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袁文 徐盛明 +2 位作者 王新伟 张涛 刘百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植骨融...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1例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分节段减压手术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高于长节段减压组(91%),且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手术 减压 植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良意 周杰 +2 位作者 曹前来 杨海涛 王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一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l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减压 内固定 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节段与长节段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5
3
作者 段春岳 吴建煌 +2 位作者 胡建中 张宏其 王锡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与长节段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其中累及3个间隙的62例,累及4个间隙的24例。分别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和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与长节段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其中累及3个间隙的62例,累及4个间隙的24例。分别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和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根据X线检查Cobb角及JOA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内固定稳定程度、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节段手术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更好,术后手部功能改善情况、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两种术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节段颈前路手术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手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节段颈椎病是前路手术好还是后路手术好?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有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后路手术 前路手术 前路减压融合 标准术式 手术疗效 颈椎患者 前入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朱彦奇 王红霞 +3 位作者 曹锐 高书涛 侯超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5-814,共10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Ovid,Medline数据库。中文关键词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稳型椎间融合器”、“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钉板内固定”、“Zero-p”、“ROI-C”、“ACDF”、“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英文检索词“Zero-p”、“Zero-profile”、“ROI-C”、“cage and plate”、“stand-alone anchored spacer”、“anchored cage”、‘‘anchored spacer”、“no-profile”、“ACDF”。由2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对比Zero-p与cage联合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ACDF术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共634例患者,零切迹组302例,cage+钛板组332例。Meta分析显示:零切迹组在手术时间[MD=-13.08,95% CI(-23.38,-2.78),P=0.01]、术中出血量[MD=-6.76,95% CI(-12.92,-0.61),P=0.03]与cage+钛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JOA评分差异[MD=-0.14,95% CI(-0.36,0.09),P=0.23]、NDI评分差异[MD=-0.05,95% CI(-0.43,0.33),P=0.80]及手术节段融合率[RR=0.99,95% CI(0.95,1.04),P=0.78]均无统计学差异;零切迹组与cage+钛板组术后C2-7Cobb角[MD=-3.11,95% CI(-4.47,-1.74),P<0.0001]及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MD=-1.00,95% CI(-1.35,-0.6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R=0.61, 95% CI(0.50,0.75),P<0.00001]及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RR=0.20,95% CI(0.06,0.66),P=0.008]均低于cage+钛板组;零切迹组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RR=3.07,95% CI(1.73,5.47),P=0.0001]显著高于cage+钛板固定组。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同,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传统cage联合钛板固定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防止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age+钛板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颈椎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健 倪斌 +5 位作者 杨海涛 王安 周捷 邢斐 李红 谭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9-790,共2页
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式,但对多节段(2个以上节段)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1]。2003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1例(武警上海总队医院18例,上海长征医院1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 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式,但对多节段(2个以上节段)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1]。2003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1例(武警上海总队医院18例,上海长征医院1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内固定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单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隙减压 固定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颈椎前路减压 颈椎患者 固定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储建军 裴少保 +2 位作者 王涛 李定滨 李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长节段组),20例采用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组)。结果 长节段组和分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8.2±23.4)、(102.3±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4±35.8)、(164.1±2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2.8)d。2组除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外(q=0.848,P〉0.05;q=0.854,P〉0.05),其他各时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前后手术融合节段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F=181.80,P=0.000;F=245.36,P=0.000),但术后各时点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随访Cobb角丢失率长节段组为(6.5±0.4)%,分节段组为(5.1±0.3)%。2组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均为100%,长节段组2例术后6个月时融合,余均4个月内融合,分节段组术后4个月植骨均融合。结论 2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与欧洲高加索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对比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吴正政 谢作志 +4 位作者 宋晨宇 俞杨 朱泽章 邱勇 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患者下颈椎椎板形态学特征,比较其与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法国里昂公园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治疗的MCSM患者,根据人种分为两组:A组,中国汉族MCSM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3±10.5岁;B组,欧洲高加索人MCSM患者,2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58.4±12.6岁。在研究对象术前颈椎CT平扫影像资料上测量颈椎椎板开槽处内径(lamina inner width,LIW)、椎板开槽处外径(lamina outer width,LOW)、椎板轴长(lamina axis length,LAL)、椎板横截面倾斜角(lamina transverse angle,LTA)。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C3~C7各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LIW及LOW均表现为C3~C5逐渐减小、C5~C7逐渐增大。A组各节段LAL均显著性小于B组(C3:12.1mm vs 13.4mm;C4:12.5mm vs 13.5mm;C5:12.8mm vs 13.9mm;C6:13.1mm vs 14.4mm;C7:13.5mm vs 14.4mm),LIW大于B组(C3:2.8mm vs 2.4mm;C4:2.4mm vs 1.9mm;C5:2.2mm vs 1.7mm;C6:2.7mm vs 2.3mm;C7:4.1mm vs 3.7mm),且在C3~C6节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LOW及LTA在各节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与欧洲高加索人群中,MCSM患者C5节段椎板铰链处最为薄弱,在接受EOLP磨取骨槽时更易断裂,且理论上中国汉族患者铰链处断裂风险大于欧洲高加索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T 汉族 高加索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 被引量:43
9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3-484,共2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手术方案选择 手术入路 退行性疾 手术治疗 术式 颈椎 多节段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颈前路减压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68
10
作者 祁敏 王新伟 +4 位作者 刘洋 梁磊 陈华江 杨立利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3-968,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手术治疗的327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手术治疗的327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和ACDF+ACCF"混合式"减压术(C组),其中A组男性69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3.48±8.50岁;B组男性51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54.36±7.82岁;C组男性61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3.68±7.80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年(1.5~5年)。共有69例在手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植骨未融合11例,其中C组3例(2.75%),B组8例(8.51%),B组植骨不愈合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声音嘶哑12例,其中A组5例(4.03%),B组3例(3.19%),C组4例(3.67%);吞咽困难26例,其中A组11例(8.87%),B组7例(7.45%),C组8例(7.34%);C5神经根麻痹12例,其中A组2例(1.61%),B组5例(5.32%),C组5例(4.59%);脑脊液漏5例,其中A组3例,C组2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B组2例,C组1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4%,B组为26.60%,C组为21.1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中,ACDF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ACCF术式应慎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 多节脊髓型颈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秀茅 姜亮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重要方法。3个或3个节段以上的多节段CSM的手术方式较复杂且存在争议,大致包括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三种方案。前路手术可直接消除腹侧压迫,应用较广,尤其适用于仅... 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重要方法。3个或3个节段以上的多节段CSM的手术方式较复杂且存在争议,大致包括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三种方案。前路手术可直接消除腹侧压迫,应用较广,尤其适用于仅有1~2个节段的腹侧压迫病例。后路手术能有效去除背侧压迫、解除椎管狭窄,应用最广,适用于多节段退变且具备脊髓后移空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前后联合入路 手术治疗 腹侧压迫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手术方式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金财 曾文添 +3 位作者 朱文清 温煦 莫建文 姬广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颈椎X线的颈椎曲度变化及C5椎管矢状径,了解椎管维持和扩大情况;利用术前、术后颈椎MRI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程度;借助三维螺旋CT观察开门侧及门轴侧的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4±7.9)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6±1.3)分,术后6个月为(14.3±1.5)分(P<0.05),JOA改善率为(68.6±15.8)%;术后随访X线片及三维螺旋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开门侧骨质愈合不明显,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8.9±1.1)mm,术后6个月为(15.1±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为(70.8±22.3)%;术前颈椎曲度为(14.8±7.0)°,术后为(1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纳米骨板EOLP在MCSM中应用安全、有效,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即刻固定,也为后期开门侧骨性融合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纳米骨板 多节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器 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廖心远 陈德玉 +1 位作者 陈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患者 脊髓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进行性加重 颈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浩 陈焕诗 +1 位作者 白瑞飞 易军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3、C_5椎体,保留C_4椎体;8例C_(3/4)、C_(4/5)、C_(5/6)、C_(6/7)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4、C_6椎体,保留C_5椎体,行分节段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165±35)min,术中出血量(735±159)ml,术后引流量(120±39)ml。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5.4±2.1)、(15.5±2.1)、(16.1±1.9)分,均高于术前的JOA评分(12.6±2.9)分(P<0.0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9.9±10.3)%、(62.7±8.4)%、(63.1±7.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8±4.2)、(13.0±3.2)mm,均大于术前的(9.2±3.1)mm(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CSM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保留C_4或C_5椎体可增加固定钢板螺钉的把持力,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可增加植骨面,从而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多节脊髓型颈椎 减压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庆三 顾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4-485,共2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手术减压治疗 术式选择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除术 颈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术 外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日高 樊效鸿 余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90-991,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及Odom临床效果分级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2月,平均18.4个月。术前JOA评分(7.35±1.18)分,术后(14.04±1.02)分,末次随访时(15.34±0.97)分。根据Odom临床效果分级,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次全切 椎间盘切除 多节脊髓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吉平 张文光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6A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前后路 手术方式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钛网及自锁定椎间融合器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19
作者 周健 李熙雷 +2 位作者 周晓岗 林红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3-680,共8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4.2岁。患者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连续3个节段及以上的脊髓受压,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JOA评分及Odom标准评价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及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钛网及融合器置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0±1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23.0±9.4ml。平均随访时间23.2±2.3个月(12~4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获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4±0.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3.1%),经保守治疗7d后治愈。钛网沉降2例(6.2%),患者无临床症状;自锁定融合器无沉降。无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根据Odom标准,术后疗效优11例,良好17例,一般4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减少长钛板相关并发症,并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前路减压 融合 自锁定融合器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亮 江美林 杨孝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与颈后路两种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与颈后路两种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的前路组37例,行颈后路椎管成形术(LP)的后路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随访时间、受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前路组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前路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增加,而后路组术后生理曲度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M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明显改善,前路手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建议对MCSM患者应综合考虑其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术式,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椎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