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源抑制物对多花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袁秋萍
倪巍
+1 位作者
万映伶
刘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9,共11页
【目的】明确多花芍药生根种子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及其潜在影响原因,为阐明多花芍药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多花芍药生根种子胚乳、种皮、胚3部分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确定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将该...
【目的】明确多花芍药生根种子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及其潜在影响原因,为阐明多花芍药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多花芍药生根种子胚乳、种皮、胚3部分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确定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将该部位浸提液(1,2 g/L)添加到多花芍药离体胚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本体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观测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后的形态和脱落酸/赤霉素(ABA/GA 3)值变化,确定上胚轴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用各关键节点胚浸提液处理易萌发的白菜种子,研究其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丙酮酸激酶(PK)、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的影响,分析白菜种子发芽率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多花芍药生根种子种皮、胚乳和胚浸提液均可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胚>胚乳>种皮;1,2 g/L胚浸提液均可显著降低多花芍药离体胚上胚轴休眠解除率。②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的第4,8,12,16天,分别观测到ABA/GA 3出现拐点(S2)、胚芽萌出(S3)、胚芽伸长(S4)和真叶展开(S5)关键变化。③多花芍药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之前(S1)及S2~S5节点胚浸提液均可抑制白菜种子萌发,且S4节点胚浸提液的抑制强度最大,该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SOD活性和GSH、AsA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CAT、POD、PK、G6PDH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与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GSH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SOD活性显著负相关,与CAT、POD、PK和G6PDH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AsA含量和NADP-MDH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多花芍药生根种子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是胚,胚中内源抑制物在胚芽伸长阶段抑制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种子活性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呼吸代谢酶活性而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芍药
上胚轴休眠
内源抑制物
抗氧化物质
呼吸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花芍药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爱青
张慜
+1 位作者
袁秋萍
万映伶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1,156,共6页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1)15℃层积方式生根效果较好,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和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生根;(2)4℃层积110 d、4℃层积90 d结合300~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获得小苗;(3)去除种皮和胚乳后,经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后也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且种子生根和成苗时间缩短,但成苗质量不如播种繁殖。研究表明,沙藏层积方式是多花芍药通过种子繁殖实现异地引种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芍药
种子引种
上胚轴休眠
低温层积
GA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源抑制物对多花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袁秋萍
倪巍
万映伶
刘燕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9,共11页
基金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2022XAGG0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825)。
文摘
【目的】明确多花芍药生根种子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及其潜在影响原因,为阐明多花芍药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多花芍药生根种子胚乳、种皮、胚3部分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确定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将该部位浸提液(1,2 g/L)添加到多花芍药离体胚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本体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观测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后的形态和脱落酸/赤霉素(ABA/GA 3)值变化,确定上胚轴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用各关键节点胚浸提液处理易萌发的白菜种子,研究其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丙酮酸激酶(PK)、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的影响,分析白菜种子发芽率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多花芍药生根种子种皮、胚乳和胚浸提液均可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胚>胚乳>种皮;1,2 g/L胚浸提液均可显著降低多花芍药离体胚上胚轴休眠解除率。②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的第4,8,12,16天,分别观测到ABA/GA 3出现拐点(S2)、胚芽萌出(S3)、胚芽伸长(S4)和真叶展开(S5)关键变化。③多花芍药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之前(S1)及S2~S5节点胚浸提液均可抑制白菜种子萌发,且S4节点胚浸提液的抑制强度最大,该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SOD活性和GSH、AsA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CAT、POD、PK、G6PDH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与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GSH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SOD活性显著负相关,与CAT、POD、PK和G6PDH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AsA含量和NADP-MDH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多花芍药生根种子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是胚,胚中内源抑制物在胚芽伸长阶段抑制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种子活性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呼吸代谢酶活性而发挥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多花芍药
上胚轴休眠
内源抑制物
抗氧化物质
呼吸代谢酶
Keywords
Paeonia emodi
epicotyl dormancy
endogenous inhibitors
antioxidant substances
respiratory metabolic enzymes
分类号
S682.1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花芍药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爱青
张慜
袁秋萍
万映伶
机构
菏泽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出处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1,156,共6页
基金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2022XAGG0100)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61100001916004)。
文摘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1)15℃层积方式生根效果较好,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和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生根;(2)4℃层积110 d、4℃层积90 d结合300~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获得小苗;(3)去除种皮和胚乳后,经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后也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且种子生根和成苗时间缩短,但成苗质量不如播种繁殖。研究表明,沙藏层积方式是多花芍药通过种子繁殖实现异地引种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多花芍药
种子引种
上胚轴休眠
低温层积
GA_(3)
Keywords
Paeonia emodi
seed introduction
epicotyl dormancy
cold stratification
GA_(3)
分类号
S68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源抑制物对多花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影响
袁秋萍
倪巍
万映伶
刘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花芍药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刘爱青
张慜
袁秋萍
万映伶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