再利用重力模型和FRATAR模型进行交通分布,最后采用多路径概率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结果表明:采用反推OD的方法,可减少大规模OD调查的次数,减小资料处理的难度;利用灰色系统进行人口、经济预测,可有效地处理贫信息和离乱数据,在一定的预测时段内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段交通量 综合预测 灰色预测 多元回归 重力模型 FRATAR模型 多路径概率模型 交通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振动及耗能特性研究的弹塑性接触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健 高微 +1 位作者 张亚双 刘欲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1-1216,共6页
提出一种颗粒弹塑性接触的通用建模方法来研究颗粒系统的振动及耗能特性.构造颗粒法向塑性接触本构方程基本形式,并采用有限元法(FEM)获得无量纲本构关系;提出颗粒弹塑性细观接触加-卸载多路径模型,给出了颗粒塑性接触能量耗散的计算公... 提出一种颗粒弹塑性接触的通用建模方法来研究颗粒系统的振动及耗能特性.构造颗粒法向塑性接触本构方程基本形式,并采用有限元法(FEM)获得无量纲本构关系;提出颗粒弹塑性细观接触加-卸载多路径模型,给出了颗粒塑性接触能量耗散的计算公式.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简谐激励下颗粒系统的振动和耗能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颗粒使系统产生非线性振动,颗粒介质在系统进入共振区的前后均呈现出类似混沌的复杂非线性运动状态.颗粒间的法向塑性接触没有改变颗粒阻尼效应的主要耗能方式,但对颗粒动态接触行为及颗粒系统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介质 塑性接触 有限元法 离散单元法 无量纲本构方程 多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相控阵雷达低空测角精度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15
作者 刘鹏 寇鹏飞 赵凯恒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7,共9页
以提升舰载相控阵雷达低角探测精度为目标。建立了海面低空多路径模型、海面反射模型、相控阵雷达俯仰测角模型;通过仿真系统性分析了舰载相控阵雷达低空测角精度与测角方式、工作频率、波束指向、海况、波束宽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以提升舰载相控阵雷达低角探测精度为目标。建立了海面低空多路径模型、海面反射模型、相控阵雷达俯仰测角模型;通过仿真系统性分析了舰载相控阵雷达低空测角精度与测角方式、工作频率、波束指向、海况、波束宽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和和比幅测角方法、优化加权方式减小波束宽度、适当抬高测角和波束指向、采用多频点平滑测角等手段有利于低空测角精度的提升;提出一种综合利用上述因素的低空测角方法,取得了优异的实装应用效果,工程实用前景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多径效应 低角探测 多频点平滑 低空多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吞吐量的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知博 段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针对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聚类过程中,当层数为3~5层时,存在网络吞吐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分析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的无线电一阶模式,构建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当簇群请求节点接收到... 针对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聚类过程中,当层数为3~5层时,存在网络吞吐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分析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的无线电一阶模式,构建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当簇群请求节点接收到发送于簇头的码分多址编码与时分多址时隙后,转发数据并使其稳定传输;引入狼群算法建立路由路径,实现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优化.结果表明,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数为3~5时的网络吞吐量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群算法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 聚类路由算法 多路径衰落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 数据稳定性 多址编码 路径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前因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妮妮 李德智 +1 位作者 叶贵 杨佳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5,共12页
为系统归纳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前因研究现状,识别未来研究方向、发现促进理论发展的具体问题,基于55篇中文文献、85篇英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对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的前因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文献数量整体呈上... 为系统归纳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前因研究现状,识别未来研究方向、发现促进理论发展的具体问题,基于55篇中文文献、85篇英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对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的前因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已从多方面识别前因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团队(班组)互动、工作场所与工作设计、项目与组织管理以及家庭、行业与社会,但尚存概念不清晰、测量不明确的问题,前因因素对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解释尚且薄弱,主要采用的横断面问卷调查无法对因果关系作出推断。提出的安全行为前因的跨层次多路径整合模型可为建设项目员工安全行为前因的未来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员工安全行为 前因 文献综述 跨层次多路径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测雷达低仰角测角误差规律的研究
18
作者 陈登伟 吴海东 初晓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1期47-50,共4页
对精测雷达低仰角测角误差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精测雷达回波测量原理,并计算其天线差波束波瓣能量分布情况;研究雷达直射地物回波及地面遮挡对雷达跟踪目标的影响,并与传统多路径效应模型进行对比,得出传统多路径效应模型对雷达低仰角... 对精测雷达低仰角测角误差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精测雷达回波测量原理,并计算其天线差波束波瓣能量分布情况;研究雷达直射地物回波及地面遮挡对雷达跟踪目标的影响,并与传统多路径效应模型进行对比,得出传统多路径效应模型对雷达低仰角误差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最后结合精测雷达对地物回波的实测数据得出雷达低仰角测角误差的真实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低仰角测角误差 地物反射回波 地面遮挡效应 传统多路径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routing control design for traffic networks with multi-route choices
19
作者 罗莉华 葛颖恩 +1 位作者 陈继红 张方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807-1816,共10页
This work considers those road networks in which there are multi-route choices for bifurcation-destination(or origin-destination) pairs, and designs a real-time variable message sign(VMS)-based routing control strateg... This work considers those road networks in which there are multi-route choices for bifurcation-destination(or origin-destination) pairs, and designs a real-time variable message sign(VMS)-based routing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framework. The VMS route recommendation provided by the traffic management authority is directly considered as the control variable, and the routing contro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ol vector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route recommendations on flow distribution. In the MPC framework, a system optimum routing strategy with the constraints regarding drivers' acceptability with recommended routes is designed, which can not only meet the traffic management authority's control requirement but also improve driv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route guidance system. The simulation carried ou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routing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traffic congestion, reduces followers' time delay, and improves drivers' satisfaction with routing control in road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VMS-based routing control multi-route choice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system optimum drivers'accep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