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鬼像校正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苗苗 孟炳寰 +1 位作者 韩琳 洪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
根据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光学系统特点,分析了仪器的鬼像分布特性,结合光学设计软件CodeV与ZEMAX确定了产生严重鬼像的光学工作面,并对实验测得的鬼像图像进行了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鬼像畸变与视场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仪器全... 根据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光学系统特点,分析了仪器的鬼像分布特性,结合光学设计软件CodeV与ZEMAX确定了产生严重鬼像的光学工作面,并对实验测得的鬼像图像进行了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鬼像畸变与视场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仪器全视场鬼像位置和形变,并通过实测图像确定了原像和鬼像图像之间的能量衰减比,建立了仪器全视场的鬼像校正模型.最后分别对未饱和及过饱和图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此校正方法可以消除至少90%的鬼像杂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鬼像校正模型 鬼像位置 能量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轨图像配准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向光峰 黄禅 +4 位作者 孟炳寰 李双 韩琳 涂碧海 洪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高精度的图像配准是保证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轨数据有效性的关键.介绍了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基于光楔的偏振图像配准方法和基于地球参考网格的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性能的误... 高精度的图像配准是保证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轨数据有效性的关键.介绍了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基于光楔的偏振图像配准方法和基于地球参考网格的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性能的误差,并提出通过相对几何定标提高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性能.对比误差校正前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的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性能,证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角度、多光谱图像配准精度.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轨多角度、多光谱和偏振图像配准精度分别优于0.26 pixel、0.14 pixel和0.1 pix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在轨几何定标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探测 高分五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4
3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10 位作者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数据的测试光源变化提取方法研究
4
作者 叶晨 骆冬根 +6 位作者 李怡心 姚萍萍 王羿 向光峰 李扬 李双 洪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7-166,共10页
以卤钨灯积分球光源作为辐射源、用宽谱段陷阱探测器同步监测的传统稳定性参数测试方法存在光谱带宽不匹配、数据对齐困难等问题,导致测量准确性不能保证。因此提出用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自身的图像数据替代陷阱探测器监测数据的方案,对多... 以卤钨灯积分球光源作为辐射源、用宽谱段陷阱探测器同步监测的传统稳定性参数测试方法存在光谱带宽不匹配、数据对齐困难等问题,导致测量准确性不能保证。因此提出用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自身的图像数据替代陷阱探测器监测数据的方案,对多角度偏振成像仪12个通道数据分别进行小波分解,提取出各波段的光源能量变化用于稳定性测量数据校正,有效去除光源稳定性影响,提升仪器稳定度参数测量准确性。用该方案扣除光源波动后,载荷的非稳定性参数结果从0.153%减小至0.031%。提取出的同一波段三检偏方向光源辐射能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对多帧图像法信噪比计算结果提升更明显,有力证明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可用于各类成像型遥感仪器的稳定性参数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光电性能测试 小波分解 稳定性 陷阱探测器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帧转移型面阵CCD相机拖尾评价标准和校正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扬 骆冬根 +5 位作者 孙亮 李双 姚萍萍 向光峰 方璐璐 洪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9,共15页
为了有效校正装配帧转移型面阵CCD的星载偏振相机成像时产生的拖尾,开展拖尾程度评价标准和校正方法的研究。基于装配转移型面阵CCD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工作原理,分析了拖尾的产生机制和暗行法校正模型的特点,建立了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拍... 为了有效校正装配帧转移型面阵CCD的星载偏振相机成像时产生的拖尾,开展拖尾程度评价标准和校正方法的研究。基于装配转移型面阵CCD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工作原理,分析了拖尾的产生机制和暗行法校正模型的特点,建立了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拍摄积分球的拖尾仿真模型。结合仿真模型提出用拖尾区域的灰度标准差和平均梯度作为图像拖尾程度的评价标准,并用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评价标准提出了校正拖尾寻优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适应找出当前实验环境下校正拖尾所需的最合适暗行数量,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各通道校正后图像拖尾的灰度标准差百分比降幅为50.3%~89.9%,平均梯度百分比降幅为65.2%~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帧转移型面阵CCD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暗行法 拖尾 评价标准 寻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