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希清
温涛
潘兴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2期35-36,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及试验结果。
关键词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
大豆根腐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硫氰基甲烷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及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周晨
姜伟
+3 位作者
罗宁
郭炜
李惠霞
刘永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3-1572,共10页
在明确二硫氰基甲烷(MBT)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法测定其对线虫运动行为、蛋白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MBT处理后,线虫形态完整,但运动迟缓;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线虫的活动性显著降低,随后线虫逐...
在明确二硫氰基甲烷(MBT)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法测定其对线虫运动行为、蛋白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MBT处理后,线虫形态完整,但运动迟缓;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线虫的活动性显著降低,随后线虫逐渐死亡。高浓度MBT处理线虫后,线虫运动迟缓,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明显下降,较快出现死亡。MBT处理后,线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即出现显著降低,但受浓度的影响较小;随着MBT处理浓度的增大,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AChE活性下降最显著,且浓度越高活性下降幅度越大;CAT、GST和SOD活性也明显降低,低浓度即可造成较大幅度的下降。离体试验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MBT对二龄幼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0.5%MBT种衣剂对二龄幼虫和孢囊的防效分别为60.21%和63.18%。综合上述结果,推断二硫氰基甲烷通过破坏神经系统,抑制线虫运动,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相关酶活性,最终导致线虫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
硫
氰基
甲烷
大豆孢囊线虫
种衣剂
生理活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研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胡剑峰
黄建恒
沈慧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本文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制备10%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用流点法、黏度法选择了适合于该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与悬浮剂黏度的关系,研究木质素磺酸钠盐3A、农乳700号、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M和N复配对二...
本文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制备10%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用流点法、黏度法选择了适合于该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与悬浮剂黏度的关系,研究木质素磺酸钠盐3A、农乳700号、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M和N复配对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优配方。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悬浮率大于90%,离心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均为优,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
硫
氰基
甲烷
悬浮
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硫氰基甲烷与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
被引量:
7
4
作者
崔江宽
黄文坤
+3 位作者
彭焕
孔令安
李惠霞
彭德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0,共7页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测试2种主要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的新型种衣剂及其与常规种衣剂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处理。分别调查播种前、抽穗期和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及单...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测试2种主要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的新型种衣剂及其与常规种衣剂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处理。分别调查播种前、抽穗期和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及单孢囊卵量的变化,同时对小麦抽穗期的株高和收获时的千粒重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种衣剂对小麦进行包衣处理后均对该处理小区的孢囊及单孢囊卵量有抑制作用,其中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处理小区的单孢囊卵量减退率最高,防效分别达到37.59%和32.86%,实际增产率分别达到16.09%和26.40%;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2个处理,对抽穗期白雌虫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2.27%和70.29%,对孢囊的防效分别达到51.61%和50.74%;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种衣剂、甘农Ⅲ号种衣剂+吡虫啉(0.5∶0.5)联合种衣剂2个处理的小区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理论增产率分别达到40.35%和44.39%。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种衣剂可有效防控小麦孢囊线虫病害,不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适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小麦孢囊线虫
二
硫
氰基
甲烷
联合用药
噻虫嗪
杀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希清
温涛
潘兴东
机构
黑龙江省林甸县种子管理站
黑龙江省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及试验结果。
关键词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
大豆根腐病
防治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硫氰基甲烷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及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周晨
姜伟
罗宁
郭炜
李惠霞
刘永刚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3-157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654)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4YFWA0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D1401204-03)。
文摘
在明确二硫氰基甲烷(MBT)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法测定其对线虫运动行为、蛋白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MBT处理后,线虫形态完整,但运动迟缓;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线虫的活动性显著降低,随后线虫逐渐死亡。高浓度MBT处理线虫后,线虫运动迟缓,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明显下降,较快出现死亡。MBT处理后,线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即出现显著降低,但受浓度的影响较小;随着MBT处理浓度的增大,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AChE活性下降最显著,且浓度越高活性下降幅度越大;CAT、GST和SOD活性也明显降低,低浓度即可造成较大幅度的下降。离体试验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MBT对二龄幼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0.5%MBT种衣剂对二龄幼虫和孢囊的防效分别为60.21%和63.18%。综合上述结果,推断二硫氰基甲烷通过破坏神经系统,抑制线虫运动,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相关酶活性,最终导致线虫死亡。
关键词
二
硫
氰基
甲烷
大豆孢囊线虫
种衣剂
生理活性
酶活性
Keywords
Methylene bisthiocyanate
Soybean cyst nematode
Seed coatings
Physiological activity
Enzymatic activity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研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胡剑峰
黄建恒
沈慧芳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基金
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0B090400251)
文摘
本文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制备10%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用流点法、黏度法选择了适合于该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与悬浮剂黏度的关系,研究木质素磺酸钠盐3A、农乳700号、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M和N复配对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优配方。通过稳定性试验表明,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悬浮率大于90%,离心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均为优,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要求。
关键词
二
硫
氰基
甲烷
悬浮
剂
稳定性
Keywords
methylene bis thiocyanate
suspension concentrate~ stability
分类号
S482.2 [农业科学—农药学]
TQ450.6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硫氰基甲烷与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
被引量:
7
4
作者
崔江宽
黄文坤
彭焕
孔令安
李惠霞
彭德良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0,共7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4)
文摘
在田间自然情况下测试2种主要成分为二硫氰基甲烷的新型种衣剂及其与常规种衣剂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播种前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分别进行包衣处理。分别调查播种前、抽穗期和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及单孢囊卵量的变化,同时对小麦抽穗期的株高和收获时的千粒重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种衣剂对小麦进行包衣处理后均对该处理小区的孢囊及单孢囊卵量有抑制作用,其中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处理小区的单孢囊卵量减退率最高,防效分别达到37.59%和32.86%,实际增产率分别达到16.09%和26.40%;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使用和甘农Ⅲ号种衣剂单独使用2个处理,对抽穗期白雌虫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2.27%和70.29%,对孢囊的防效分别达到51.61%和50.74%;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种衣剂、甘农Ⅲ号种衣剂+吡虫啉(0.5∶0.5)联合种衣剂2个处理的小区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理论增产率分别达到40.35%和44.39%。甘农Ⅲ号种衣剂+灭菌唑(0.5∶0.5)联合种衣剂可有效防控小麦孢囊线虫病害,不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适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种衣剂
小麦孢囊线虫
二
硫
氰基
甲烷
联合用药
噻虫嗪
杀线剂
Keywords
seed-coatings
Heterodera avenae
Methylene(bis)thiocyanate
combination
Thiamethoxam
nematicides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李希清
温涛
潘兴东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硫氰基甲烷对大豆孢囊线虫毒性、防效及代谢的影响
周晨
姜伟
罗宁
郭炜
李惠霞
刘永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硫氰基甲烷悬浮剂研制
胡剑峰
黄建恒
沈慧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硫氰基甲烷与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
崔江宽
黄文坤
彭焕
孔令安
李惠霞
彭德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